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力,是可以培養的
你可能會好奇,擁有高度復原力的人是什么樣子?復原力包含哪些特質?要怎么樣建立復原力呢?
你覺得復原力是什么?當你聽到“復原力”這個詞時,你會聯想到哪些特質或哪些詞匯呢?我想邀請你拿出紙筆,寫下幾個你聯想到的跟復原力有關的字詞。
寫這本書時,我請出版社的同人參與這個小活動,大家寫下的詞匯包含:受傷、挫折、結痂、愈合、眼光、轉念、正向思考、振作、重新、逆境重生、勇氣、沉淀、過程、時間、信心、期待、希望、溫暖、扶助……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詞匯,也傳達了復原力的各個方面。
首先,我看到了“受傷、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我們都會經歷許多傷痛,而每一次的失敗和挫折,其實都是建立復原力的好機會。因為建立復原力就像鍛煉肌肉一樣,需要一些壓力與阻力。
其次,我讀到了“結痂、愈合”。也就是說,每一次受傷后,你能夠給自己的心理傷口一個復原的環境,包含了給自己的每一種情緒一個空間,好好接納自己。
接著是“眼光、轉念、正向思考”。這些詞匯提到了復原力中非常重要的特征──我們如何看待挫敗與壓力?如何從逆境中學習?
再次,我讀到“振作、重新、逆境重生、勇氣”。復原力就是你能夠重新開始的能力,當本來的計劃無法運行時,你可以嘗試新的方法。每一次的新開始,都非常需要勇氣。
接下來的詞匯我也非常喜歡,“沉淀、過程、時間”說明了任何復原和成長都沒有快速解藥,這是一個過程,需要你花時間進入自己的內心。
“信心、期待、希望”這幾個詞也是復原力的關鍵,讓你在黑暗的隧道中,抱持著信念,相信再繼續往前走,就會看見光。
最后兩個詞匯“溫暖、扶助”也非常重要。很多人想到復原力時,想到的是“自己該怎么做”,但是,人是群居的動物,擁有高復原力也需要其他人的支持──我們需要有人可以讓我們倚賴,人與人的聯結是建立復原力的重要基礎。
現在再邀請你回去看你寫下的詞匯,你寫下的字詞跟上述提到的是否相似呢?
復原力,就是從逆境中反彈的能力
再來,我們看看學術研究上是怎么定義復原力的。
研究上有幾種定義復原力的方式,但大致來說,“復原力”就是能夠借由改變適應方式,從逆境中反彈的能力,并且,能夠在逆境與挑戰中成長。
除了復原力的定義外,研究人員也去探討哪些特質讓人有較高的復原力,以及我們要如何提升復原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正向心理學中心,在過去二十多年來針對什么是復原力做了大量研究,并且根據這些研究建立了一整套課程,訓練企業人士、政府單位人員、軍人、醫護人員,等等,以提升他們的復原力。
在這套復原力課程中,他們教導了六項復原力技能,分別是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心智敏捷(Mental Agility)、樂觀(Optimism)、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聯結(Connection)。
讀到這六個詞匯時,你可以先猜想一下它們是什么意思。然后,一邊讀下列解釋,也請你一邊反思:你覺得自己在這些復原力技能上表現如何?在過去經歷挫敗時,你用到過這些技能嗎?
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指的是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想法或反應的能力。想想看,一天當中你會暫停下來去觀察內在發生了什么事嗎?你能夠辨識自己有哪些情緒嗎?能夠為這些情緒命名嗎?你能夠觀察到自己有哪些想法,并且覺察到這些想法如何影響你嗎?你能夠辨認身體有哪些感受或是反應嗎?
自我調節:自我調節是指你知道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想法和壓力。當情緒冒出來時,你能夠接納并處理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掌控,或是陷在情緒當中。你能夠觀察到自己身體神經系統的狀態,并且做調節,幫助神經系統平穩下來。
心智敏捷:心智敏捷指的是你能跳出僵化的思考模式,用不同的觀點去解讀和看待事情,或是讓自己用不一樣的思考模式去想事情。當你面對壓力和挫敗時,能不能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挫折?你會把失敗視為“我不夠好”,還是視為可以從中學習的機會?當一種方式不再有效時,你能不能想出其他解決辦法?
樂觀:樂觀包含了我們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也包含了我們能積極看待壓力。你會把壓力源視為一個可以克服的挑戰,還是把它看成一個威脅?當我們把壓力視為挑戰時,我們會想辦法克服;但當我們把壓力視為威脅時,我們就會想要逃跑。樂觀還包含了我們能夠接納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能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夠掌控的事物上并做出改變。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的是相信“自己辦得到”“能夠達到所設目標”。自我效能也包含了了解自己擁有哪些優點,并且在遇到挑戰與挫敗時能善用自己的長處。你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與強項嗎?在過去遭遇挫敗時,你都是如何利用你的優點度過挫敗的?
聯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復原力的重要基石。在你生命中是否有可以信賴的人?你是否覺得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有人可以讓你倚靠、給予你支持?聯結也不僅僅是人際關系,有些聯結來自“比自己更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可能是你的信仰、和大自然親近時的聯結感或是你覺得生命充滿了使命感。
在讀完這六項復原力技能后,請你反思一下,你覺得自己的復原力程度如何呢?如果替自己的這六項技能程度各自評分(1分最低,10分最高),你覺得這六項技能,你的程度各是幾分?請你在以下圖表線段中圈點出自己的分數位置。

每個人都可以幫助自己建立復原力
在替自己的六項復原力技能打完分數后,你現在感覺如何?你覺察到了什么?
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的復原力程度并不好,也沒關系,因為研究顯示,復原力是可以培養的,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你建立更高的復原力。
你現在的復原力程度很大一部分來自成長經歷,例如,若童年時期沒有人教你如何面對和處理情緒,那么現在的你可能無法覺察情緒和調節壓力。如果成長過程中只要一失敗就會被羞辱嘲諷,現在的你很可能將壓力源視為威脅,想要逃避所有可能的失敗。若成長過程中你被訓練出僵化的思考模式,那么現在的你,自然更難跳出框架思考。
除了童年經歷之外,生理氣質和基因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復原力。我們無法改變童年已經發生的事,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基因,但是前面列出的六項復原力技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培養的。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借由學習和練習來提升自己的復原力。這本書會幫助你培養與建立這六項復原力技能,也請你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時回來檢視這六項技能的評分,看你在每一項能力上是否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