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精英必備的心理學常識
- 高曉紅
- 1526字
- 2021-09-30 19:25:56
2.4 即時效應:招聘海報是一盞聚燈光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各類新奇產品層出不窮,“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成過去,提高曝光率才是打開市場的最優方式。招聘海報作為一種有力的宣傳武器,是人力資源部招到好兵,買到寶馬的重要一步。
由于背景和文化的不同,各公司招聘海報的展現形式差異很大,但目的是宣傳公司并吸引應聘者的注意。我了解到的招聘海報形式及內容如下:
1.傳統的招聘海報
?公司介紹。可從公司名稱、業務概況、發展狀況、公司文化三個方面介紹,內容簡單、直接、重點突出,包括工作地點、成立時間、行業地位、發展前景等。
?招聘崗位名稱。按行業內通用名稱表達,可參考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名稱。
?崗位職責。該工作崗位主要的工作內容。
?任職要求。學歷、工作年限、資格證書、經驗要求、外語程度、能力和性格等。
2.現代的招聘廣告
現代的招聘廣告則以新、奇、特著稱,在招聘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上,各類小軟文、短視頻等形式層出不窮,例如:“程序猿”“設計獅”“市場運鷹”等。
20世紀80年代由佩蒂、卡西窩波和休曼提出的模型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ELM(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用來解釋不同的招聘廣告形式對應聘者的吸引程度。該理論把態度改變歸納為兩個基本的路徑:中樞路徑和邊緣路徑。中樞路徑所引起的態度變化比邊緣路徑要持久,中樞路徑所形成的態度可能比邊緣路徑預測后來的行為更好。ELM模型將信息分為兩類:一類是說服證據,即招聘廣告中的崗位職責、任職資格等;另一類是邊緣線索,如招聘廣告的圖片,吸引人的廣告詞等。對于應聘者而言,說服類證據能給應聘者提供關鍵的信息供認知加工,也有助于應聘者作出有效的決策。
而僅有邊緣線索的廣告,比如一張圖片僅一句話:“我在這里等能人”,雖然在當時能產生明顯的招聘效果,但對應聘者影響的持久力不足,特別是對應聘者興趣和職業選擇方面吸引力不夠。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招聘海報在呈現形式、內容設計方面能引導應聘者關注并能產生興趣呢?我認為招聘海報的設計可運用AIDMA原理進行設計,AIDMA是1898年由美國廣告學家E.S.劉易斯最先提出,消費者先是注意到廣告,其次產生興趣而閱讀下去,然后產生有嘗試的欲望,記住廣告的內容,最后產生購買行為。
?引起注意(Attention)
首先是視覺上的吸引,招聘海報的外觀獨特新穎,體現在語句表達、排版設計、圖片運用、色彩搭配上,通過視覺效果(VI)引起應聘者的注意。
比如,新成立的創業公司,招聘海報的主題為“我們剛邁出創業的第1步,現階段什么都沒有,但我們相信等你來,1+1>2”。
?引起興趣(Interest)
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讓人產生興趣點,興趣點會引發好奇心,招聘海報就達到吸引人深入了解的目的了。比如,我們是哪個行業的領跑者、團隊云集業內知名大咖、每天與高手溝通合作、獲得大咖們的指點以及提升自己事半功倍。崗位職責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如果你是具有某項能力、某個專業的,誠意滿滿恭候您的加入等。
?喚醒欲望(Desire)
喚醒應聘者申請職位的愿望,還要有滿足他們實際需求的點,可能是薪酬福利、清晰的職位發展軌道,也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等。比如,入職即有超出同行業的薪酬水平+保障長期發展的股權激勵,金領的生活不是憧憬。
無限量的點心、小吃、下午茶,不斷滿足你挑剔的味蕾。總之,需要找出公司生存的優勢,如果這些條件公司都沒有,可以找出簡單和諧的人際關系,穩定性較高的團隊等。
?留下記憶(Memory)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會給應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他們是否采取行動,提到引起他們注意的關鍵詞都會讓他們想到公司的優勢,這也是招聘海報要達到的第二個宣傳公司的目的。
?采取行動(Action)
引起應聘者注意到采取行動的整個過程,招聘海報要內容完整,盡可能多提供幾種聯系方式,比如微信公眾號開通招聘窗口、電話等,方便應聘者在決定求職的第一時間就能聯系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