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供應鏈管理的五項原則

面向外部,就找到了供應鏈上下游與企業內部的協同點。為達成共識,企業形成書面的供應鏈管理原則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原則可以幫助團隊凝心聚力,減少爭議。結合企業供應鏈咨詢實踐,我提煉出了供應鏈管理的五項原則:客戶中心(customer center)、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突破瓶頸(breakthrough bottleneck)、價值適配(value positioning)、協同發展(cooperation&development),如圖1-4所示。當然,你也可以發展出你的企業供應鏈管理原則。

圖1-4 供應鏈管理五項原則

原則一:客戶中心。供應鏈競爭的過程本質上是爭奪客戶的過程,客戶是整個鏈條的中心,也是供應鏈績效真正的評價者,供應鏈好不好,客戶說了算。從這個意義上說,供應鏈管理者除了低頭拉車,還要學會抬頭看路,至少要拿出20%的時間與資源,主動與客戶溝通,不斷改善自己的供應鏈,使之與客戶的供應鏈匹配。供應鏈負責人每年至少要拜訪一次客戶,以客戶的滿意度與期望為標準,改進自己的供應鏈績效。

原則二:系統思維。供應鏈是端到端的系統,是通過有效整合外部供應商資源與企業內部資源,最后將產品交付給客戶的全過程。供應鏈的管理對象從工廠內部的各部門拓展到圍墻外的企業群,每個環節都做好了,并不代表著系統的產出一定好,整個鏈條必須互相支持和配合。供應鏈是一個系統,供應鏈管理就應有系統思維。供應鏈管理者每年至少要沿著供應鏈完整地走一遍。

原則三:突破瓶頸。供應鏈系統有瓶頸,打破系統約束是關鍵。任何系統至少存在著一個約束,否則它就可能有無限的產出。因此要提高一個系統的產出,必須要打破系統的約束。目標決定系統范圍,瓶頸決定系統產出。可以把供應鏈系統想象成由一連串的環所構成,環環相扣,系統的強度取決于最弱的一環,而不是最強的一環。要用望遠鏡縱觀全局,找出系統的瓶頸,聚焦改善。

原則四:價值適配。供應鏈存在的目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供應鏈創造價值的過程可以分為四部分:創造價值、挖掘價值、保障價值、傳遞價值。在制造型企業,研發環節、生產環節是創造價值的過程;采購環節屬于外部資源的發現與整合,是挖掘價值的過程;質量管理部門和工程技術部門保證價值的實現,是保障價值的過程;計劃、物流環節是傳遞價值的過程。企業要明確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定位,有的企業以創造價值為核心,典型的日本企業和德國企業,崇尚工匠精神,其價值在于產品的創新與質量;有的企業以傳遞價值為核心,比如電商公司、平臺型公司、銷售公司、物流公司或供應鏈服務公司,其價值在于提高效率;有的企業以挖掘價值為核心,比如買手型公司。所有企業及企業內的部門都在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如果一個企業或部門找不到自己對客戶的價值貢獻點,這個企業或部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從價值的維度,供應鏈管理是一系列合作企業的價值組合管理,供應鏈戰爭中要求同一供應鏈條上各企業進行良好的團隊協作,鏈條需要的肯定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每個成員都為供應鏈貢獻自己的獨特價值:要么用高質量吸引客戶,要么用低成本帶來競爭優勢。如果一個成員只靠與鏈主的關系保持地位,并沒有帶來質量、成本、效率方面的價值,對于供應鏈上的其他伙伴來講,這個成員就是吸血鬼,應被列入優化名單。當然,對供應鏈伙伴價值的取舍,要與客戶定位匹配。比如,奔馳選供應商,堅持質量導向,因為奔馳的客戶選奔馳考慮的是質量;奇瑞選供應商往往走低成本路線,因為奇瑞的客戶選擇奇瑞主要考慮的是性價比。供應鏈管理應考慮服務的客戶群體,選擇價值匹配的供應商,企業應每年審視一次供應隊伍。

原則五:協同發展。VUCA年代,鏈條上的伙伴精誠團結、高效協同才能獲得優勢。當面對客戶多變的需求時,如果供應鏈伙伴之間還在短期博弈,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也就無法有效應對市場的競爭。唯有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伙伴關系,形成合力,貢獻自己的獨特價值,整個供應鏈才有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多贏。有一些臺企愿意把供應商稱為協力廠,即把供應商不僅當作簡單的買賣交易對象,還將其當作齊心協力的協作伙伴,關系上共贏,運作上高效協同,能力上持續提升。

企業對自己的最低要求應是:每年與客戶、供應商做一次關系共建,舉辦卓有成效的供應商會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临泉县| 罗田县| 门源| 台前县| 开阳县| 富平县| 澎湖县| 五常市| 拉孜县| 嘉义县| 铜陵市| 浠水县| 揭西县| 彭泽县| 晋江市| 平阴县| 马鞍山市| 天峨县| 兴宁市| 汶上县| 黄骅市| 东乡族自治县| 响水县| 定边县| 卫辉市| 西乌珠穆沁旗| 舒城县| 同江市| 渝北区| 黔南| 龙州县| 新绛县| 辉县市| 卓尼县| 慈溪市| 大新县| 涿州市| 岳阳县| 黎城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