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品類間接采購管理
- 宮迅偉等
- 1102字
- 2022-07-20 17:52:58
三、第三步:選擇合作供方
降低成本的方法簡單說分兩種,一種是需求端,一種是供應端。在需求端,與使用部門共同探討采購的量、采購的時間,共同研究替代的方法、替代的解決方案,共同比較行業的價格水平,對采購的必要性做一些分析和判斷。通過確認采購行為的必要性、分析采購成本的費用效果來修改、優化采購的數量或等級,從而控制間接采購成本。
在供應端,企業通過與供應商談判,選擇一個正確的供應商來達到成本控制目的。在價格談判前,采購方需要尋找足夠的證據證明可以降低供應商的價格,然而由于無法掌握供應商的全部信息,無法推算產品應有的價格水平,采購方有時就很難判斷什么才是正確的價格。如果給供應商一個不合理的價格,就會獲得不正確的服務。比如,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合理的價格是100元,如果采購方給供應商的價格是90元,供應商就有可能質量變差、交付變差、服務變差,表面看降低了成本,但并沒有達成需求部門購買的目的。相比于直接采購,間接采購成本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更加難以判定。直接采購的物品是有形的實體,它的質量有判斷標準,甚至購買的就是一個標準產品,它有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供應商基本上會遵循。但是,間接采購,尤其是間接服務,沒有清晰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價格差異很大,質量差異更大,供應商資質參差不齊。
作為一個專業的采購,在與供應商談判之前,一定要了解供應市場,了解供應商的成本結構,了解供應商的商業模式,這樣才能選出一個正確的供應商,核定一個正確的價格。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多家比價的方法,企業在一般情況下都會規定通過多家比較的方法來尋找供應商、選擇供應商。但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很多使用部門,甚至采購部門,并不愿意替換現有的供應商,對新供應商的不信任使其為了規避風險而不得已接受較高的價格。形式上完成了上級布置的任務,進行了多家比價,但無法真正比較價格的合理水平,無法獲得良好的成本削減效果。
這里的關鍵點是一定要了解供應商的主要客戶群體、過往的市場績效表現、與采購方公司合作的意愿,談判法則第1條就是知己知彼。比如,你想生產最好的產品,就需要最好的設備;你想達成最好的廣告效果,就需要尋找最好的廣告公司;要想學習優秀,就需要找最好的老師。
當然這個“好”,準確地說是“適合”,或者稱為“正確”。采購人在實踐中總結了5個“R”,就是正確的時間(right time)、正確的數量(right quantity)、正確的質量(right quality)、正確的價格(right price)、正確的地點(right place),簡單稱為適時、適量、適質、適價、適地。這個“5R原則”成為專業采購工作的指南、追求的目標。我們覺得此處的“正確的地點”用“正確的供應商”(right supplier)表達更合適。做采購最怕選錯供應商,這里特別強調的就是“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