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身遠游·在世界的彼岸(1)
書名: 沉默與空白:錢鐘書傳作者名: 孟語嫣本章字數(shù): 5234字更新時間: 2014-11-17 09:51:36
生活美妙與否,其實不過是心中的一念之差。心里陽光暖氣四溢,苦澀的清炒苦瓜也覺得清甜可口;倘若心里暗色涌動,縱使熊掌、燕窩、魚翅,滿漢全席在側,依舊食之無味。懂得生活的人,會去發(fā)掘尋常中的優(yōu)雅:水泥鋼筋里鉆出的一朵小黃花,天角一片湊成心形的云彩,甚至只是衣角上沾來的一支蒲公英,都會令人覺得生活無限美好。錢鐘書和楊絳都是善于生活的人。
獻給牛津的半顆門牙見面禮
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英國站立在世界的巔峰,驕狂而無比喜悅地自稱"日不落帝國"。中國的民國時期,正是大不列顛帝國的輝煌時代,這個帝國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不論是政治、經(jīng)濟,或是文化。之于鐘書,那是一個夢想的國度,很久以前,他就明白自己終究會穿過茫茫的碧海,抵達那片理想國土。更幸運的是,在追夢的旅途上,他始終不寂寞。
一九三五年,錢鐘書帶著新婚的妻子,從上海碼頭出發(fā),搭船前往英國。他們來不及度蜜月,在輪渡上的幾個月,便過得如膠似漆。雖然兩人并不同艙,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心有靈犀。這艘輪船,乘風破浪,穿過了紅海,途經(jīng)蘇伊士,抵達地中海,最終停泊在了目的地--英國。
錢鐘書站在甲板上,提著行李箱,隨著人流走動,目光卻落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那是一些只出現(xiàn)在照片、文學作品中的風景:尖尖的塔頂,停落起伏的飛鳥,碼頭上人來人往,滿大街都是金發(fā)碧眼的迷人風情。這里,和故國是多么不一樣?。∵B空氣流淌的味道,落葉飄下的聲音,都是那樣不同。他漸漸升起一種百味雜陳的情緒,連自己亦說不清道不明,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蒼茫里,忽然有一只溫柔的手,靜靜地握住他的手。錢鐘書知道,那是妻子給他的鼓勵和信心。是的,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并不是在孤軍奮戰(zhàn)。于是,他緩緩回過頭,綻開笑容。
新婚燕爾的小夫妻倆下了輪渡,踏上了這片異國土地,當他們真實而堅定地走進這個國家時,淡淡的緊張和茫然終于漸漸消散。他們還在這里遇上了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他鄉(xiāng)逢故人,自然格外親昵,于是三人約好了共進晚餐。晚餐設在一所別有格調的餐廳,燭光、音樂,充滿異鄉(xiāng)風情。席間,李先生舉起酒杯,玩笑似的稱楊絳為錢夫人。夫妻倆都輕輕笑了。多么幸運,以我之姓,冠你之名,在有生之年,能夠緊密相依,百年之后,依舊同歸故里。
如此,他們?nèi)松械牡谝粋€家就安在了英國。剛開始,他們住在老金家當租客,楊絳留在家中收拾屋子,錢鐘書則趕去牛津大學報到。他有點等不及,想看看這所夢想中的大學,究竟是什么模樣。
牛津大學和普通大學不同,這是一座城市和學校融為一體,毫無壁壘的地方,街道穿過校園,校園橫過居民區(qū),沒有巍峨浩蕩的校門,也沒有高高壘砌阻隔世人的圍墻。錢鐘書坐在公交汽車上,看見蒼老古樸的石墻上爬滿了綠藤,枝葉蔓蔓里,隱約可見星星點點的紅花,怒放如火。遠處,茫茫霧氣里,建筑的尖頂時隱時現(xiàn),一如童話里的純凈模樣。
這就是他們接下來要生活和追夢的地方。鐘書忽然想起,自己還在清華大學時,教英文的葉公超先生就曾直言說他不應該來到清華大學,而是應該去牛津大學。不想,經(jīng)年后,此話成真。看來命運造化,都別有一番因緣。牛津大學是他的追求,冥冥之中,亦是他的宿命。可就算是鐘書自己也沒料到剛剛踏上牛津大學土地的自己,就給它送上了一份"大禮"--他在下車時重重摔了一跤,很是厲害,摔出了一嘴的血。
他只好擱淺原來的計劃,先行打道回府。一路上用手帕捂著嘴,可血流得厲害,舌頭上滿是血腥味,等回到家中,楊絳替他拿下來一瞧,手帕上已經(jīng)都是血,血里還裹著一顆斷牙,顯然這一跤摔得極狠。初來乍到,還不知道去哪里看醫(yī)生,楊絳也有些手足無措。所幸同住在老金家的,還有兩個單身男子,一個姓林,一個姓曾,都是醫(yī)生,他們?yōu)殄X鐘書看了看,便建議他們趕緊去找牙醫(yī),將斷牙拔下來,等到傷口愈合再鑲上假牙。
這段故事后來被傳為趣事,連楊絳后來提起時也啼笑皆非。但這只是兩個年輕人初到英國時的小插曲。與一個國家的文化融合自然是不容易的,有契合的時候,也有不習慣的時候。夫妻倆在國內(nèi)都是出生于優(yōu)越的家庭,自小有些嬌慣,難免吃了一些苦頭。還好,他們都沒有放棄,而是在一路艱辛中,不斷成長。
剛到英國時,兩人發(fā)生的小事故還不算少:有次楊絳出門忘帶鑰匙,不得已只能從窗子里爬進來;還有一次,兩人悠閑自得地喝個下午茶,居然喝成了煤氣中毒,幸好錢鐘書提前離開,而楊絳感覺不對,連忙開窗呼救,才沒有釀出大禍來。
租住在老金家的那段時間,生活過得還算舒適。因為這是一所食宿全包的寄居地,并不用他們來做家務。然而,作為傳統(tǒng)的中國人,英國的傳統(tǒng)食物卻讓錢鐘書非常不習慣。奶酪、牛排、玉米濃湯……這些西餐吃上一兩次倒覺得口味新奇,但是將它們當作一日三餐甚至是幾年的主食,習慣了豆?jié){、油條的腸胃,未免開始懷念起米飯菜肴的味道。何況,老金家的服務品質沒有始終如一,隨著時間流逝,飲食越來越差。錢鐘書漸漸消瘦了下去。這種情況,楊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終于鼓起勇氣來,決定從老金家搬出去,自己親自下廚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
她開始偷偷尋覓合適的寓所,牛津小城的街頭巷尾,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為了不讓丈夫為這樣的生活瑣事分心,她并沒有同錢鐘書商量,而是獨自奔走。幸福的錢鐘書在他的世界里,如魚得水。牛津大學是世界上的頂尖大學,它同劍橋大學一起,幾乎瓜分了英國名人冊。不僅是英國人,就連全世界的留學生們,也削尖了腦袋想成為牛津大學的一分子。牛津大學每年都會為海外的優(yōu)秀學子們保留少數(shù)名額,錢鐘書正是少數(shù)的幸運兒之一。他在牛津大學的學院叫作ExeterCollege,是牛津大學三十多個學院中,歷史最悠久的幾個學院之一。
牛津大學有一個特色制度,即導師制。在每位學生剛入學時,學院就會為學生指定一位老師作為他的導師,由這位導師來安排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品性。在中國,大學里最為重要的事情是上課,在這里則不然,學生們可以憑自己的喜好去任意一個課堂聽課,如果有事,不用上課也不打緊。唯一必須要求的就是每周同導師的談話,這是雷打不動的。每次談話,導師都會給學生布置書目,要求閱讀,而下次談話的話題,就將針對這些書而展開。這種制度,顯然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十分有幫助。在同導師的對話中,導師已經(jīng)起到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而學生的品性、心理狀態(tài),導師也能夠有所了解,這無形當中,還促進了師生關系。許多牛津大學的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還能同自己的導師保持密切聯(lián)系,這同導師制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
至此,錢鐘書已經(jīng)基本適應了學校里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相比較來說,他也更喜歡現(xiàn)在的學習方式。在清華大學,他是一名優(yōu)秀學生,到了牛津大學,也同樣不居人下。他的導師名叫布萊特·史密斯,一周約見兩次,可以談話,也可以授課。除了導師的課外,錢鐘書也經(jīng)常去旁聽其他學院的課程,只要感興趣的,便有所涉獵。學業(yè)對他來說,一向都不是什么難以攻克的難關。
牛津大學,是錢鐘書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之一。在這里,他完成了人生的蛻變,從一個青年,走向了成年。他將他的時間,用在實現(xiàn)夢想的路途上,一步一步,逐步接近。實現(xiàn)夢想并不簡單,成功總要有換取的代價,就像他獻給牛津的那顆斷牙,給他帶來了痛和血。然而,傷口愈合之后,他依舊可以擁有一個燦爛微笑,擁有一片艷陽天。
愛情的結晶
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中,一個人總要扮演多種角色。從受人呵護的孩童,到為人夫為人妻,其次為人父母,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上來。這種轉換,是順次的。盡管如此,依舊有人從容淡然,有人驚慌失措,有人甚至猝不及防地撕破溫情。或許,生活就是在這樣不斷轉換中猙獰、磨合、積累,直至水平如鏡。而愛情,有時會在這種轉化中遍體鱗傷,心冷成灰,有時,也會因為血緣的融合,而甜蜜更勝往昔。
錢鐘書和楊絳,這一雙擁有生活智慧的強者,不只是學業(yè)的集大成者,更是愛情中的最大贏家。在遙遠的故國,他們決意攜手;在茫茫的他鄉(xiāng),他們闖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難關。這些風風雨雨,沒有使他們失散,反而令他們的手,相握得更加緊密和從容。
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是兩人的天堂,而牛津大學的圖書館更是兩人的世界。錢鐘書將這座圖書館稱為飽蠹樓。飽蠹樓的圖書并不外借,所幸樓中有一行書桌,供人閱讀。楊絳作為旁聽生,也占據(jù)了一張桌子,她給自己制訂了一系列讀書計劃,按照文學史上的順序一部一部讀名家名作,讀完了還要閱讀相關的文藝理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她的知識水平幾乎是飛速增長的。錢鐘書更是將自己所有的課余時間泡在圖書館中,他涉獵極廣,文學、歷史、哲學、心理學……樣樣精通,他延續(xù)了清華大學時期的習慣,每閱讀一本,就會做詳細的讀書筆記。這些都為他后來成為學貫中西的學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如再厲害的高人也會有罩門,再優(yōu)秀的學者,也有薄弱之處。錢鐘書的弱項在于古文字學,這門課很是令他頭疼。期末考試時,這門功課他考了不及格。后來,有人說此次掛科是因為錢鐘書當時沉迷于偵探小說,所以不得不在下學期重新補考。這種說法未嘗有點可笑,此事楊絳也有所提及,她說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鐘書有那樣勤奮的時候,他每天都沉浸在那門叫"版本和???的課程里,身心俱疲,只能用每天看一本偵探小說來緩解身心。其實這并不能成為責備錢鐘書的理由,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板,作為文學家,錢鐘書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了。
此時,他們已經(jīng)搬離了老金家,搬入達蕾女士家的二樓。這里是楊絳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出租房,有一間起居室,一間臥室,兩個房間外面,還連著一個大陽臺,陽光充足,光線極好。從窗臺望出去,視線里是一片連綿花園,綠草茵茵,到了花期,鮮花噴薄怒放。楊絳最喜歡專用的洗手間和浴室,在老金家時,這些都是公用的。作為妻子,她自然最鐘情的是終于有了獨立的廚房,這樣,她就可以為鐘書的飲食下點苦心。錢鐘書也非常喜歡這里,他喜歡的是這里的地段,交通方便,離校園和圖書館都是極近的,對門便是一個修道院,環(huán)境十分幽雅清靜,不論是生活還是閱讀,都比原先的更合適一些。
在這套寓所中,楊絳學會了用電爐和電壺,嬌生慣養(yǎng)的大家閨秀千里迢迢遠渡重洋,在異國學會了烹飪,專心當一名小嬌妻。她認真請教,細心回顧母親的做菜手法,終于為丈夫燒制出一道十分成功的紅燒肉。自此,主婦天性一發(fā)不可收拾,直至將做午飯當成了專業(yè),日日洗手做羹湯。就在日子慢悠悠地過著的時候,上蒼正在給兩人準備一份精美禮物,而這份禮物,將要賦予兩人一個全新的身份,那是只能親身經(jīng)歷,無法從書中身臨其境的骨肉之情。
《小婦人》里有這樣一句話:到了盛夏,美格有了新的經(jīng)歷--女人一生中印象最深刻、最充滿柔情的經(jīng)歷。為人父母,有了新的責任,也有了新的愛,自此,從他呱呱墜地牙牙學語,從他身量見長輪廓漸明,從他初嘗人世心性落定,做父母的,一顆心再也沒有平靜的時候,總要為他歡喜、憂傷、驚懼、祝福??梢磺?,都是天性使然,渾然是甘之如飴。
錢鐘書得知他就要成為父親,是在楊絳從巴黎返回牛津的路上。這旅途一路顛簸,加之妊娠反應,楊絳未免有點體力不濟。可她心里依舊充滿了喜悅,仿佛一個神圣而重大的使命,只能由她來小心翼翼地完成。錢鐘書得知消息,簡直欣喜若狂。這是一個全新的身份,讓他充滿期待。他年齡不大,但是在那時候,早有許多同齡人當了父親,他還是第一次嘗到成為準爸爸的快樂,心里自然格外興奮。
這個還沒出世的小生命,是被父母滿滿的愛和期待迎接著來到世界上的。他們時常想象這個孩子的模樣,是男孩還是女孩?長得漂亮還是尋常?聰明還是平庸?其實怎樣都好,都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承載著他們的希望和深愛來到他們生命里的孩子,只要健康平安就好。年輕的準爸爸早早就在牛津婦產(chǎn)醫(yī)院訂下了房間和接生醫(yī)生。醫(yī)生是院長推薦的斯班斯大夫,巧的是這位女醫(yī)生同他們住在同一區(qū),她的診所就設在家中,交通方便,風景也美。楊絳一開始每個月去檢查一次,后來增加到兩周一次。斯班斯大夫告訴他們,嬰兒的發(fā)育良好,預產(chǎn)期可能是在國王加冕大典那日,這很可能會是個加冕日寶寶。未料,醫(yī)生的預測有點失誤,這個寶寶性子溫緩,硬是在母親腹中多停留了十幾天。
直至楊絳入院觀察后幾天,這個孩子才懶洋洋地來到人世。這次分娩給楊絳的感受并不特別痛苦,她甚至可以在產(chǎn)床上看小說。為了確保嬰兒安全出世,院方無奈之下,為楊絳實施了麻醉,這才將嬰兒迎接出來。但是因為在產(chǎn)道中待了太久,缺氧的關系,小小的嬰兒被憋得渾身青紫。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趕緊拍了拍孩子,她才號啕大哭起來。她的聲音嘹亮如歌,為她接生的護士便給她起了個名字叫作MissSingHigh,楊絳將其意譯為"高歌小姐",音譯則為"星海小姐"。
這個小姑娘后來被她的父親取名為錢瑗,小名阿圓。阿圓剛出世時,楊絳因為手術和麻醉的關系,在病床上昏睡了好久,錢鐘書奔波在學校、家中和醫(yī)院里,來探望了六次,都沒能同妻子說上一句話。直至第七次他來的時候,楊絳終于蘇醒過來,好心的護士還特意將阿圓從嬰兒房里抱出,讓這家人好好團聚一下。初為人父的年輕人抱著新出生的女兒,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高聲地對旁邊的人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那時,他驕傲得像是擁有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