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慕強理論:做攻堅克難的強者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慕強心理”,正如字面意思,就是內心喜歡、崇拜強大、優秀的人,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都喜歡追隨優秀的人,其實領導也是如此。
工作當中有很多難題,誰能解決這些難題誰就是強者。所謂難題,就是一般人解決不了,或者短時間內解決不了,或者輕易解決不了的問題,而這些難題如果能夠得到解決,必然會為集體、社會創造非常大的價值。我們看到的那些成功企業家、政治家、科學家無不如此。
無論現在多么強調個體,群體對強者的渴望,依然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在人類還沒有進入文明時代時,群體會本能地服從強大的領袖,領袖可以帶領大家抵御風險。進入現代社會之后,群體依然對強者充滿渴望。群體雖然充滿力量,但是在沒有主導的情況下,群體的行動往往會出現混亂無序的狀況,無法擰成一股繩實現群體的最大利益。在面對未知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時,個體會尋求強者的幫助或者借助強者進行抵御,群體向強者靠攏,這就又增加了強者的力量。
馬克斯·韋伯認為,存在三種支配群體的權力類型,也可以看作三種強者類型:傳統型,權力依傳統慣例或世襲得來,也稱“克里斯瑪型”;魅力型,權力源于別人的崇拜與追隨;法理型,權力源于法律規定。
大家探討的領導力,以及本書探討的領導力,都屬于魅力型領導力。如果誰能在工作中不斷地解決難題,就會得到領導的欣賞、同事的擁戴,自然就有了魅力。領導愿意把難題交給他,同事遇到難題也愿意求助他。如果你能不斷地解決難題,自然就會有影響力,就會獲得別人的崇拜與追隨,就會展示出領導力。
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我有一位朋友,畢業于普通大學,沒有背景,但他很快就晉升為公司主管、經理,現在是總經理。
他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每年除夕之夜都會主動申請值班。每個人都期待在除夕之夜和家人團聚,沒有人愿意值班,領導常常為此苦惱。如果輪流值班,難免會碰到有人因特殊情況無法值班的情況,需要領導調配,這又是一個苦惱。
這位朋友,當年的小曹,現在的曹總,每次都主動向領導申請:今年春節我來值班吧。他就這樣堅持每年春節值班,解決了領導心中的難題。領導給他加工資,大家沒意見;領導給他升職,大家也很難提出意見。當然,他平時工作表現也不錯,所以他晉升很快。
或許大家認為,這不是什么難事兒,完全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我也能做到。其實,領導力就是在各種各樣的小事中顯示出來的。
要說領導力,作為銷售,可能就是別人拿不到的訂單,他能拿;作為采購,可能就是別人應對不了的強勢供應商,他能應對;作為企業家,無非就是決定這筆錢花還是不花。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小事累積到一起就是大事。有的事情很大,其實不是事情本身大,而是它的意義大、影響大、價值大。
工作中的難題,往往就是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別人沒有站出來,你站出來了,就解決了;往往就是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多付出一點努力,多想一點辦法,多獲得一點大家的支持,就解決了,并不需要“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本領,也不需要“超人”的能力。
另外,從小事做起也是我自己的人生哲學。我認為,只有你做成了小事,才會有人交給你大事;只有你做成了這件事,才會有人交給你做其他事,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最后就是成功。否則,你小事不做,就沒有大事,這件事不做,就沒有其他事,最后就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