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智能商業實操手冊
- (美)托尼·薩爾德哈
- 3075字
- 2021-06-01 17:23:23
如何在一場工業革命中保持繁榮發展
本書聚焦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的失敗,以此來回答如何在一場工業革命中保持繁榮發展。這需要五個基本的認識基礎。
●在工業革命中,企業要么轉型,要么破產。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化轉型是我們當下的目標。
●超過70%的數字化轉型失敗了。
●令人意外的是,數字化轉型失敗的原因是缺乏定義轉型的準則及轉型的步驟。這些步驟可以啟動和保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采用航空業和醫藥業慣用的檢查清單方法能夠幫助改善當前70%失敗率的困境。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保持繁榮發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也不是不可能。從我在寶潔的工作經歷來看,我們當然可以取得比現有的70%失敗率更好的結果。[1][2]我們設立的目標值得我們為此努力。對公司和員工來說,危險的環境并不僅僅是一種威脅。這種危險也能塑造出新產品,影響員工和消費者的自我價值,促進社會進步,讓世界比我們采取行動前的那一刻更加美好。下面我們闡述上述的認識基礎。
歷次工業革命都引發了行業動蕩
當前零售業和其他行業的動蕩狀態是工業革命的典型態勢。盡管在以往的歷次工業革命中,創新的驅動力量各不相同,但類似的行業動蕩都曾經發生過。許多公司掙扎過,但它們還是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消亡了。盡管那些富有聲譽、富有遠見和極具創新力的領導者在推動各自企業轉型的重任上付出了極大努力,但失敗依然司空見慣。我們會在之后的章節中看到,類似的情形在以往的工業革命中不斷發生。殘酷的現實是,只有極少部分企業會獲得成功,大多數企業都失敗了。
超過70%的數字化轉型都失敗了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數字化轉型是為了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極具顛覆性的威脅所做的斗爭?!敦敻弧?00強名單上的企業超過半數會在下一個10年瀕臨破產。新工業革命帶來的顛覆是巨大的并且迫在眉睫。瑞士銀行的數據顯示,[3]標準普爾(S&P)500中的企業的平均壽命從20世紀50年代的60年下降到了現在的20年,并且這一數字仍然呈快速下降的趨勢。企業家、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和上市企業等正被這一現實所折磨。然而,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是,即便是現在,依然有超過70%的數字化轉型失敗了。有些機構認為這一數字可能高達84%。[4]居然有如此高的風險,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語言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阻礙
當今時代,新工業革命的高度顛覆性和數字化轉型的低成功率并存值得深思。導致這一問題的部分原因便是“術語”。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數字化顛覆其實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顛覆性影響就是數字化顛覆,兩者本質上相同?!皵底只边@一概念的內涵非常廣泛。我們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戴著電子手表,近幾十年來我們一直用著智能手機和電子體溫計。數字化轉型難道不是早就已經到來了嗎?
為了給“數字化轉型”下更具體的定義,我們需要為它勾勒出一個背景,先來看看以往的工業革命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深遠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發生在18世紀和19世紀,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城市化發展。主要是由機械的創新驅動的,例如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工業的爆炸性增長。主要是由大規模生產技術、電力和內燃機驅動的。
●第三次工業革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和互聯網帶來了廣泛的變革。新的電子信息技術為其提供了技術基礎。
●第四次工業革命:當前物理學、信息化和生物學的融合。其主要驅動力是大型計算能力。使用大數據技術和大型計算能力的成本逐漸降低,且還在進一步下降,因此,曾經的實體店(例如零售店)可以轉變為數字化的網店(例如網購),或者曾經的傳統生物學領域(例如傳統藥物)可以轉變為生物科技領域(例如個性化的基因藥物)。
在這一背景下,定義“數字化顛覆”和“數字化轉型”就非常容易了。
●數字化顛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企業和公共部門造成的深遠影響,以及廣泛獲得應用和成本迅速降低的數字技術正在引發工業、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這種爆炸性的變革僅僅發生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間。
●數字化轉型:企業和社會正在從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向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邁進。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數字技術將會成為新的產品和服務、新的運營方式以及新的商業模式的核心。
在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定義后,我們現在來了解一下以往工業革命的經驗,以及它們給解決數字化轉型失敗這一問題帶來何種啟示。
約翰·斯蒂芬森公司轉型的無奈
受人尊敬的約翰·斯蒂芬森公司(John Stephenson Company)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破產,這家公司是當時運輸業的領頭羊之一。它的破產不是個例,只有極少數運輸公司活過了那個時代。運輸業從馬車向汽車的蛻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記錄最完整的案例之一,提供了引人深思的視角。
19世紀,馬匹和馬車業并不僅僅是個獨立的運輸部門,它支撐著工業運輸(例如商品)、信息交流(例如報紙和信件)和相關產業(例如飼料)的發展。1880年,僅布魯克林和曼哈頓就有249家馬車制造商。[5]如果這個行業發生震蕩一定是一件大事。
19世紀90年代,紐約的時代廣場就是出售和修理馬車的地方。馬車商店與鐵匠鋪比鄰而居。據估計,1914年美國大約有4600家馬車公司。在接下來的11年里,這個數字急劇下降為不到150家![6]不幸的是,約翰·斯蒂芬森公司不在幸存公司之列。
1831年,約翰·斯蒂芬森開始了他的商業生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他的經營領域迅速擴展到了制造馬車、多用途車廂、貨車車廂、有軌列車車廂(在鐵軌上行駛的車廂),甚至在南北戰爭期間制造過炮架和浮橋。英國、墨西哥、古巴、南美洲、歐洲、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東印度都有約翰·斯蒂芬森公司制造的馬車出售。和其他企業一樣,約翰·斯蒂芬森公司的生意隨著經濟形勢而起落。但是,斯蒂芬森的運籌帷幄使該公司在馬車市場中保持著很大的份額。到19世紀末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運輸業進入了動蕩的時代。約翰·斯蒂芬森公司最終宣布破產,1904年被位于費城的J.G.布里爾公司(J. G. Brill Company)收購,被收購后經營活動也沒有持續很久,1919年8月再次被出售,公司最終被破產清算。
像約翰·斯蒂芬森這樣的公司,為了避免在一場工業革命中破產而做出的努力,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它們的失敗可能是由不同的技術(即活塞發動機的發明,那時候還談不上數字化)引起的,但任何工業革命過程中的失敗轉型都有一些相似方面。
例如,約翰·斯蒂芬森公司的破產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在工業革命中,誰是現有商業模式的成功創新者,以及如何向新的商業模式進行轉型。約翰·斯蒂芬森公司在馬車業中非常有創新力,它在美國建立了第一條可以在城市道路運行的有軌列車線路。它至少擁有18項專利,從多功能的馬拉巴士到馬拉鐵軌貨車,再到街頭有軌列車,約翰·斯蒂芬森公司在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方面進行過多次成功的創新。但問題的關鍵不是約翰·斯蒂芬森公司在馬車時代的創新能力,而是它轉型到內燃機時代的無力感。它沒有為從馬車行業向汽車行業轉型做好準備,并建立起相關準則。
如果想在一場工業革命中邁開轉型的步伐,你就需要采用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戰略,而這種商業模式的構建是在一些準則的指導下進行的。約翰·斯蒂芬森公司的經歷在馬車行業中司空見慣。話說回來,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戰略僅僅是個開始。正如我在下一個案例中提到的,在一定準則的指導下執行競爭戰略同樣重要。
工業革命期間的轉型需要完全不同的商業策略,而不是基于現有商業模式的漸進創新。
[1] Michael Bucy et al., “The 'How' of Transformation,” McKinsey & Company, May 2016,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retail/our-insights/the-how-of-transformation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8].
[2] Nadir Hirji and Gale Geddes,“What's Your Digital ROI? Realizing the Value of Digital Investments,” Strategy&/PwC, October 12, 2016, https://www.strategyand.pwc.com/report/whats-your-digital-ROI [accessed December 19,2018].
[3] Michael Sheetz,“Technology Killing Off Corporate America: Average Life Span of Companies Under 20 Years,” CNBC, August 24,2017, https://www.cnbc.com/2017/08/24/technology-killing-off-corporations-average-lifespan-of-company-under-20-years.html [accessed December 19,2018].
[4] Bruce Rogers, “Why 84% of Companies Fail 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bes.com, January 7,2016, https://www.forbes.com/sites/brucerogers/2016/01/07/why-84-of-companies-fail-at-digital-transformation/#14f3cddc397b [accessed December 19,2018].
[5] Art & Architecture Quarterly, “Long Island Museum: The Carriage Collection,” http://www.aaqeastend.com/contents/portfolio/long-island-museum-carriage-collection-finest-collection-of-horse-drawn-vehicles/ [accessed December 19,2018].
[6] Park City Museum,“Transportation in America and the Carriage Age,” September 2007, https://parkcityhistory.org/wp-content/uploads/2012/04/Teacher-Background-Information.pdf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