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陷阱(原書第2版)
- (澳)路斯·哈里斯
- 831字
- 2024-04-15 11:59:53
非常重要的一點(diǎn)
接下來要談的這一點(diǎn)非常重要,我甚至都想把它做成文身文在我的額頭上(使用紅色大寫字母),那就是:
每種行動都可以作為“趨向行動”或“偏離行動”,具體要視情境而定。
具體來說,假設(shè)我正待在床上,一直按著鬧鐘上“小睡”的按鈕,主要是為了回避處理一些真正重要的任務(wù),這么做對我來說就是“偏離行動”,但這對別人來說很可能是“趨向行動”。但是,假如是在假期,我再多睡會兒,享受一番賴床的快樂,那對我來說就是“趨向行動”,但對別人來說可能就不是“趨向行動”。有些人很喜歡在假期“黎明即起”,去跑步或是做瑜伽,他們覺得睡覺是浪費(fèi)光陰(我不太確定這些人來自哪個星球,他們聲稱自己是地球人,反正我不相信)。
同樣,如果我上班時間坐在辦公室,在腦海中排練一次演講,準(zhǔn)備我的工作坊或是網(wǎng)絡(luò)研討會,我會將這些視為“趨向行動”。但是,假如我是待在家里,我愛的人正要和我說些重要的事,我卻在心里繼續(xù)排練演講,我就會心不在焉,不能真正關(guān)注我愛的人,他們會因此難過。假如是這種情況,我會將在腦海中排練演講看成是“偏離行動”。(我需要坦白:上述例子并不只是假設(shè),我曾經(jīng)這樣做過,而且不止一次。相信我,我每次這么做都算“偏離行動”!)
最后再舉一個例子,設(shè)想你在最后一秒鐘取消了一次社交活動。如果你是因為要處理一個緊急的醫(yī)療情況(例如,你要帶一個生病的朋友去醫(yī)院),我會認(rèn)為你取消社交活動屬于“趨向行動”。但是,假如你感到很孤獨(dú),處于社交隔離狀態(tài),養(yǎng)成了為回避焦慮而隨時推掉社交活動的習(xí)慣,而且每次這么做都令你更加孤獨(dú),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因為焦慮而又一次推掉了社交活動,我估計你也會認(rèn)為這么做屬于“偏離行動”。
理解這個基本原則十分重要,因為它是本書全部內(nèi)容的根基,專業(yè)名詞是“有效性”(workability)。如果你在某種情境下的所作所為有助于你趨向理想的生活,我們就說這些行動有效(即“趨向行動”);如果這些行動起到相反的作用,我們就說它們無效(即“偏離行動”)。而且,只有你才能真正確定行動是否對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