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如何停止胡思亂想作者名: (美)卡羅爾·克肖等本章字數: 806字更新時間: 2022-03-11 16:12:49
快樂背后的科學
瑪麗,這位我們在開篇中就見過的焦慮失眠者,最終能踏實地睡上一覺,獲得了她想要的平靜,并自信、樂觀地走向新生活。她是如何做到的呢?通過運用有力的干預手段來使大腦重獲平靜,我們根據神經科學的發現得出了以下觀點:
1.通過練習,你可以重新疏通大腦。這種過程叫作自我導向型的神經可塑性。你的情緒、行為模式、態度和觀點都與你的精神狀態有關。如何以及在何處放置你的注意力,決定著你大部分時間里的精神狀態。轉移注意力,你將能改變你的精神狀態。
2.通過自我調節和對信念、感受和行為的控制,你可以做出改變,并能長時間擁有快樂的精神狀態。備受焦慮的困擾,一直在腦海里播放“我的未來最糟糕”的電影,會讓你的大腦陷入持久危機。但當你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并進行自我調節,你就能更加清晰地認識世界,更加合理地對待你的經歷。例如,當你發現自己在毫無理由地抨擊別人,通過自我調節,你可能就會意識到,你真正需要的是放下一些不好的思緒。通過這種方式,你就會自覺地選擇一種能使你進入積極精神狀態的策略,而不是盲目地在對你和任何人沒有半點好處的精神狀態里四處亂竄。
3.你的身體狀態反映你的精神狀態。你非常清楚,焦慮會導致你腸胃不適或者頭疼。你的精神狀態每時每刻都會影響你的身體狀況,它在發送那些會引導你行為的無意識思想和情感。當你不自覺地將平靜的思想帶入你的大腦,不管怎樣,你都能夠在你的神經系統里制造出驚人的變化。你確實可以通過重新疏通大腦來改變你的精神狀態,重組你的思維來改變你的身體狀況。
在我們的研究和臨床經驗中,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當你訓練和控制你的思維和神經系統,讓它們處于平靜狀態時,你的大腦就能以最佳的方式運行。當你為自己塑造環境來維持這種平靜狀態時,如從晚間新聞中休息一會兒,或者暫時戒掉社交媒體,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焦慮和反芻思維。
但是當預料不到的事情以戲劇甚至是悲劇的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生活中,那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