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律師的需求逐漸顯露出來,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律師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變化過程可以分成三個時期:

①恢復期(1978—1988年)

這一時期律師從業人數和律師事務所的數量都不多,規模也不大。1980年公布的《律師暫行條例》第一條規定,律師是國家的法律工作者。律師的身份仍然是國家工作人員,無須參加律師資格考試,由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任免和調度。律師事務所由各地司法廳、局設立,并接受其行政管理,律師事務所的收入歸屬國家。

這一時期律師的業務以傳統的民事、刑事訴訟案件以及法律顧問業務為主,非訴訟業務處于摸索階段。

②起步期(1988—1993年)

這一時期我國開始了對律師體制的改革,確定了律師資格考試制度,逐步設立不占用國家編制和實行自收自支的律師事務所,開啟了律師的自主創業,允許設立合作制律師事務所。同時調整司法機關對律師工作的管理,強化了律師協會的作用。律師的業務范圍已大幅度擴大,特別是行政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法律業務。經過這個階段,全國性的律師事務所網絡已初步建成。

③快速發展期(1993年至今)

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此背景下,國家也倡導大力發揮律師事務所等市場中介組織的溝通和服務功能,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律師資格考試改為國家司法從業資格考試;鼓勵成立合伙所和個人所,并探索建立公職律師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律師事務所的管理也進入相對規范和法律監管的層面。律師從業人員迅速擴大,律師事務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千人級別的律師事務所不斷涌現,各種律師聯盟也蓬勃發展。

我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與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接軌,這給我國律師行業發展帶來了重大變化。首先是業務量的大幅度增加,這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其次是業務領域的擴大,從傳統的訴訟和法律顧問業務,擴展到資本市場、破產重整和對外投資等;再次是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進入,產生了中外合伙型聯營律師事務所,加劇了我國律師行業的競爭;最后是律師事務所的各種內部管理方法和技術也得到了發展。

雖然發展過程中問題不斷出現、不斷解決,但歸納起來,我國律師事務所的發展至少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從法律服務行業整體來看,我國律師事務所區域發展不均衡,整體規模偏小,成立時間短。與我國經濟布局一樣,律師事務所的發展出現“東部強、西部弱”的局面,既形成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三大律師聚集地,也有西部省份的部分縣律師數量極少的現狀。目前,我國既有千人規模的大型律師事務所,也有10人以下的律師事務所。而且除原來由國辦所改制為合伙所的律師事務所存續時間較長外,其余的律師事務所成立時間偏短。

第二,從律師事務所發展情況來看,一些律師事務所的管理還處于“粗放式”狀態。除極個別大型律師事務所擁有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外,大部分律師事務所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發展邊思考如何管理。大部分律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是合伙制,但是有的卻沒有理解合伙的內涵和實質,執業律師還是習慣于“單打獨斗”,律師事務所的業務就是各律師業務的簡單疊加,這樣就拋棄了合伙制的優勢,形成了“大律師事務所,小團隊”的松散合伙制治理結構。雖然許多律師事務所制定了公司戰略目標,但是卻沒有貫徹實施,戰略管理最終成為“空談”,沒有起到促進組織適應環境變化、實現發展的作用。綜合來看,一些律師事務所的管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律師事務所對合伙人和執業律師缺乏有效的管理,沒有將合伙人的績效考核與律師事務所的戰略目標相聯系,缺乏幫助公司戰略在組織中貫徹落實的工具,這些在管理模式上的缺陷會影響到律師事務所的發展進步。以DS律師事務所為例,DS律師事務所成立于2001年1月,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它的發展歷程與中國律師業的發展趨勢基本一致,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律師人數從20人擴大到121人,業務收入也增長了近18倍;另一方面,DS律師事務所同樣面臨著管理的短板和缺陷,導致近幾年律師事務所的發展速度緩慢。

綜上所述,中國律師的發展既迎來長期發展的良好機遇,也面臨著行業競爭加快的局面。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已經走到了向管理求發展、要效益的階段,律師事務所急需探索新形勢下的科學管理方法,這是律師事務所保持增長、提高績效的根本途徑。

律師事務所的經營管理事宜都由律師事務所中少數合伙人決定,隔絕了外部人員對律師事務所的觀察,針對律師事務所治理的研究文獻也比較少,在“中國知網”中搜索“律師事務所治理”關鍵詞,僅有146條結果,表明律師事務所的治理并未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從律師事務所特殊的組織形式角度探討合伙制與公司績效的關系也鮮有學者涉及,研究者主要有陳和、楊世信、彭正銀等人,他們主要駁斥了合伙制企業效率低的論點,支持專業服務企業或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采用合伙制組織形式,其中陳和(2015)與楊世信(2018)等人運用實證分析證明合伙制組織形式更能提高事務所的績效數據和綜合效率。這些學者的研究對象都是會計師事務所,陳和的樣本是美國排名前100的會計師事務所,楊世信研究結果的得出是相對于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的績效,雖然會計師事務所也屬于專業服務企業,但是與本書的研究對象律師事務所存在不同。會計師的業務中包含了重復性的工作,其性質決定了會計師必須依靠團隊和事務所工作,而律師完全有能力單獨展開工作,事實上許多律師事務所中的律師都是自己開拓業務和完成工作,所以現在眾多會計師事務所內部都是公司化運營,而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的約束比較少,只有少數行業領先的規模化律師事務所正探索律師事務所公司化管理。所以,取自會計師事務所的樣本并不能完全代表律師事務所,本書將結合案例分析探討律師事務所的合伙制組織形式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二、研究意義

目前,律師事務所的管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基本上由合伙人自行協商解決。對合伙人的入伙和退伙、績效考核、分工、激勵、利益分配等制度,也都屬于合伙人之間的秘密,不會對外公開,具有主觀性、神秘性和封閉性的特點。這就限制了與律師事務所相關利益主體對其的觀察和期望,也隔斷了科研機構和其他第三方咨詢機構提供專業幫助的可能性。對于律師事務所的治理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的研究,更是少見。因此,本書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第一,有助于豐富合伙制治理結構的理論研究。本書認為律師事務所目前面臨的困局與其合伙制組織形式有一定關聯,所以從其組織形式著手,結合專業服務企業的特性,分析律師事務所選擇合伙制的原因,厘清合伙人合伙的真正內涵,以及合伙制的內在治理模式,探討合伙制管理模式的實施效果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深化了合伙制管理模式的研究,由此在理論上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第二,為律師事務所提高績效水平、實現持續發展與成長提供實踐指導。本書旨在探索律師事務所治理模式、戰略管理以及績效水平的關系和作用機制,首先分析合伙制管理模式實施效果的影響,其次基于戰略管理理論的資源基礎觀,提出律師事務所都應該根據擁有的資源選擇合適的戰略,運用績效考核體系考察合伙人在戰略實施中的作用,將結果與其利益分配相掛鉤,實現對合伙人的有效管理,最后探討合伙意愿、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能力在律師事務所治理中的作用。而選取律師事務所為樣本進行的案例研究可以對理論進行檢驗,填補了學術界在該領域研究的不足。

第三,有助于律師事務所制定和實施戰略。企業要想適應環境變化并不斷成長,就需要戰略管理,但是律師事務所組織的戰略管理還是鮮有學者涉及。已經有部分合伙人注意到了戰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卻不清楚如何制定戰略和如何實施戰略。因為律師事務所不同于其他的傳統企業,它的競爭優勢一般來源于它所擁有的人力資本和客戶資源,所以本書提出律師事務所應該基于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結合SWOT分析制定戰略,再借助平衡計分卡作為戰略實施工具,幫助律師事務所實現戰略目標。

第四,有助于律師事務所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本書提出對合伙人進行績效考核,借助績效管理工具對合伙人實施有效管理,鼓勵合伙人發現自己和組織存在的優勢和不足,通過改進不足或發揮優勢來提高個人和組織績效。本書采用了平衡計分卡的“平衡”理念,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次圍繞戰略實施選擇合伙人考核的關鍵性指標,評價合伙人的業績并構建利益分配的原則和標準,實現了律師事務所的戰略目標與合伙人績效考核的融合,有效防止了合伙人和律師事務所“兩層皮”、貌合神離的現象,以達到合伙人同心同德和齊心協力地為律師事務所的共同愿景而努力工作的目標。還探討了合伙制治理結構、公司戰略與績效考核體系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公司績效的作用機制,總結出律師事務所績效的影響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柳江县| 新丰县| 天镇县| 阿拉尔市| 利津县| 武义县| 博罗县| 开封县| 根河市| 岫岩| 云龙县| 松潘县| 甘孜县| 高清| 平舆县| 枣强县| 白朗县| 于都县| 海晏县| 五台县| 宜春市| 钦州市| 光泽县| 民丰县| 镇赉县| 彝良县| 门头沟区| 潍坊市| 获嘉县| 桑植县| 卫辉市| 上高县| 四平市| 京山县| 博乐市| 类乌齐县| 杭州市| 寿光市| 延吉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