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住宿
書名: 我在明末割韭菜:從割據四川開始作者名: 正心669本章字數: 2313字更新時間: 2023-11-06 10:12:25
緊跟在后面的一個馬腳子見勢不妙,趕緊跑上前去,用雙手和肩膀抵住頭騾的屁股,憋紅了臉使勁往前推,這才讓頭騾化險為夷,順利通過了這段塌方的小路。
看到頭騾順利通過,大伙兒都松了一口氣,比著葫蘆畫瓢,按照前面的樣子通過。
楊慶亮站在隊伍的中間,慢慢跟著前面往前走,過了好一陣兒,終于輪到他前面的騾馬過那段塌方的小路了。
他前面的那個馬腳子,也學著頭騾同行的方法,用雙手推著蹄子打滑的騾子,奮力向前行進。
這個馬腳子正是出禁門關時唱歌的小伙子,歲數不大,只有十八九歲,長著一張圓圓的臉,一說話就臉紅,所以不大愛說話,但是山歌唱的好聽,馬幫里的人都愛聽他唱歌。
楊慶亮正打算上去幫忙,忽然騾馬右后蹄踩翻了一塊石頭,只聽咔吧一聲脆響,它的腿骨折了。
那匹騾馬悲鳴了一聲,失去重心向斜后方翻去,一下子就將那個愛唱歌的馬腳子帶倒了,人和騾子翻滾在一起,向懸崖邊滾去。
“細伢子!”大馬鍋頭洪啟順驚呼了一聲。
楊慶亮沖過去一把沒撈住,只抓下來一把蓑衣葉子,人和騾馬迅速跌下懸崖,待楊慶亮從懸崖邊探出身子向下張望時,已經不見了他們的蹤影,只有騾馬的悲鳴和人的慘呼聲還在群山之間飄蕩,將山腰下的霧氣攪蕩的一片慘暗。
一個熟悉的人眨眼間就在身邊這么消失了,而且是尸骨無存的消失了,楊慶亮心有余悸之余,也在暗自慶幸。
馬幫只做了短暫的悲傷,并沒有做太久的停留,很快大家就又開始同泥濘的道路、惡劣的天氣做斗爭了。
也不知走了多久,雨終于停了。
楊慶亮剛剛舒緩了一口氣,卻發現道路越來陡峻了,氣溫也越來越低了,一些耐不住寒冷的馬腳子紛紛將雨披、蓑衣脫下來,換上厚重的皮袍。
楊慶亮感覺迎面吹來的山風有些冷,振了振身上的蓑衣,嘩嘩脆響,卻沒有抖下來半滴雨水,低頭一看,原來蓑衣上的雨滴都已經凝固成了一個個小小的冰溜子!
他這才感到有些徹骨的寒冷,忙把銀裝素裹的蓑衣脫了,換上又厚又重又暖和的皮袍。
皮袍剛換上去沒多久,楊慶亮就看見天空中開始飄舞細碎而潔白的雪花了。
一山有四季,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切身體會感悟所得。
再往前路望去,唯見一片雪白,山巔皚皚白雪似與青青碧空相接。
大馬鍋頭洪啟順命令大家在一處避風的山坳處“開亮”,楊慶亮覺得天色還早,其實還可以再走一段路。
不過,大馬鍋頭洪啟順告訴他,再往前走,除了山頂有一片平地,其他并沒有適合宿營的地方。
二郎山頂過于高險,風很大,又很冷,并且還有冷瘴,人和騾馬必須要快速通過,不然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要在此處“開亮”,人馬休養一晚,明天一鼓作氣,沖過二郎山頂。
馬幫帶的帳篷一般都很大,這些帳篷大部分都是用整幅的布匹縫在一起的一張布幕而已,就是那種很厚、很密的當地土布,白顏色的,四邊用青布鑲邊,角上縫了麻索,只有劉家和的帳篷使用羊羔皮制成的,又防雨又保暖,看上去十分的高檔。
每天扎帳篷的時候,臨時砍兩根手臂粗的樹枝,用它們從帳篷中間撐起來,形成較陡的人字形,再把帳篷四角的麻索刷上木樁,用榔頭訂到地下去,如果是巖石的地面,訂不下去,就揀幾塊大石頭壓住四角。
卸下馱子后,就將貨物全部對方在帳篷的中間,人就睡在兩側。對于馬幫來說,貨物當然要比人的舒適更為重要,他們首先就要保證貨物完好無損。那些帳篷都非常的大,每一頂帳篷足以裝下二三十馱貨物以及六七個人。
這種帳篷因為是布做的,所以擋風遮雨的效果并不好。不過好在現在只是下雪,倒也能遮遮風雪,但是保暖就不要想了。
馬腳子們自己都帶了行李,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先在地上鋪一張熟牛皮或山驢皮,這樣可以阻隔地下的潮氣和寒氣,再在上面鋪上粗糙的毛氈,蓋的是又暖又厚的昌都毯。
這種毯子是用雪區牦牛毛或羊毛制成的毛毯,特別適合馬幫野外宿營,每張毯子都要一兩銀子才能買得到,這還是在打箭爐的價格,如果是在雅州,價格至少在三兩左右。
因為這個地方海拔比較高,四周已經沒有什么植物,干草只有在秋冬季節的時候才有,都是藏人提前割去,像編辮子一樣,辮成一條條的干草辮子,拿來賣給路過的馬幫。
可是,現在這個季節卻是沒有干草可買,所以騾馬們今天晚上只好多喂點精料。
因為四周沒有木柴,只能用帶的一點牛糞餅生火做飯,所以馬腳子們的晚飯也吃的比較簡單,只打了些酥油茶,吃了些糌粑。
吃過晚飯后,楊慶亮就用昌都毯將自己裹起來,坐在篝火旁聽馬腳子們聊天。
馬幫們一般都不帶馬燈,都是利用帳篷外的篝火照明,如果實在需要的話,就地取材,搞一點松明子點著。
馬幫選擇搭帳篷的地方都有講究,要背風,還要平坦,四周要利于排水,否則一下雨,帳篷里的人和貨物就泡在水里了。
好在馬幫素有經驗,楊慶亮又同劉家和同住一個帳篷,晚上休息的倒還不錯。
第二天太陽爬上山頂之后,馬腳子們才起來,吃過早飯之后,并沒有急著趕路,而是將酥油在火上熬化了,將騾馬一匹匹放倒,捏住它們的鼻子,用中空的牛角給騾馬灌進去。
雖然騾馬對灌酥油并不是特別反感,但是它們畢竟是草食性動物,沒有貓狗那般的本領,可以將酥油自己舔進肚子里去。
據大馬鍋頭洪啟順說,二郎山頂太高太冷,給騾馬灌些酥油,可以給它們增加些熱量,讓他們抗凍一些,否則很容易中了山口的冷瘴。
大馬鍋頭洪啟順又給每個人發了兩塊酥油和一塊紅糖,并且告訴他們,過山口的時候,如果走不動了,就吃點酥油和紅糖。
一切準備妥當了之后,龐大的馬幫開始向二郎山頂進發了。
剛往前走了沒多久,楊慶亮就看見路邊有一具白骨躺在那里,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哪支馬幫里的倒霉蛋兒,將性命丟在了這里。
越往上走,氣溫越寒冷,道路也越難行,路邊人和騾馬的尸骨又看見了幾次。
走了將近一個時辰,后面一個矮個子馬腳子慌慌張張地跑來,向大馬鍋頭洪啟順報告了一個壞消息,有一匹騾馬拉肚子了。
從這里到二郎山頂,起碼還要再走一個時辰的路,騾馬在這個檔口拉肚子,可是一件十分不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