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好,病就少,良好的心態可以輕松活到老
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代,這是一個壓力越來越大的激變時代,不要說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居住環境等自然壓力,僅就社會環境、家庭環境、職場壓力就足以令人難以招架。對壓力的反應必然要消耗我們的精力、能量,壓力會引起我們情緒的改變,從而引起我們體內的生化反應,如人意識到威脅,不論是真有其事,還是純屬虛構想象,腦內都會立刻釋放出有毒的化學物質。大腦杏仁核一旦將這類經驗視作負面,而且備用的反應方式有限,你就只能表現出最負面,最有害的反應。
據日本學者春山茂雄研究,他在《腦內革命》一書中說:當一個人抑郁憤怒、焦慮時,他便是弊導思維,他的A10神經便會抑制,從而分泌很多不利于人體的毒素,如去甲腎上腺素等。腦內的腦電波也處于β波狀態,從而使人更加沮喪、悲傷,這正符合了中醫學所說的怒則氣上,恐則氣消,思則氣結,驚則氣亂等狀態。
其實壓力也是相對的,關鍵是當事人的人生態度,即你如何看待所發生的事件和所處的環境。事實證明,一切都在變化,所以你沒有必要執著和悔恨,一切都會過去,所以你沒有必要沉湎其中,更應該放眼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所以你應該大膽地去冒險、嘗試……
壓力的另一成因是,痛苦源于我們盲目的比較,在比較之中我們產生失落、產生自卑、產生自閉甚至自殺。著名作家賈平凹說:不怕人窮,就怕人囊,人窮窮一時,人囊囊一世。事實證明,一時的窮并不能證明什么,很多卓越的企業家,開始創業時,都是一窮二白的,遺憾的是,很多人富有了,可還在與比他更富的人去比較,所以時時生活在焦慮和壓力之中。
現在有一類人患有嚴重的“心理赤貧”癥,他們在物質上什么都不缺,可心靈卻日益空虛、煩燥、焦慮、抑郁、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悲觀厭世。
其原因之一是,有的人憑著一時的機遇,以及個人的大膽選擇,努力,之后竟然賺了很多錢。可突然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并不熱愛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并不喜歡企業所經營管理的項目,使自己陷入矛盾之中。
當人的心理高度矛盾時,那是很痛苦,很無奈的事情,放棄這種職業或事業吧,又舍不得滾滾的利潤。不放棄吧,又難以得到心靈的喜悅和時間等方面的自由,以及應該有的各界朋友、知音。猶如酗酒者,吸煙者有戒掉不良嗜好的心理,又不想失去眼前的“快樂、享受”,又擔心自己的健康和長壽。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長期過度都會導致人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憂思過度一定會導致肝氣郁結,久之便形成抑郁癥。
婚姻狀況的不滿意是發生抑郁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男性更為突出。低經濟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員易患抑郁癥。生活事件,重大的突發或持續時間在2—3個月以上的生活事件對個體抑郁癥的發生構成重要的影響。
有一位出版社的編審,12年前,他僑居國外,過了一年“少爺”生活:一日三餐可吃西餐、粵菜、日本菜、印度菜、自助餐……還經常出入各大酒店吃下午茶與夜點;獨居一室,成天睡覺也沒人管;出門乘有空調的汽車,想到哪就開到哪。這對于三年困難時期挨過餓、十年動亂受過罪的他來說,可謂步入天堂。
可他卻適應不了這種生活方式;往往是肚子已經餓了,一見滿桌子海鮮與佳肴,立即產生反感;最怕轎車,坐在里面四肢發脹;因為語言不同,很少交流,漸漸地頭腦遲鈍、眼睛呆滯,口齒也失去了往日的靈活;由于活動少,四肢無力,肚子卻日見鼓脹。
他的經歷,使人想到巴爾扎克的一句話:“絕對休息,制造憂郁。”后來,他回到北京,每天按時上下班,在辦公室與宿舍間上下奔忙,重新吃上燒餅、油條、蒸饅頭、炸醬面,重新騎自行車東南西北地隨便跑,重新秉筆燈下……不到半年,肚子下去了,兩腿的肌肉又硬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