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魂穿明末
王世安今年30歲,是一名孤兒,大學畢業就進入鋼鐵企業,是上海寶鋼煉鋼廠的一名中級工程師,30歲能在寶鋼這樣的央企混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年輕有為了。別看王世安是理科生,但是他對歷史地理也非常感興趣,要不是因為文科畢業不好找工作,當初王世安肯定會選擇文科。
王世安住在上海郊區,2022年某個早晨王世安和往常一樣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去上班,開車上班途中連車帶人被一輛失控的大卡車擠成一團,王世安在這個世上最后一刻看見電腦中一團白光閃進了自己腦袋,隨后眼前一黑什么就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王世安感覺聽見有人在他旁邊哭,渾渾噩噩的,感覺一直在做夢,看見一個人從小時候慢慢成長的影像,一會兒又看見一個古代人在哭,看見很多穿著古代服飾的人,看見很多人在喝酒,有人在向他賀喜,王世安又感覺自己在看一部古裝電視劇,但是又感覺不像,因為這太真實了,就像自己親身經歷一樣,于是他努力的睜開眼睛,可是怎么也睜不開,努力了很久,終于睜開眼睛,并且一下子坐了起來。
此時他看見一名滿臉眼淚的30多歲的少婦驚喜的喊道,仁兒,你終于醒了,嚇死為娘了,床的旁邊還有兩個虎背熊腰、長相粗獷的男子也是一臉擔憂的看著他,王世安看著周圍陌生的一切,我不是死了嗎,這是怎么回事。突然,無數記憶向他涌來,腦袋一陣刺痛,良久,王世安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魂魄穿了,原身體主人叫王初仁,十八歲,現在是崇禎元年二月;祖上是大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黃甫川堡的軍戶,王初仁的爺爺在蒙古入寇時立功被封為世襲百戶,王初仁的爺爺有三個兒子,父親王建業是老大,前幾天因舊傷復發去世,自己今天世襲父親的百戶,因為喝得太多,醉死了,而自己占據了這具身體。坐在他床上的是王初仁的母親,站著的兩名男子是王初仁兩個叔叔。
王世安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發現一個筆記本狀的東西在自己腦袋,王初仁想要近距離觀察,腦袋又是一陣刺痛于是就放棄了一探究竟的想法,為了不讓其他人看出什么端倪,王世安艱難的說了句“我很累,想一個人休息一下”,王初仁的娘說了句“仁兒,那你好好休息,我們就不打擾你了,如果有不舒服就叫娘”。于是,就慢慢走了出去,關上門。王世安心里想著自己居然會遇到穿越這種奇葩的事,哎!后世自己天天辛苦上班省吃儉用的存款,剛剛買的代步車以及車間剛來的綜合管理小妹,滋滋!那個大長腿,這一切都成了泡沫。
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對明朝特別感興趣,經??礆v史穿越小說,經常幻想自己穿越到明朝改變歷史,穿越到明末,既有興奮也有擔憂,此時明朝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小冰河時期,正在經歷天啟到明朝滅亡的連年大干旱,河流干枯、土地龜裂、餓殍遍野、易子相食就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這樣的環境農民已經不能生活下去了,需要朝廷救助,可是穩坐釣魚臺的皇帝和諸公們卻根本不知民間疾苦,還一味的加稅,于是催化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此時的明王朝外有滿清強敵外患,內有天災人禍、農民起義,朝堂上還有爭權奪利東林黨,耗盡了明王朝最后一口氣,于是明王朝就在這種內外相交的困境下滅亡了。
華夏民族就開啟了最黑暗、最苦難的歷史副本,1644年,李自成攻入大明朝政治中心北京城,偌大一個大明朝只有一個老太監跟著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最后在煤山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盡,結束了明王朝近300年的歷史。隨后,滿清入關,開始對漢民族的大屠殺,為了打擊漢民族的脊梁骨,更是提出了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逼迫漢人剃頭,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自此,華夏文明開始慢慢落后于西方,想到以后自己會頂著一根丑陋的金錢鼠尾就覺得惡心。王初仁立志要改變這一切。
在后世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沒有家人,如今在這里還體會到了家人的關心,這也是現如今王初仁后世所沒有體會過的。
事已至此,只能慢慢接受了。于是默默的說,既然來到了你身上,從此以后,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的官我來做,你的責任我來擔。從此以后我就是王初仁。(為了便于大家觀看,以后統一叫王初仁),這一整天王初仁也沒有閑著,弄明白了腦袋中的東西是什么了,原來是后世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不知怎么以光球的形式進入了自己的腦袋,里面的各種資料都還在,特別是自己特意收集的穿越者大禮包《穿越者重建工業指南》、《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訓練手冊》,里面包含了工業、農業、畜牧業、軍事、醫學等各種資料,憑著這些資料以及自己冶金方面的知識,定不會讓歷史重現。
第二天清晨,王初仁慢慢推開房門,刺眼的陽光襲來,微風吹過,身上的衣服拂起,雖然已是陽春二月,但是北方春天的早上還是比較冷,王初仁打了一個冷顫;王初仁慢慢走出房間,走出操守府大門,看著外面的一切,一排排的低矮土坯房屋錯落著,遠望而去,看見土坯堡墻上幾名巡邏的軍戶,走在堡內青石板道路上,站在堡墻上,西北遠望而去,雄偉的長城矗立在山脈之巔,山脈上稀稀拉拉的樹木擋不住雄偉的長城。堡前的河叫黃甫川河,是黃河的支流,由于許久不下雨,露出了一部分河床。此處離黃河不遠,仿佛還能夠聽得見黃河的咆哮聲音。
這就是明朝九邊重鎮之一延綏鎮東路神木道黃甫川堡,位于延綏鎮最西北的一個堡,位于陜西省府谷縣,為明長城延綏鎮關堡。西至清水營十五里,東南至府谷縣八十里,北至大邊二十里。居黃甫河下游,西北據山,東南臨川,距長城20里。據《延綏府志》載:此堡為明“天順中置,弘治中添設關城,周三里三百一十步,高一丈八尺,樓鋪十六座,為黃土夯筑。黃甫川堡還轄守一段長城,黃甫川堡轄長城“三十里二百十一步,墩臺二十八座。
黃甫川堡位于黃甫川河旁邊,東至黃河三十里,旁邊就是西口渡、君子渡,西至清水營十五里,黃河對面四十里就是山西河曲縣,再往東四十里就是外三關之一偏頭關,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也是秦晉大地的重要通道之一,扼守著北面和東面的來犯之敵,此時河套不在大明朝手中,所以這里直面北方蒙古人,由于黃甫川堡西邊就鄂爾多斯高原大片的沙漠,蒙古人南下往往就是選擇這里突破,蒙古人沿著前套平原想要進入關中,黃甫川堡首當其沖。
正因為黃甫川堡這樣重要,所以黃甫川堡有一游擊將軍領一游兵營駐扎,加上本堡軍戶共有一千四百七十七人駐扎,多年前的薩爾滸戰役,游擊將軍帶著游兵營支援遼東,全軍覆沒。又因為蒙古人的沒落,朝廷重心轉向遼東,一直沒有補齊黃甫川堡編制,造成該堡最高長官就一百戶官,罕見的由百戶官暫代黃甫川堡操守,黃甫川營更是一個人也沒有。
大明朝衛所體系下黃甫川堡屬于右軍都督府-陜西都司-榆林衛-孤山千戶所-黃甫川百戶所;黃甫川營在營兵體系下又屬于延綏鎮總兵-神木東協守副總兵、孤山參將-黃甫川游擊將軍;文官體系下又屬于三邊總督-延綏巡撫-神木整飭延綏東路兵備道、東路糧同知;行政劃分又屬于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葭州-府谷縣。在現如今大明朝重文輕武的體系下文官體系是萬萬不敢得罪的,別看兵備道和東糧同知品階不高,但是卻管轄著延綏東路的開墾荒地、清理屯田、糧餉后勤。
大明朝兵備道全稱整飭兵備道,明朝時在邊疆及各省要沖地區設置的整飭兵備的按察司分道。兵備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僉事充任,據延綏鎮志記載,有布政司參議、參政,布政使擔任的,也有按察副使、僉事擔任的;兵備道也稱為兵憲,主要負責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在戰時兵備道是可以統領延綏鎮東路兵馬的,真正的實權地方官。兵備道基本上是延綏鎮除總督和巡撫之外的三把手,總兵都不敢得罪他。所以今后遇見文官必要時就跪舔,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