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機和創傷中成長:10位心理專家危機干預之道
- 方新主編
- 831字
- 2021-01-26 16:13:12
故事四 媒體與網絡:某大型工廠的自殺事件
2010年,樊富珉教授邀請我和她一起去某家大型工廠做危機干預。當時我們站在一個企業的角度考慮怎樣去做危機預防和處理,做了培訓和訪談。那之前連續四個月,工廠里每月都會發生一起自殺事件。整個工廠有42萬人,我當時覺得危機情況需要干預,但是也屬正常,沒想到后來發生了自殺傳染。
我們離開的那天,代表工廠接待我們的副總裁告訴我說當天電視臺會去采訪,我記住了這句話,但是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整個事情的轉折點。電視臺報道了以后,外界開始關注這件事情。電視臺報道沒有錯,這么大規模的工廠自然容易引起媒體的關注。但是當全世界都關注這家工廠后,自殺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從一個月一起到一周一起,最后變成一天兩起,這是一個加速的、瘋狂的自殺傳染過程。那時自媒體還沒有蓬勃發展,如果這樣的事件發生在今天,恐怕這種令人恐慌的自殺傳染會更加嚴重。
焦慮和恐慌會傳染,就像在疫情中,當每天打開電視看到的都是全世界各地疫情的時候,我們會更加焦慮。半個月后我再去這家工廠,那時候的氣氛與半個月前完全不一樣,工廠陷入了極其焦慮和恐慌的氣氛中。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專家團隊,關于如何制止自殺的觀點差異很大,沖突、對立嚴重,但經過討論,我們的專家團隊最后達成了共識,就是青年工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為了挽救他們的生命,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我覺得這是我經歷過的最好的學術討論。我們當時做的有效干預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危機干預,并不是心理干預。我們干預的是媒體,我們向政府建言獻策,要求媒體停止過度、不科學的報道,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道自殺的原則來進行報道。政府的實施效率非常之高,提出建言第二天就落實到位,后來自殺傳染戛然而止。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我們沒有辦法證明我們建言的干預措施和自殺終止有著必然的因果聯系,其中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但是事實就是在我們的建議落實后,自殺傳染就停止了。我們影響了媒體,用更科學的方式報道自殺,就好像我們用科學的方式抗疫一樣,能夠產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