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金融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編
- 4619字
- 2025-05-12 16:50:25
008 保證人在受讓其保證的債權后再行追償的司法認定
——龍某公司訴多某建材等金融不良債權追償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魯03民終286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龍某公司
被告(上訴人):多某建材
被告:奧某思特、孫某山、楊某蓮
【基本案情】
2014年1月14日及10月15日,多某建材與某銀行淄博支行簽訂流動資金借款合同兩份,分別向某銀行淄博支行借款500萬元、925萬元。2014年1月15日及10月16日,500萬元和925萬元分別轉入多某建材賬戶。奧某思特于2013年9月27日與某銀行淄博支行簽訂最高額保證合同,承諾對多某建材向某銀行淄博支行在2013年9月27日至2016年9月26日在最高余額2000萬元內的借款合同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間為自主合同項下的借款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兩年。孫某山、楊某蓮于2014年10月8日向某銀行淄博支行出具擔保書,承諾以其現有及將來取得的合法財產為多某建材在某銀行淄博支行的信貸業務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間為自主合同項下的信貸業務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兩年。2014年10月15日,龍某公司與某銀行淄博支行簽訂保證合同為上述貸款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為自主合同項下的信貸業務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兩年。多某建材第一筆貸款到期后拒不償還本息并停付第二筆貸款利息。后某銀行山東分行將上述兩筆貸款的債權轉讓給長某公司,2015年7月3日,某銀行山東分行與長某公司通過報紙發布債權轉讓通知暨債務催收聯合公告。2015年9月10日,長某公司與高某公司通過報紙發布債權轉讓通知暨債務催收聯合公告。長某公司又將該兩筆債權轉讓給高某公司。龍某公司作為多某建材上述兩筆貸款的連帶責任保證人于2015年10月8日與高某公司簽訂債權轉讓協議取得了該兩筆貸款的債權。受高某公司委托,龍某公司于2015年10月12日已將債權轉讓的事實書面通知多某建材,多某建材的實際控制人孫某超(孫某山、楊某蓮之子)簽字,并給奧某思特的法定代表人王某留置送達。某銀行山東分行將上述兩筆貸款的債權轉讓給長某公司,轉讓基準日(2015年4月30日)本金為14234377.12元,利息為189979.82元。兩份流動資金借款合同均明確約定借款人承擔貸款人為實現本合同項下債權而產生的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評估費、拍賣費等。三次債權轉讓均約定:主債權及擔保合同下的全部權利由受讓方享有。龍某公司因主張權利未果訴至法院,形成本案訴訟。
【案件焦點】
保證人在受讓其保證的債權后再行追償應如何認定。
【法院裁判要旨】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龍某公司經合法的債權轉讓取得債權,債權轉讓對四被告發生法律效力。龍某公司受讓的債權除借款本息外,還包括律師費。本案不應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于龍某公司受讓債權后停止計算利息。龍某公司受讓的債權本金及利息,已扣除轉讓前多某建材支付的利息。龍某公司計算的本息及計算標準符合原金融借款合同約定。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判決:
一、多某建材支付龍某公司借款本金14234377.12元;
二、多某建材支付龍某公司利息損失(其中至2015年6月21日利息為336861.24元,2015年6月22日至2016年2月24日兩筆貸款利息為803411.40元,合計1140272.64元,自2016年2月25日起按每日罰息3674元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
三、多某建材支付龍某公司律師費230000元;
四、奧某思特、孫某山、楊某蓮對上述一至三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多某建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鑒于龍某公司在涉案兩筆借款中的身份不同,應予區分:(1)關于925萬元借款問題。在該借款關系中,龍某公司是擔保人之一。因此,龍某公司從高某公司“受讓債權”的行為,實際應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三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龍某公司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其實際清償金額,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應當分擔的份額。龍某公司以“債權受讓人”身份提起訴訟,但該筆925萬元借款實質上不屬于其受讓的“債權”,兩者性質不同,且龍某公司未提交有效證據證明該925萬元借款的實際清償數額,故本案對該筆925萬元借款問題不予處理,龍某公司可另行主張權利。(2)關于500萬元借款問題。龍某公司受讓債權合法有效,其訴求的借款本金應按照4984377.12元計算,多某建材應承擔借款本金、利息以及經濟損失,奧某思特、孫某山、楊某蓮應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鑒于本案僅處理部分債權,結合本案實際情況,酌定支持律師代理費10萬元。關于2015年9月7日之后的利息問題,收取利息是金融機構享有的專項權利,高某公司、龍某公司作為非金融機構主張利息,沒有法律依據,一審判決依據借款合同計算利息,確有不當,依法予以糾正。但多某建材在債務到期后拒不履行償還債務義務,必然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
一、維持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2017)魯0305民初4657號民事判決第四項,即:“四、被告奧某思特、被告孫某山、被告楊某蓮對上述一至三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變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2017)魯0305民初4657號民事判決第一、二、三項為“一、被告多某建材支付原告龍某公司借款本金4984377.12元及利息(以4984377.12元為基數,按照借款合同約定利率計算至2015年9月7日止),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二、被告多某建材賠償原告龍某公司經濟損失(以4984377.12元為基數,自2015年9月8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與上述第一項同時付清;三、被告多某建材支付原告龍某公司律師費100000元,與上述第一項同時付清”;
三、駁回龍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涉及的債權債務本系銀行貸款。實踐中,銀行對于其未收回的貸款往往會通過不良貸款剝離的方式,以債權轉讓的方式將該貸款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在受讓該貸款債權后通常會繼續對外轉讓,新的受讓人在受讓該貸款債權后則會繼續向借款人和保證人進行追償。不過本案中出現的情況則另具特點,那就是涉案銀行貸款債權在經過多重轉讓后,最后的受讓人實際是該銀行貸款的保證人。本案也正是該保證人在受讓該銀行貸款債權后又向借款人和其他保證人進行追償的案件。只不過本案一、二審法院對于涉案貸款中925萬元借款的性質在認定上存在不同認識。一審認定保證人即龍某公司通過債權轉讓從而在受讓該925萬元借款債權后成為該借款債權的新的債權人,其可以債權人的身份向借款人和其他保證人主張權利;二審則認為龍某公司在該925萬元借款關系中本就是保證人之一,其從高某公司“受讓債權”的行為實際應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該925萬元借款實質上不屬于其受讓的“債權”,且其未提交有效證據證明該925萬元借款的實際清償數額,故對該筆925萬元借款問題暫不予處理。從中不難看出,本案一、二審法院對該筆925萬元借款的分歧在于,一審法院認為龍某公司通過債權轉讓已經成為該筆925萬元借款的新的債權人,二審法院則認為龍某公司通過債權轉讓從高某公司受讓該筆925萬元借款的債權實際仍屬于履行保證責任。
從保證擔保和債權轉讓的法律規定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條規定,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是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受讓人取得從權利不因該從權利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未轉移占有而受到影響。而對于像本案中出現的這種情形,其實從債權債務的運行軌跡來看,涉案925萬元貸款的初始債權人為銀行,之后經過多次轉讓,高某公司成為該筆債權的債權人。龍某公司作為涉案925萬元貸款的保證人,無論該債權如何轉讓,其作為該筆貸款的保證人依然應當在原保證擔保范圍內對受讓人承擔保證責任。也就是說,涉案925萬元貸款的債權人在經過多次債權轉讓而成為高某公司后,龍某公司依法仍應對該925萬元貸款向高某公司承擔保證責任。若龍某公司將該925萬元貸款的本息向高某公司實際清償后,龍某公司與高某公司之間無論是按債權轉讓還是按履行保證責任來理解,其在法律上都會導致龍某公司對該925萬元貸款的保證責任的消滅。只不過如果按債權轉讓來理解,如果債權人將其主債權轉讓給保證人,將使主債權與其保證債務歸于同一人,該保證人的保證合同權利義務終止,但因其成了新的債權人,故其他擔保人則成為該保證人即新債權人的擔保人,此時該保證人即新債權人可以就全部債權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就全部債權要求其他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如果按履行保證責任來理解,該保證人的保證合同權利義務同樣終止,但其并非新的債權人,其在履行保證責任后只能根據《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條的規定,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其實際清償金額,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應當分擔的份額。換句話說,無論是按債權轉讓來理解還是按履行保證責任來理解,保證人都可以就全部債務向債務人即借款人追償,這一點并無實質不同,但在對其他擔保人的追償上則有所區別。在債權轉讓的情形下,該保證人因系新債權人,故其可就全部債務要求其他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而在履行保證責任的情形下,該保證人則只能仍按保證人的身份向其他擔保人主張清償應當分擔的份額。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實施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第三人提供擔保,擔保人受讓債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行為系承擔擔保責任。受讓債權的擔保人作為債權人請求其他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該擔保人請求其他擔保人分擔相應份額的,依照本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處理?!痹摻忉尩谑龡l規定:“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第三人提供擔保,擔保人之間約定相互追償及分擔份額,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請求其他擔保人按照約定分擔份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擔保人之間約定承擔連帶共同擔保,或者約定相互追償但是未約定分擔份額的,各擔保人按照比例分擔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第三人提供擔保,擔保人之間未對相互追償作出約定且未約定承擔連帶共同擔保,但是各擔保人在同一份合同書上簽字、蓋章或者按指印,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請求其他擔保人按照比例分擔向債務人不能追償部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除前兩款規定的情形外,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請求其他擔保人分擔向債務人不能追償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以看出,在擔保人對外承擔擔保責任的范圍內,其受讓債權的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為:一是其自身擔保責任的消滅;二是其所擔保的主債務在債權受讓的范圍內消滅;三是根據擔保人之間是否有追償權,決定受讓債權的擔保人是否有權在其受讓債權的范圍內要求其他擔保人分擔相應的份額。無論是何種擔保類型,擔保人受讓債權的行為與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均無不同,故司法解釋將擔保人受讓債權的行為解釋為承擔擔保責任。擔保人受讓債權后,其性質為承擔擔保責任,根據《民法典》第七百條的規定,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后享有向主債務人請求償還的權利,即擔保人的追償權。
編寫人: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 榮明瀟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 劉海紅 高飛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解讀
- 公司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典型案例·關聯規定(注解本)
-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全書:含司法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釋義
- 農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糾紛與抗爭
- 中國民事典型案例評釋
- 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下冊):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理解與適用
- 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釋解與案例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借款擔保糾紛
-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護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為中心
- 守財有道:徐陽律師解讀婚姻繼承糾紛20例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