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樹立威信的心理法則(2)
- 勞心者必讀的101個心理法則
- 呂晨鐘編著
- 5442字
- 2014-11-22 15:24:05
熱愛工作、敬崗敬業的領導人,在他的領導生涯中都有過極想發火、大罵下屬的沖動,但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領導人都狂風暴雨般發作了。當下屬確實做了很讓人生氣的事情,在批評他們時,也要對事不對人,批評最好是在私下里進行,當著其他同事的面會讓被批評者覺得沒有面子。另外,批評的方式也要注意,語言要把握好,說他們這件事沒做好就夠了,如果你出口傷人,說出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話,把自己心中的悶氣全然發泄在下屬身上,或者隨意發號施令,毫不考慮下屬感受,那就會嚴重挫傷下屬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不即不離,親疏有度。大多數領導都希望和下屬建立良好的關系。
領導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征服人心的本領,他要有威嚴的一面,也要有寬厚的一面。
作為領導,就像是一個家的家長一樣,只有他是仁慈寬厚的,才會讓成員感覺到家的溫暖。當下屬工作有進步時,要表揚幾句,讓他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當下屬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了什么困難,要積極地去幫助他。在工作之余,可以經常和下屬聊天,拉近你們的關系,從下屬身上了解到的東西,也有利于你了解下屬。在自己工作范圍內,自己能做的事情就盡量自己去做,不要對下屬亂下指令。同時也要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小事上不要和下屬計較,讓下屬覺得你有領導的度量。
020清醒對待討好能讓下屬擁有正確的工作心態
對上司的討好并非罪無可赦,只是管理者自己需要進行良好的把握,這樣不光對自己有利,而且對下級也有好處。
現實的社會是一個人情的社會,有些人會登門拜訪上司就是一種表現。當然,不可否認這里面可能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想法,但是,是否全都如此呢?
有一位校長,為人正直善良,對請客送禮之風深惡痛絕。一天,一位學生家長找上門來,想為自己的孩子開一張轉學證明。因為,他們老家在無錫市,孩子的戶籍也在那里。家中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夫妻二人又不在身邊。所以他們想把孩子的學籍轉回無錫,在爺爺、奶奶身邊做個伴。
校長一聽,理由很合理也很充分,就立即給他們辦了。
那名學生很順利地轉學了。這年中秋節,家長給校長送來禮物表示謝意。校長連忙拒絕說:“都是熟人熟事的,不許來這個,再說我的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但家長再三解釋:“爺爺奶奶見孩子過去了都非常高興,也要我們表示感謝。”而校長堅決不收,說:“你們的情我全領了,但是禮物我堅決不能收。”
家長執意要送,而校長呢,堅持不受。糾纏再三,最后還是沒能拗過那位校長,家長只好把禮品帶了回去。在這以后,校長發現以前他們見面時說長道短,挺熱情的,但現在淡了,只是簡單寒暄一下。校長大惑不解,經過打聽他才明白,錯就錯在沒收下那份禮物。
那位家長事后對別人說:“真沒想到這么不給面子,不知道我當時是怎樣跨出他家門檻的。”
這件事教育了那位校長。他明白了有時候人們以禮相贈并非有求于你,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感情。這種感情是人間最寶貴的情感。
時隔不久,還是這位校長,下班回到家正上樓時,樓下的大嬸跑上來遞給他一把青菜,熱情地說:“我兄弟自己家種的,嘗嘗鮮吧!”這次,這位校長收下了,還不住地夸道:“多好的菜,真嫩!謝謝啦!”事后幾天,那位大嬸看見校長老遠就親切地打招呼,兩家之間的關系無形之中融洽了很多。
其實,在生活中,下屬給上司送點小禮物,只要不是特別貴重的東西,就不妨收下。因為,在我們這個講究禮儀的國度,你為他人提供了幫助,他過意不去總想尋個方式表達一下,當他感動的語言太蒼白時,便會以物代情。你大可不必太敏感,并非每個人都存有非分之想。
但是對于那些不思進取指望靠討好上司獲得升遷的下屬,管理者應該提高警惕。現實中也的確有不少被奉承得昏了頭的領導,誰對他畢恭畢敬、阿諛奉承,他就對這種人恩寵有加,大加贊賞。無疑,這種“領導人風范”,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阿諛之風的盛行。明智的領導是不會這樣做,甚至對這樣的下屬十分鄙視和厭惡。
管理者首先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哪些是實事求是的評價,哪些是阿諛奉承之詞。在溢美之詞中,哪些人是出于真心只是稍稍過分地贊美幾句,哪些人又是企圖通過奉承領導而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哪些含有可吸取的內容,哪些都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的東西,等等諸如此類。
領導者要對付阿諛奉承者,以下三方面權作參考。
第一,對待專門溜須拍馬、奉承領導而毫無其他能力可言的人,方法最簡單——請君走人就是了。
當然,如果他確是個無能之輩,也該讓他走人的。況且他還專善阿諛奉承,周圍有這么一顆不知何時爆炸的原子彈,你說你還會有多少好日子可過。所以,及時讓他走人比什么都強。
第二,對于能力一般而有些愛奉承的員工,最好給他找個合適的位子,讓他閑待著算了。
這類人不好簡單辭掉,也不能委以重任。因為他雖有能力,但還愛溜須拍馬,委以重任的話,遲早會壞了大事。要做到人盡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使用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在實際情況中,這類人還為數不少,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對于這類人應注意批評教育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因為他們這種毛病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來也一定不容易。在這個時候,你要格外注重策略,注意態度,爭取從根本上扭轉他們的認識,改正他的毛病。
第三,對于那些確有較強能力卻也喜好溜須拍馬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對待,因為這些人可能是巨型“炸彈”,弄不好會造成極大麻煩。
對待這種人,首先你要依據他們實際能力而委以相應的職務。起碼他們的眼中,你不能成為不識才的領導者。這會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甚至影響其他下屬。
也可能還有些有能力的人,沒注意到這類人的阿諛奉承,只看到了他們的才華。如果管理者不能妥善處理好,可能會產生誤會,甚至離開企業,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
021巧妙化解下屬怨氣更能增加工作積極性
如果下屬的牢騷話有一定道理,管理者應引起重視;如果下屬的牢騷話純屬爭一己私利,管理者應做好疏導說服工作。
管理者經常要面對下屬的牢騷、怨氣。如果下屬的牢騷話有一定道理,管理者應引起重視;如果下屬的牢騷話純屬爭一己私利,發泄個人怨氣,管理者也應做好疏導說服工作,不可聽之任之。那么當下屬發牢騷時,管理者怎么說話才更恰當呢?
1.冷處理——緩兵之計查實情
下屬有怨氣、發牢騷時,往往處在情緒沖動中,此時較好的方法是采用冷處理的策略。這是一種緩兵之計,可以暫時緩沖矛盾,贏得時間了解實際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這樣一件事,某局老職工張某在年終評比后找到該局楊局長發牢騷。他情緒激動地說:“我們這些人只會老老實實憑良心干工作,不會表功。可是局里評先進也不能總是評那幾個‘榮譽專業戶’,我們這些老職工難道就不先進了嗎?”楊局長給老張倒了一杯茶,說:“老張,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等我了解一下情況一定給您滿意的答復。”老張見楊局長這樣說話,氣消了一些,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了他的看法,同時匯報了他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老張干的工作有一些確實是局領導不知道的。后來,楊局長通過調查了解證明屬實,把情況提交局領導會議研究。最后,決定追加老張為先進工作者,妥善地解決這件事。
2.兩分法——辯證剖析明是非
發牢騷的下屬看問題的立足點往往只在自身,缺乏全局觀念,可能比較片面、偏激。對他們進行說服,應該運用兩分法,剖析辯證關系,辨明是非,全面地看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從而打開他們的心結。
有這樣一件事情,可以說明這個道理。某實驗室的一位管理員劉某,在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評中沒有評為“優秀”,心里不服氣。找校長孫某發牢騷說:“我一年來按時上班,風雨無阻,為教師準備實驗從未出過差錯。我管理的實驗室一塵不染,實驗用品陳列整齊,為什么我就不能被評為‘優秀’?”孫校長耐心地解釋道:“不錯,您確實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同志,出勤好,履行實驗員的崗位職責也到位。按學校的規定,您可以得到全勤獎金和實驗員的崗位津貼。但是,專業技術人員評優,還要看在專業領域是否有建樹。評上優秀的幾位同志,在這方面都做得好。如果來年您在這方面再努一點力,我認為您還是很有希望的。”孫校長的一番話,說得劉某心服口服。孫校長很好地用了兩分法,既講明了實際情況,又化解了下屬的怨氣。
3.巧激將——反彈琵琶促奮進
請將不如激將。有時對發牢騷的下屬,不妨運用激將法,有目的地用反話刺激對方,使對方從自我壓抑中解脫出來,并激發他的上進心、榮譽感和奮發精神,從而達到新的心理平衡。
某局機關辦公室秘書小王具有大專學歷,每當他看到那些學歷不高的人發了財,心里就很不服氣。一天,他向該局江局長發牢騷說:“現在的社會,學歷低、膽子大的人掙大錢;學歷高、膽子小的人掙不了幾個錢。”言下之意是埋怨待遇太低。對此,江局長說:“現在的社會講究真才實學,學歷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強,能力強的人也不一定學歷就高。別人有出息,不要不服氣,有本事你給我露兩手瞧瞧。咱們局下屬有幾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正缺有能力的廠長、經理。你敢不敢立軍令狀,下去把企業搞活,如果達到目標局里一定重獎你!”這話對小王的觸動很大,他想自己好歹是正規大學畢業的,與其整天窩在機關里無所事事,倒不如下去大干一番。于是,他真的要求下企業當了廠長。后來,經過他的努力使企業扭虧為盈。
022用好核心員工將會使更多的人追隨你
縱使千鳥掠過,我自巋然不動。能把別人優點變成自己優點的人,一定能成為無往不勝的領導者。
管理者該如何面對比自己更優秀的員工?當發現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下屬時,該怎么做?想辦法壓制他,或者想方設法趕走他?
《莊子》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惠施在魏國當相國,莊周來到魏國準備與他會面。惠施聽說,莊周這次來魏國的目的是想取他相國之位而代之,所以十分緊張。惠施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但還沒抓到莊周。正當他坐立不安而又無計可施時,莊周自己找上門來了。莊周給惠施講了一個故事,說“南方有一種鳥,從南海出發,飛到了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會棲身;不是仙果它不會吃;不是清冽的甘泉它不會喝。一只貓頭鷹弄到了一只死了好幾天、身體都腐朽了的老鼠,正巧該鳥飛過,貓頭鷹抬頭看見了,以為這只鳥想吃它的老鼠,于是發出驚叫:‘嚇。’現在,你難道也要用魏國來‘嚇’我嗎?”
在我們現代社會,像惠施與貓頭鷹這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其實是大有人在的。例如,有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調入自己的單位或部門,擔心自己的地位保不住,被人取而代之,于是想方設法要去整這個人。
其實,要從兩方面去看待這個問題。一是,現在是競爭的時代,巨石尚且壓不住雨后春筍冒尖,你即使百般阻撓,豈能阻止新銳脫穎而出?二是,你現在的職位,在你眼里是寶座,別人是不是稀罕呢?所以,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要處心積慮地去壓制你的屬下,而是要想方設法,讓這些比你更優秀的人為你效忠。當然,在你海納百川、擇賢用人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自身的學習與完善。
縱使千鳥掠過,我自巋然不動。能把別人優點變成自己優點的人,一定能成為無往不勝的領導者。
下面是一個普通工作團隊的故事,也很好地說明了這個主題。
“我們走的方向就不正確。”史密斯嚷嚷著摔門而去。在某項目的研究工作中,史密斯強硬地堅持己見,而且經常與其他人發生矛盾沖突。這樣的消息不斷地傳到實驗室負責人達琳的耳朵里。“其實他非常的聰明而且很優秀”,這是達琳對他的評價,但他與團隊其他人不和,又確是事實。
“談什么團隊合作。走出實驗室的每一分鐘都是浪費時間。”維克多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他同樣對合作的團隊不屑一顧。
查理和麥克這兩個達琳的得力干將,被分到一個項目組后,居然水火不容起來,在一個重大問題上兩個人意見相左。
達琳管理著安倫在全球范圍的三間實驗室,她認為,在這個世界性的研究機構里,很多員工在自己的專長領域內可以稱雄,同時也能夠顧全大局,但這樣一群受過高級教育且經驗豐富的科學“狂人”中,總有一些讓達琳愛也不是恨也不是的“牛”人。他們很行,因此他們也很“牛”,并且開始對團隊表現出殺傷力。怎樣讓這些有著強烈自我愿望、自視清高的“牛”人安分地步入公司既定的目標軌道。
我們來看看達琳是怎么處理這個難題的,對于上面提到的“問題”員工,達琳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
換環境療法如果那個人不適應研究的環境,這時候你大可試試將他用于其他地方,因為他的確是人才。如果仍然無效,只好讓他離開了。達琳將史密斯調到另一個能讓他盡情發揮的項目上,他非常興奮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還創造了一些偉大的突破。
提示法對合作表現出不屑一顧的人也許并非本意,只需要盡可能考慮周到地讓他們意識到問題,這樣就足夠了,很多時候必須與員工溝通以建立更好的理解。
求同存異像查理和麥克這樣兩位均有巨大貢獻的員工出現分歧后,達琳試著與他們分別談話。因為是行內出身,達琳很快意識到他們意見里的90%都是一致的,只是10%有分歧,處理好這10%是很容易的。溝通之后,達琳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問題迎刃而解了。
023處理好與員工的距離可以保證威信與親和力
作為一名領導,要善于把握與下屬的距離。與下屬保持適當的距離,使自己的領導職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為管理者,要懂得本部門、本單位的發展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要靠你與下屬之間的通力合作、緊密團結,才能順利實現工作目標,完成工作任務。沒有這種團結,整個部門、單位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受影響。如果一個組織已經是一盤散沙、不成一體,那么很難想像,還能開展什么實際的工作。
漢高祖劉邦非常善于用人,巧于聚集人才、招賢納士,與屬下精誠團結。四年楚漢戰爭,君臣一心,共圖大業,最終戰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這是與下屬建立良好關系的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