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宣南悠悠 虔北悠悠

  • 江南之南
  • 陳相飛
  • 3704字
  • 2023-08-09 18:18:39

一座城市,有品質才有品牌,有特色才有魅力,才容易給人們留下耳目一新的城市記憶。城市的品質與特色,往往不在于有多少孤聳的地標性建筑,而在于成片街區中所呈現出的獨特文化與性格特征。地域特色鮮明的街區,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產。因為,孤郁的城市新地標可以聚力打造,成片的歷史老街區則難以如法炮制。

(一)

在號稱國際大都市的北京,宣南是可圈可點的。置身高樓林立的首都,步入宣南街巷,你會看到成片成片的老街區。這里散發出濃郁的老北京風情,門前的一小盆鮮花,蹲在巷道一角下棋的幾個老少爺們兒,乃至低矮平房逼仄過道上老舊沙發上的“葛優癱”,都會讓人感受到京城的特有氣息。

宣南的深厚底蘊,來自這塊土地的特殊身世。早在商周時期,傳說中的“幽都”在周武王克殷反商的推動下,誕生了“薊國”,由此有了最初的北京城。歷經數千年演繹,萬變未離其宗,宣南始終是北京城的重要據點。清軍入關、定鼎北京后,實行旗民分治,宣南成為漢人聚居地,尤為繁盛。歸根結底,城市的歷史終究是人的歷史,漢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人數最多、分布最廣的一脈,宣南的熱鬧自在情理之中。

清代近三百年歷史,一代代漢官士紳居于宣南,生息于此,書寫人生華章,留下濃墨重彩。家境較為殷實者則構筑園林亭榭,雅集宴聚,結社唱和,盡展風流??婆e時代,成千上萬的各省試子才俊接踵而至,云集宣南,更是帶來了文化的交流碰撞,“宣南士鄉”盛極一時。為接待應試舉子,在京的同鄉官紳和商賈,還在這里設立了眾多試館和會館。清代中晚期,國勢艱危,康有為、譚嗣同、李大釗等一批志士仁人,相繼匯聚宣南,為民族存亡奔走呼號。宣南成為諸多名流的棲居地和精神家園,在京師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名人名園、試館會館,宛若明月,輝映一方。眾星拱月,周遭則密密匝匝分布著尋常人家。于是,曲曲折折的小巷胡同,形態各異的四合院,以及孕育其中的北京民俗風情,構成了活態的、區域性的典型文化風貌。今天,我們把它們稱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于此洞悉文明的肌理和脈絡。宣南豐富多樣的老街區,展示了北京的厚重與綿延,折射出古城的生機與親切。

(二)

人類不缺歷史,缺的是歷史的現實遺存;世人不缺家園,缺的是家園的溫馨記憶。一座沒有故事、缺乏人文沉淀的房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很難讓人親近、讓人遐想。宣南燦爛耀眼的歷史光華,讓這片土地熠熠生輝。這里眾多的老街區,總會讓你洞燭歷史的容顏,聞悉歷史的回響。

歲在丙申,有幸寓居宣南。寓所數百米之遙,即是宣南歷史文化博物館。閑來信步街巷,不經意間,眼前便會燦然一亮。最扎眼的是名人故居,目睹墻上掛著的小木牌,總是欣喜莫名。距離最近的是位于宣武門外上斜街的龔自珍故居,這位晚清思想家、史學家在此生活五年,“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語震古爍今。每每途經,總要行注目禮,如同遇見了先賢。距此不遠處的達智橋胡同,有一棟同樣已不起眼的舊宅,門口標牌上寫著“楊椒山祠”,乍一看簡介,著實驚異,以為這是贛南著名的堪輿大師楊筠松的舊宅。揉揉眼睛,才發現看走眼了:此祠原名“松筠庵”,為明代名臣楊繼盛(號椒山)故居。不過,楊繼盛同樣與江西頗有瓜葛,他曾上疏彈劾江西籍權臣嚴嵩,膽識、血性、風骨可歌可泣。當然,我更是數度輾轉,專程造訪譚嗣同、魯迅等慕名已久的前輩故居。

頗為難得,歷經歲月反復淘洗,經歷城市快速發展,宣南尚能存留著如許成片的老街區。散落其間的名人故居,則如同明珠一般點綴其中。斯人已去,故園依存,時光在這里凝滯。這些從歷史中走過來的老房子、老街區,讓人們看到了京韻,看到了北京的與眾不同。正是通過這些文化臍帶,后人得以在穿越時光中與先哲對話,感受古城北京的悠遠深邃和中華文明的浩瀚博大。

所謂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老城究竟是負累?還是財富?這取決于理念與視角,取決于如何算賬。當年梁思成先生力主完整保護北京古城,現在看來,便是富有前瞻性的視角。由于某些原因,梁思成先生的建議沒有得到采納,但漫步街頭,仍然可以感受到宣南在保護歷史街區方面的態度和作為。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理念的覺醒,保護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已成共識。前不久召開的西城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強調,“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持久動力”,并把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作為重要任務。

(三)

舊城改造,說來容易做來難。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實施者擁有廣博的知識體系,考驗改造者的學識與遠見。規劃是龍頭,舊城改造,當然首先要梳理清楚現狀,辨明歷史文脈,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穩妥的規劃,然后才是有效的執行。

由于年代久遠,受風霜雨雪侵襲,舊宅老院難免破落。行走于宣南舊街巷,偶爾可見殘垣斷壁。然而,即使是倒塌量比較大的一些地方,也依然保持原狀,按兵不動,沒有因為有礙觀瞻而立馬一拆了之。這或許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因為,拆就是毀,不當的開發乃是一種破壞,將造成無可彌補的缺憾。如果心中沒譜,條件還不具備,時機尚不成熟,不妨姑且擱置一旁、暫緩開發,這似乎是上策。

宣南歷史街區點多面廣,修繕保護工作極其浩繁。漫步此地,偶爾可見舊城改造的火熱場面。這里的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協調區保護,大致可以概括為“騰退”與“復原”兩個關鍵詞,也就是,立足于文物的騰退修繕,以危舊平房和簡易樓為重點,對重點區域進行成片的保護性改造,實現區域面貌的整體提升。改造過程中,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注重保持胡同原有機理,對建筑外立面進行仿古修繕,恢復舊時風貌。此前已經被拆毀的,一般辟為公共綠地,不再重建。對商業味過濃的胡同,則對其商業業態重新進行規劃,力求散發古韻、傳揚今輝。

一個有歷史、有內涵、有生氣的地方,必然有貫通其間的文脈。有了文脈的滋養與連綴,區域內的個體,比如房屋、盆景、樹木之類,乃至當地原住民的風俗、語言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構成了息息相通的人文生態。正是這種生態,成就了街區的固有文化與卓然個性。宣南舊城改造中,特別注重對文脈的梳理與保護,諸如沿街立面強化北京本土建筑元素、圍墻上勾勒老北京風情畫等,這些都強化了歷史老街區的獨特韻味。令我感觸尤深的是,這里房前屋后的樹木,決不輕易砍伐或移植。雜院深巷中,偶能看見槐、桑、棗等老北京的常見樹種,擠占房屋、過道,甚至從屋頂橫空出世。它們也許給生活帶來些許不便,也許不怎么名貴優雅,但有歷史、有記憶、有溫暖,陪伴過許多人成長,浸染了生活味、煙火氣,有了靈性,甚至成為引發后人幽思的燃點。

老街區形成之初,居民的生活狀況、基礎設施等,都與現在差異甚大??陀^地說,與新興小區相比,已是天壤之別。正是如此,老街區修繕保護的難度極大。如何處理好現代大氣與古樸土氣、修舊如舊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宣南的努力無疑讓人茅塞頓開。

(四)

信步宣南,不由得想起虔北。地處江南的贛州,古稱虔州,同樣有著悠遠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虔北是贛州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與文化中心,街巷縱橫,人口稠密,集中了大片風貌獨特的老街區。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般人看來,古代贛州聲名最為昭著的當屬宋代。北宋時期,贛州甚至與當時的都城開封相提并稱,南北遙相呼應,時有“北有開封、南有贛州”之說。因為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贛州被譽為“宋城博物館”。尤其是其獨特的城市布局、形制架構與歷史街區,很值得珍視。老城區內,“三山五嶺八境臺,十個銅錢買得來”“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星羅棋布的水井與水塘,等等,各有講究,自成系統。僅從這些山嶺、樓臺、水塘、街巷的名稱來看,就能讀到贛州的厚重與優雅!據到過麗江的“老贛州”說,幾十年前的贛州城,熱鬧遠遠甚于今天的麗江古城。這或許不是偏愛之心與溢美之詞,畢竟,贛州這座江南重鎮,歷史上有著不平凡的地位。在漫長的水上交通繁盛時期,地處千里贛江源頭、位于南嶺雄關之側的贛州,那可是溝通神州南北的必經之地啊。千百年間,唐代名相張九齡主持開鑿的梅關驛道,曾是“萬足踐履,冬無寒土”。多少士子由此北上應試,多少官宦由此被貶南下,多少商賈由此交易東西。宣南號稱“士子之鄉”,贛州又何嘗不是“風雅之所”?周敦頤、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王陽明……一代代先賢大儒,在這里留下了濃墨重彩、曠世雄文。

歲月悠悠,時光更迭,諸多老城都沒有逃脫被拆毀的命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在各地城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的今天,我們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改造舊城絕非一拆了之,老舊的東西未必不合時宜,恰恰相反,它們每每彰顯了一座城市的個性,昭示著一座城市的前途。拆毀往往導致喪失魅力,尊重也許能夠行遠,應該有戰略眼光和系統思維,慎搞大拆大建,力求修舊如舊。痛定思痛,這已逐步成為共識。盡管遺憾的是“為時已晚”,但畢竟尚略有所留。如何對碩果僅存的城市古風貌尤其是歷史文化街區予以保護性改造,強化贛州城市特色,可以由宣南舊城改造中得到一些啟迪。

從宣南到虔北,中華文化長河奔騰不息。舊城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作為一座富有歷史積淀與人文光華的城市至為寶貴的資產,是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直觀生存文本,后人應有更多智慧與更大力度,保護文化生態,延續歷史文脈,留住城市不朽的記憶,讓歷史文化街區的每一處細節都有看點、都有思考、都有回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砚山县| 固镇县| 稻城县| 中江县| 龙口市| 灌阳县| 南丰县| 宽甸| 随州市| 平泉县| 尉犁县| 宁乡县| 出国| 桂东县| 鄯善县| 巩义市| 保山市| 栾城县| 政和县| 郸城县| 霞浦县| 伊川县| 易门县| 习水县| 景洪市| 府谷县| 永靖县| 台南市| 固阳县| 文水县| 锦州市| 内乡县| 江安县| 渝北区| 万山特区| 镇江市| 缙云县| 出国| 韶山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