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一戰全史
  • 張卉妍
  • 3404字
  • 2020-09-27 14:24:43

四、“一戰”中被遺忘的戰役——日德兩軍交戰青島

日本和德國為爭取其最大的在華利益,終至大動干戈,地點是中國的青島。這場戰爭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同樣是“一戰”中唯一的亞洲戰場。英國投入了約2000人的兵力,這是一場帝國主義為了爭取和維系其在華的最大利益和特權而爆發的戰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各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斗爭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1868年,日本通過一場由上而下進行的改革運動,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日本積極推行對外擴張的政策。在1914年與德國殖民者爭奪青島之前,日本已經通過發動侵略戰爭,相繼侵占了中國的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

19世紀末,德國大力擴充海軍,開始參與國際事務。當時,英法等國已基本將世界瓜分完畢,德國便把擴張之手伸向了軟弱無能的中國。它尤其重視山東省的資源和膠州灣這一門戶。1899年,以殺害德國傳教士事件為借口租借膠州灣,修筑青島要塞,建立東洋艦隊的基地,同時加緊在山東省鋪設鐵路,開采礦山。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自從日俄戰爭以來,在太平洋上如日方升的日本,于8月22日貪婪地參加協約國一方,其參戰的主要目的是趁著德國無暇顧及其在亞洲的殖民地,掠奪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利益,用極小的代價撈到很多的東西。它的初期目標是奪取德國在中國的租借地——青島。對中國青島早有覬覦之心的日本趁德國陷入歐戰而無力東顧之機,趁火打劫,于8月23日對德國宣戰,隨即派海軍封鎖膠州灣。日軍任命神尾光臣中將為司令官,調動了以第十八師團為主力的陸軍5萬人,配備了數百門重型火炮和多架飛機,進攻青島。德軍在中國青島的駐軍僅有6000余人,軍艦十余艘,后奧國的“伊莉莎白皇后”號參戰,但此艘戰艦裝備落后,并未參與海戰,而是將艦載炮搬至德國外圍炮臺。日本向中國提出要求,劃出龍口、萊州及連接膠州灣之若干地域為戰爭地帶,要中國軍隊保持中立。

日本軍隊于1914年9月2日登陸山東半島,約有2.4萬名日軍參加了包圍青島的戰斗。

9月2日,日軍在青島以北150公里處的龍口登陸,向青島發起全面進攻。令人費解的是,日本向德國宣戰,卻不向歐洲派兵與協約國并肩對德作戰,也不從青島登陸直接攻打德國占據的租借地,反而舍近求遠從渤海之濱的龍口繞個彎子對青島德軍發動進攻。從這里不難看出,日本真正的險惡目的是肆意踐踏侵略中國。青島炮臺曾名“俾斯麥炮臺”,是德國侵占青島期間在青島構筑的軍事要塞的總稱。其前身是清朝末年清軍在青島口一帶修筑的膠澳炮臺工程。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后,在清軍炮臺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設施建設,此炮臺地下指揮部總面積1600平方米,三層立體結構,頂部裝有可旋轉瞭望鐵塔,是列強在中國近代修建的體系完備、規模龐大的海陸軍事要塞之一,成為德國侵略中國和爭霸世界的重要軍事基地,在“一戰”爆發以后,德皇威廉仍然沒有忘記他在遠東的這塊地盤,駐守“俾斯麥炮臺”的德軍對炮臺進行了緊急加固。

作為中立國,中國要求日本和德國把戰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內,然而,日軍司令部根本無視中國的合法要求,它的軍事行動開展得遠遠超出了租借地,不是從德國人已設防的海上,而是從后方、經過筑有工事的膠州地區去攻打德軍在青島的駐地。9月18日,日軍堀內支隊在嶗山仰口登陸,侵占中國的李村,在此與日軍獨立十八師團本部會合。9月3日,英軍西庫斯聯隊900多威爾士士兵、300名印度士兵由嶗山灣登陸,抵達李村與日軍會合。同日,日軍400人突然占領濰縣車站,繼而進兵濟南。9月15日,獨立第十八師主力冒著狂風暴雨在山東半島北岸的龍口附近登陸,之后繼續南進。在其掩援下,9月21日,日軍的三架飛機飛臨即墨機場,準備利用即墨機場對青島德軍的布防情況實施偵察。為配合日軍主力部隊攻占石門山、孤山和浮山的德軍陣地,日軍飛機從21日開始對白沙河附近、李村河以南地區進行偵察,還對停泊在膠洲灣內的德艦進行了炸彈攻擊。24日,堀內支隊和重炮部隊等在青島東部的嶗山灣登陸,9月26日,日德軍隊在白沙河、女姑口一帶開火。9月27日,德軍放棄李村水源地,同日,中國政府因日軍侵犯中國,占據鐵路,向日本提出抗議。28日日軍擊敗德軍,奪取前進基地,準備進攻要塞。

10月2日,約30余名德軍士兵分兩路,從日軍陣地的正面和側面發動進攻,正在半山腰視察的日軍軍官急忙指揮部隊撤往山頂固守。德軍一個機槍小隊攜帶兩挺重機槍,從臺東鎮方向渡河來到橋東北方約50米的大道上,架好機槍向四方山頂猛烈射擊。沖上山的德軍被日軍擊退,德軍兵力較少,退下后又與海泊橋警戒哨所的德軍會合。日本海軍出動了第二艦隊的60余艘軍艦,由艦隊司令官加藤正吉指揮封鎖膠州灣,并從海上攻擊駐青德軍,此時,協約國最急于殲滅的德國遠東艦隊深知青島要塞失陷已不可避免,于是它的主力——6艘巡洋艦——早在日軍合圍青島前就悄然駛離大港,突破日軍的封鎖線,擺脫掉日、英、法、俄等國數十艘軍艦的圍追堵截,分別進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攻襲作戰,留在青島港內的僅有幾艘小型驅逐艦和一艘老式奧地利巡洋艦。10月17日,日本巡洋艦“高千穗”號在塔連島附近被德軍擊沉,近3000余人葬身海底。10月31日,日英聯軍在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后,集中兵力先掃清了外圍,緊接著向駐青德軍發起總攻,日軍展開兩翼合擊德軍有生力量,炮兵依據孤山陣地猛烈轟擊停靠在青島港內的德軍船只,日本有史以來運用了飛機參與對駐守青島德軍的偵察和轟炸,極為奏效。

日本高級官員與一位同級的英國官員在青島包圍戰中合影。他們背后是一門重型野戰炮。

鑒于青島要塞屬堅固的現代化要塞,且從對外關系上考慮需迅速奪取,日本配備了足夠的攻城重炮,派第一艦隊全力支援,由第二艦隊實施封鎖和登陸支援,獨立第十八師擔任進攻任務。英國將戰艦、驅逐艦各一艘和一個步兵營分別配屬給日海陸軍部隊指揮官指揮,協助作戰。在掃清駐青德軍的外圍防線后,日軍推進至當時的青島市區范圍內,德軍守城的最后一道防線由五大堡壘組成,其中,中央堡壘位于如今的鎮江北路上。德軍深知,五大堡壘防線一旦被突破,德軍將無險可守,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因此在五大堡壘防線上布下重兵。由此,日德雙方進入僵持階段,直到11月6日晚上。

11月7日凌晨,日軍突擊隊趁德軍極度疲憊之機,偷襲中央堡壘,經過激烈肉搏之后,中央堡壘陷落。德軍遂集中全部炮火轟擊中央堡壘,組織軍隊反攻,企圖奪回堡壘,但未能成功。日軍乘勢從前后兩面夾擊各堡壘,先后攻陷湛山、臺東鎮等堡壘。伊爾奇斯諸炮臺隨后相繼失守。早6時,俾斯麥南炮臺失陷,6時30分,俾斯麥北炮臺亦告失守,至此,德軍最后一道防線全線崩潰。德國在青島苦心經營十多年的軍事打擊和防御設施難以承受日軍海陸空三面強攻,開始土崩瓦解,德皇不得不下達“準予撤退”、“毋庸駐守”的急電,德軍于7時懸掛白旗宣布投降。德軍代表與日軍代表在青島郊區東吳家村會見,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棄城投降的要求,簽訂了停戰條約,11月11日上午,日軍入城占領青島。

此役,德軍戰死150人,被俘4000余人,日軍死亡1000余人。德軍在投降前夕,將炮臺火炮自行炸毀,軍艦、浮船塢自沉海中。經過日德戰爭,日本取代德國成為青島的殖民統治者,青島陷入日軍的魔掌,從此德國喪失了在亞洲最后一塊殖民地和在遠東全部的艦隊。實際意義上,這場戰役確認了日本在華利益的延伸。英軍在德國投降以后立刻撤走了,而日本卻有意留下來,駐軍于青島,占領了長久垂涎的青島。與此同時,日軍還占領了德屬的馬歇爾、馬里亞納、帕勞群島以及加羅林群島。

日德青島之戰是德國和日本在中國領土上為爭奪中國土地而進行的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德國當局強行扣押數萬中國人為其修筑炮臺工事,形同奴隸。而日軍每到一處,強奸婦女,搶劫財物,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日軍侵占青島后,公然宣布將青島置于日本天皇直接管轄之下,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與日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反對,強行確定了日本在青島獲得的全部利益。

中國作為協約國的一方,但是其領土完整卻在戰爭結束后受到了蔑視,青島的領事權換湯不換藥,仍然是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一個象征。最終,青島主權和山東問題成為1919年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在1922年的太平洋會議中,美國為了達到力量的平衡而要求日本歸還其在華的原德國殖民地,包括青島的領事權,并要求日本在6個月內于青島撤軍。在中美英三方的壓力下日本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協和讓步,經過斗爭和外交談判,1922年,中國收回了青島的主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大渡口区| 惠安县| 屏南县| 始兴县| 麦盖提县| 株洲县| 东乡县| 阿巴嘎旗| 南陵县| 无棣县| 黄骅市| 顺义区| 甘孜| 称多县| 剑河县| 上林县| 偃师市| 二手房| 丰顺县| 聊城市| 凤山市| 南城县| 米泉市| 商河县| 元氏县| 贵港市| 阿克陶县| 肥西县| 赤壁市| 顺平县| 洛阳市| 黄梅县| 麻城市| 阿拉善右旗| 晋宁县| 延川县| 方正县| 岳阳市| 贵定县|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