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擴建水庫之竹筋混凝土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123字
- 2023-10-16 06:01:00
崇禎元年六月初一。
王初仁吃過早飯便來到水庫堤壩處,此時堤壩處已是人滿為患,五百多人均已到達堤壩處,十多人或是幾十人圍成一堆聊著天。
張二娃一臉嘚瑟地說:“大家聽說了嗎,李大人說什么水壩二期工程建成,水庫完成蓄水,咱們黃甫川可灌溉地由3000畝可以提升到40000畝”。
其余人一聽,皆是不信,其中孫小立說道:“張二娃你又在這里吹牛,如果真能灌溉40000畝,那還得了,咋們黃甫川今后還不富得流油,姑娘們不都擠破腦袋想要嫁進來,到時候就輪到我們選媳婦了”。
張二娃看到大家不信自己的話,頓時急了說道:“你們怎么不信呢,我親耳聽見李大人說的,你們愛信不信”。說完一急眼就走開了。
眾人一陣哄笑,認為張二娃是在吹牛。
王初仁聽后微微一笑道:“看來大家的勞動還是很熱情的”。
隨行的李光高說道:“大人英明神武,制定的政策好,大家在干活時都是生怕自己少干了,搶著干”。
用英明神武來形容王初仁確實夸大了,王初仁在后世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穿越到大明朝后只是站在時代的制高點。才能點亮科技樹,制定措施政策,來面對現如今的小冰河帶來的干旱。
張二娃確實沒有吹牛,黃甫川這條河的河床本來就比較高,周圍地勢本來就是由西北逐漸向東南緩慢降低,加上水庫也是修建在西北地勢較高的地方,王初仁曾經帶著一些工匠實地考察過,只需要將水庫水位在原有水庫水位基礎上抬高5米左右,基本上就能自流灌溉周圍40000畝的土地,如果加上建造的蘭州大水車,可灌溉的土地更多。
李光高略微尷尬說道:“大人,這么多人如何分配,從哪里下手,下官一點頭緒都沒有,還請大人指明”。
王初仁聽后一陣思索......
這件事王初仁昨天晚上想了大半夜并畫了簡易圖紙才睡下。
黃甫川水庫二期工程大壩位于一期大壩下游100米,新的大壩長50米、露出河床高11米、底座寬14米,頂部寬4米的不規則梯形大壩。為了提高大壩的穩定性,大壩兩端還需要伸入兩岸巖石約2米深,露出河床約5000立方米土石方。
王初仁為了增加大壩的抗洪能力,將大壩設計為拱形,所以大壩實際跨度只有40米。大壩每隔10米澆筑一道混凝土柱頭。
黃甫川水庫二期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截斷黃甫川,建造堤壩首要就是用土石方建造一個簡易堤壩將河流截流,挖一條臨時的溝渠將河水繞道,這個工程是為建造大壩提供穩定、干燥環境的保障。這個工程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最困難的就是最后合攏的部分,像后世的葛洲壩、三峽大壩工程在最后合攏都是用無數巨型鋼索籠放置巨大石塊投放進去或者用卡車裝滿石塊開進去。
但是黃甫川水庫二期工程由于有了一期的水壩,這個工程就已經接近完成。有了一個現成的水壩,只需要將灌溉總渠擴建,再將灌溉總渠挖一道口子,就能將河水繞過大壩建設工地進入下游。
河水繞道引開之后,就是此項工程的第二步,開挖大壩地基,在開挖地基之前,需要打圍大壩工地,打圍之后,將打圍區水抽干,水抽干之后,就可以開挖地基了。
開挖地基是有要求的,大壩的地基必須將河床淤泥,軟土清理,挖至硬地基再往下挖一米為止,而4個混凝土柱頭直至挖至巖石基為止,王初仁只能希望河床淤泥不厚,工程量就沒有那么大。
同時將大壩兩端的巖石各鑿開一個深坑支撐大壩,這兩個深坑比混凝土柱頭結實多了。
以上工程完成之后,就可以開始澆筑混凝土。至于混凝土框架,明朝根本沒有螺紋鋼和鐵絲,王初仁思來想去只能用大量竹筋框架代替鋼筋框架。
其實王初仁所不知道的是,鋼筋混凝土,混凝土主要承擔壓力,鋼筋承擔拉力,而竹子抗拉系數也不低,所以,竹筋混凝土在1867年就被法國人發明。在1916年一戰期間,廣州建造師譚勝設計修建的現如今中山醫科大學主樓就是用的竹筋混凝土,日本與德國也建造過竹筋混凝土房屋。據后世一些研究論文記載,只需要正價竹筋的截面面積就能勉強達到鋼筋的抗拉強度。一般來說,外力很少直接作用在鋼筋上,鋼筋所收到的力通常都要通過周圍混凝土給他的,這就主要依靠鋼筋與混凝土直接粘結力來傳遞,所以鋼筋混凝土的鋼筋使用螺紋鋼,在使用竹筋混凝土時也需要采取類似結構來保證粘結力。混凝土還可以保護竹筋免受昆蟲與潮濕環境的腐蝕。只是竹筋的整體性、可模性、鋼性、耐久性沒有鋼筋好,但是這些在這個年代都可以忽略不計。
由此可見,竹筋混凝土是可行的。
但是王初仁不知道這些,為了保證大壩的強度,王初仁設計的大壩框架重點部位采用熟鐵框架,其余部分采用竹筋,混合搭配。
重點部位:四根柱頭、兩端巖石坑與大壩壩體連接處、一根橫梁將巖石坑與四根柱頭連接成整體。以上全部用熟鐵框架構造。
其余壩體框架就用竹筋,這樣構造的大壩,強度肯定不會低。不用擔心潰壩。
壩頂兩邊設計防護欄,中間就是馬路,大壩與橋一體設計。
為了熟鐵框架,王初仁特地下命令讓鐵匠用熟鐵打造拇指大和中指大的熟鐵棒,越長越好,熟鐵棒盡量成螺紋狀。
當王初仁將要求下達給李大牛之后,李大牛當即表示這個不可能打造成功。
聽了李大牛的話,王初仁當即不高興道:“我不管你們用什么辦法,反正他就是需要這些東西,每個月拿我工資,就要為我做事,達不到要求,就走人”。
在王初仁的壓力下,李大牛只能說盡最大努力。
王初仁又說了鐵絲的問題。
李大牛反饋道:“這個沒有技術能夠達到”。
王初仁提示鎖子甲不就是一個又一個鐵絲圓圈相互連接而成的嗎,為什么不能用鎖子甲的鐵絲呢。
聽了王初仁的話,李大牛當即醍醐灌頂,對王初仁更加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