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數字敏感性并不等同于數學

有“教育總統”之稱的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規定,美國所有的孩子上小學之前都要“為學習做好準備”。這究竟意味著什么?許多人認為,這意味著上早教班和學前班的孩子必須開發算術技能。孩子到底應該知道什么?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三四歲的孩子應該能數到10并可以讀出數字。雖然這些都是重要的技能,但只代表了數學的冰山一角,并不代表孩子循序漸進的計算能力。會計數的孩子就了解數學嗎?

100多年前的一則關于“數字天才”聰明漢斯[1](Clever Hans)的故事有助于解釋這個問題。漢斯是一匹馬,其主人聲稱它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給它出一道數學題,比如“漢斯,2加2等于幾”,這匹馬會用前蹄敲出正確答案。直到心理學家奧斯卡·普馮斯特(Oskar Pfungst)蒙住了漢斯的眼睛,真相方才大白:漢斯看不見主人時就不能給出正確答案。普馮斯特斷定,漢斯并不會進行運算,它只是能看到主人發出的非語言信號。主人問問題時身體會向前傾;在馬蹄踩地時,主人的身體會逐漸挺直;當漢斯得出正確的數字時,主人會站得筆直,仿佛在說:“這就對了!”漢斯真正令人稱奇之處在于閱讀無意識非言語線索的能力,可主人并沒有領會到這一點。主人自殺了,因為他擔心自己在公眾面前制造了一個騙局。聰明漢斯在社交領域相當聰明,但它對數學一無所知。

聰明漢斯的故事對我們理解孩子的能力有什么啟發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孩子是否能得出正確答案,孩子可能不會用像我們一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面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他們在尋找解決方法時,甚至比聰明漢斯更厲害。例如,他們往往很擅長記憶一串事物——汽車名稱、身體部位、字母表的字母,還有數字。因此,能背出一串數字,并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懂得數學知識。其實,即使孩子知道盒子下面有3樣東西,也不能說明孩子了解3比2多,但比4少。也許孩子把3當作3樣東西的“名字”記了下來,就像“藍色”是某種顏色的名字一樣。識字卡就起到這樣的作用。孩子學會了對卡片上的兩個點喊出正確的答案,但這并不能表明他們理解“2”的意思。

由此,你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兒童的數學能力是表面現象。雖然人為地逼迫孩子聽從指令做出反應時情況確實如此,但其實故事不止于此。科學家對兒童早期——甚至在入學之前的數學能力已有了諸多發現。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發現是,所有數學能力的發展都始于嬰幼兒時期,對全世界兒童而言都是如此,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無關。因而,我們相信,孩子天生就能自然地學會算術。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大自然母親的引導,人類怎會偶然在世界上發現數字。數字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它們是抽象的,附著在實物上,并非實質存在。由于識別食物、攻擊者和追求者數量很重要,我們不斷進化,具備了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數量線索的能力,這是一件好事。

[1] Pfungst, O. (1965). Clever Hans, the Horse of Mr.Von Osten.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芷江| 鹤庆县| 繁峙县| 天津市| 三穗县| 南岸区| 江西省| 松原市| 凤庆县| 韶关市| 镶黄旗| 疏勒县| 惠东县| 怀安县| 三原县| 潮安县| 肇源县| 潼南县| 安福县| 全南县| 阳东县| 锡林浩特市| 平陆县| 麻江县| 禄丰县| 冀州市| 永丰县| 丰县| 沂水县| 通江县| 留坝县| 凤城市| 霍邱县| 资溪县| 普安县| 云龙县| 眉山市| 大方县| 临城县| 平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