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找對難題,領導認定的難題才是難題
領導力就是解決難題。那什么才是難題,以什么作為判斷標準呢?
如果自己“覺得”是難題,可能是因為我們能力不夠、知識面不夠、資源不夠。所以,難題一定是領導認為它是難題。領導認為的難題,一定是很多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那具體來判斷,什么樣的問題才是領導心中的難題呢?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判斷。
1.領導經常問的,就是領導關注的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碰到領導就某個問題問進度,問需要什么幫助。經常問,說明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說明這是個難題。如果此時我們主動站出來解決它,是不是就展示了我們的領導力、提升了我們的領導力呢?我想這很容易理解。
一位藥企采購總監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他們有一個浙江的氣霧劑鋁罐供應商,不僅物料運輸成本高,長距離運輸還容易產生很多質量問題。于是老板要求修改設計,選一個公司附近的供應商。老板經常問進度,但由于技術原因,此事遲遲沒有進展。有一次他大發雷霆,把研發人員批評了一通。研發人員覺得很委屈,背后抱怨老板,認為技術問題哪有那么容易解決。
這位總監發動一切資源,終于在當地找到一家技術能力相對較強的供應商。經過與研發人員多次溝通,與供應商多次實驗,花了半年時間,終于研發成功,幫公司解決了大問題。老板很是高興,經常拿這件事做例子,表揚這位總監有能力。
2.與公司經營目標相關的,就是領導關心的
難題有很多,不是所有難題都有那么大的價值,一定要解決對公司來說價值最大的難題,比如與公司經營目標緊密相關的,或者從長期看與公司戰略相關的。
這些大課題就是大挑戰,比如數字化轉型,它能極大地提升采購管理效率、降低采購成本。但這種轉型涉及很多部門,推動起來非常難,因為要改變大家的工作習慣,對原有的利益鏈條也有影響,面對的阻力可想而知。很多公司就是因為這一點,數字化轉型推動不了。但這恰恰是顯示采購領導力、提升領導力的絕佳機會,所以,如果領導把一項難題交給我們,千萬不要推辭,更不要推卸。
2018年,為順應數字化、智能化趨勢,Z集團開啟了“工業4.0”項目,采購如何匹配集團“工業4.0”項目是當時面臨的難題。公司將此項任務交給了龔總,她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她知道,從職務上講,自己并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是由IT部門主導的,也有過來人建議數字化轉型必須一把手親自抓,因為要改變很多人的工作習慣,切斷一些利益鏈條,推動起來非常難。但公司把任務交給自己,就是對自己的信任。她也堅信,這件事做成了,對公司的價值非常大。
為此龔總下了功夫,經常找領導溝通,和其他部門開會,找相關部門協商,制定項目進度表和里程碑。她做足了功課,了解如何才能讓采購達到萬物互聯、數字化、智能化的效果。她專門買了《采購2025:數字化時代的采購管理》一書,并借鑒書中描述的4.0轉型的路徑圖,制訂了新的數字化采購轉型方案。最后,項目按計劃落地,采購效率提高了30%以上。事后很多人和龔總說:“還是你厲害,起初我們都認為做不成。”
3.長時間懸而未決的,就是難的
公司內部總是有很多問題,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直得不到解決。如果我們能夠站出來,解決它們,那自然就幫助公司創造了價值。解決了難題,也凸顯了我們的領導力。
2019年年初,浙江H集團采購部組織對某包裝物料進行招標采購,結果很成功,新上任的沈總監很高興,覺得露了一手兒。
還沒高興多久,在根據中標價格進行采購比例分配時就出現了問題。原來該物料只能在某供應商處采購,而且要裝到生產設備上進行上機測試,其他供應商這一規格的物料并未做過測試。
繼續深挖,發現該物料一直是獨家供貨,其他原材料的采購同樣存在一個規格獨家供貨的情況,不能做到自由切換。由于某些物料需要上機測試,采購部門要組織供應商送樣,生產部門要空閑幾臺機器測試,質量部門要抽時間檢驗,研發部門要與供應商溝通修改意見,所以涉及多個部門。大家都說忙,很難聚在一起討論,致使這個問題長期懸而未決。
采購部門在比價議價后,無法開展供應商采購比例分配,無法解決獨家供貨的風險。并且,供應商可能早就知道自己是獨家供應商,因此在招標或談判時,只是象征性地對商務條件做出讓步,導致采購成本上升。此外,還存在公司內部相關成員的廉潔風險。
于是,沈總監利用從“如何打造供應鏈競爭優勢”這門課上學到的OPPT(組織、流程、人員、技術)來尋求系統的解決方案。
最終明確了新產品試制、新供應商引進過程中,各部門的分工和流程,對相關人員做了培訓,并同IT部門合作,把這個流程輸入公司內部的信息管理系統,約束大家必須按照流程辦事,不遵守流程根本走不通,從根本上解決了采購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