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現代化
- 牛亮云
- 1350字
- 2021-04-23 18:10:48
三 理論視角
食品安全監管的本質是什么?這是本書的理論起點。要厘清食品安全監管的本質就必須首先明確食品安全的本質。現有的大量研究主要是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來認識食品安全的,并認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是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和進行食品安全監管的原因。但是本書認為,食品安全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最基礎的公共衛生問題。保障整個社會的食品安全是政府的應有職責。因此,本書選擇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屬性作為理論視角。
食品安全指的是整個社會的所有食品都應該無毒無害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且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食品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新的食品安全風險因子的不斷出現,以及食品貿易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為國家乃至世界面臨的一個根本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公共衛生毫無爭議地被認為是政府必須提供的經典的公共物品之一,食品安全屬于公共衛生的范疇,因此食品安全屬于公共物品。
學術界的眾多學者也都認為,食品安全是公共物品。如Stenger(2000)認為,與營養價值一樣,安全也是食物的屬性。但安全沒有明確的價格,無法由市場提供,因此食品安全是公共物品。Unnevehr(2007)認為,食品安全不僅僅是地方性或全國性的公共物品。隨著食品體系的全球化,食品安全風險加大,食品安全日益成為一個全球公共物品。
食品安全具有公共物品的三個特征(Serences & Rajcaniova,2007)。第一,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食品安全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而不是僅僅向某些特殊群體或成員提供的。如果將食品安全分割并重新分配,必然會嚴重損害一部分人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因此,食品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第二,消費的非排他性。某個人對食品安全的消費不會影響或排斥其他人對食品安全的消費。因此,食品安全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第三,消費的非競爭性。任何人對食品安全的消費并不減少它對其他使用者的供應,即消費者增加的邊際成本為零。即使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也不會有任何人因此而減少其所享受的食品安全保障,因此食品安全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
理所當然地,食品安全是公共物品。而且從本質上看,食品安全和國防是一樣的。二者的區別僅僅是:國防保護國民免受外來入侵的安全風險,而食品安全保護國民免受不安全食品帶來的風險。因此,食品安全也應該和國防一樣屬于公共物品,而只有政府才能夠提供全社會的食品安全。但有部分學者認為,食品安全監管屬于公共物品,而不是食品安全屬于公共物品。實際上,不論認為食品安全監管屬于公共物品,還是認為食品安全屬于公共物品,學者們所考慮的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出現了表述上的差異。
本書更傾向于采用食品安全屬于公共物品的說法。原因有二,一是不論是私人物品還是公共物品,它們最終的用途都是供消費者消費。在消費者消費食品安全和消費者消費食品安全監管兩種表述上,顯然第一種說法更好。二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屬于公共衛生問題。公共衛生屬于公共物品,因此食品安全也屬于公共物品。但如果說食品安全監管屬于公共衛生問題,這顯然是令人費解的。實際上,如同食品企業通過生產活動供給食品一樣,政府是通過食品安全監管供給食品安全。食品是消費者消費的私人物品,食品安全則是消費者消費的公共物品。因此,食品安全監管僅僅是政府供給食品安全的方式。從這個角度看,食品安全監管本質上是食品安全的供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