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同顧客的不同服務技巧
服務就是要滿足甚至超出顧客的需求。不同目的的進店顧客,其對服務的需求程度不一,我們要提供相應的服務。
有的顧客只是來閑逛的,給他(她)提供閑逛的服務,不要給他(她)太大的壓力,先在一旁關注他(她),不要急著推銷,滿足他(她)無壓力閑逛的需求。
有的顧客是來了解新款或者是否搞促銷活動的,我們可以讓他(她)獲得相關信息,而且多一點非銷聊天,對于新顧客,一有機會,就加他(她)的微信。這類顧客還是有機會成交的。
有的顧客就是來買東西的,不在你家買就在別家買。對于來買東西的顧客,我們的服務就是幫他(她)輕松愉悅地淘寶。比如:新貨型的顧客,淘到時尚有品位的寶;促銷型的顧客,盡量不多花一分錢,且得到最多的促銷優惠;特價型的顧客,能夠淘到最劃算的特價品。
常見的三類逛店顧客
第一類,來閑逛的。
原本沒有購物打算,只是想閑逛一下,消磨一下時間,或者蹭一下免費的Wi-Fi,吹一下冷氣(夏天),暖和一下(冬天),等車或者等人。這類顧客沒有發出任何購物信號,本次并沒有購物需求,通常不看商品,雖然他(她)的目光偶爾從商品上掃過。他們經常直進直出,店員連打招呼的機會可能都沒有。他們有的是問路,有的則只是吹吹空調,通常不會給店員任何服務的機會。
對于這類顧客,我們提供閑逛型的服務,不過多干擾,滿足其消磨時間、吹冷氣、享受暖氣、聽音樂等需求,我們的心態:“很高興咱們店不招人討厭,顧客沒有壓力才會來。”不必向這類顧客硬推銷,讓他們繼續沒有壓力地逗留,也可以提升店里的人氣。
第二類,來了解的。
這類顧客有潛在的或者未來的購物需求。他(她)會看商品,但神情可能有些緊張,不會湊得太近,也許不想讓店員知道他(她)是在看哪件商品,往往不敢與店員對視,店員動,他(她)也動,始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店員問他(她)需要什么,他(她)的回答往往是“嗯、呀”“隨便看看”“我自己看”等敷衍,步伐快速,一聲不吭,有的會明確說:“今天只是看看,只看不買。”
對于這樣的顧客,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聊天(即非銷),提問并聆聽他(她)的工作、生活以及故事,端茶遞水服務,加微信。如果對方開始發出購物信號,就進入下一個服務流程:介紹商品、試衣服務。
在海南儋州某男裝店,有名背包客騎著電動車過來。他40來歲,一臉的滄桑,給人四海為家的感覺。他把電動車停在店門口,一進店就說:“剛好路過,進來看看有沒有什么新貨,今天只看不買,還有事要去辦。”
當時我正在巡店,示意導購跟他非銷聊天。于是,導購倒水給他喝,并好奇地問他去過什么地方,遇到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故事。他顯得很有耐心,一一講解,講著講著,就開始試芽衣服,最后頭了4件。之后,他騎著電動車往回走,并非像他開始說的“去某地辦事”。
對于來了解的顧客,我們不必急著推介商品,可先穩定其情緒,多寒暄、拉家常,介紹品牌知識及商品知識,并盡量探尋顧客的潛在需求。
當這類顧客在了解商品時,不宜緊貼其后,這樣會讓顧客感到很大的壓力。
有一次,我去逛商場。先是去某知名電器商場,因為新房子快裝修好了,需要買很多電器,其中包括電飯煲。我來到電飯煲專區,想了解一下行情和產品的性能、價格,但肯定不會買,因為買了也沒有地方放,搬家也會很麻煩,這次來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
此次,我是屬于來了解的顧客。
從我來到第一個柜臺時,店員就熱情地招呼,“您好,歡迎光臨。”當我的目光開始接觸電飯煲時,她就趕緊打開電飯煲的蓋子,向我講解各種性能,搞得我壓力真的好大,于是,趕緊走開。
基本上,無論我走到哪一個區域,都壓力重重,雖然是周日,但穿著藍色制服的店員藍壓壓一片,比顧客多多了。
迫于壓力,我硬著頭皮從最近的通道落荒而逃。到了沃爾瑪后,由于主要是自助服務,感覺輕松多了,并選定了符合自己需求的一些電器。
分析:因為我一聲不吭,也不敢正視店員,步伐快速,這都屬于了解型的顧客特征,除非后面因某種誘導因素而發出了購物的信號。我的目的只是了解,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沒有想買,店員卻給我講詳細的性能有用嗎?只有當我產生了一定的興趣,發出了購物信號,開始認同具體款式和價格,你給我講該款的性能才是有效的。我還沒有到第一步,店員就到了第二步,甚至第三步,我認為店員做的這些是無用功。
當顧客從外面進店來到室內燈光下,視覺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肌肉也處于緊張狀態,有點亢奮,有點慌亂,一下子靜不下來認真看商品,這時,店員若以自己的行為制造太多的壓力,顧客只有落荒而逃。我當時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電飯煲、高壓鍋還是煲湯鍋,連看都沒有看清楚,更不用說性能和價格了。
此時,店員應如何改善?
首先,我希望店員是友善、微笑的;其次,不要給我太大的壓力,建立初步的好感或信任感。店員可以在我進店的時候對我輕輕地微笑并親切地點頭,這樣,我不至于產生太大的壓力,并會產生一定的好感;而且,這使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了解商品,首先了解到的是款式和價格,其次是性能(煮飯、煲湯、熬粥什么的)。我之所以緊張兮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電飯煲,一下子看到太多的陌生的同類商品,有點慌亂。等我了解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會聯想到電飯煲煮飯、煲湯、熬粥的情景,甚至還會聯想到蒸汽以及飯香,這時候,店員可以切入了。我們可以輕松地交流,她了解我的需求以及能接受的價位,為我推薦合適的商品,當我了解了商品,當我那條件反射式的壓力感與戒備心理解除后,說不準我真會買一個。
顧客也是感性的,只是需要店員來感染。
欲速則不達,這次不該是你的,請給顧客留下好印象,我們開店做生意不是一次性交易;該是你的,你要好好把握住機會。
第三類,來購買的。
給他(她)買的服務,向他(她)“講多一點點”,讓他(她)“試多一點點”,最后他(她)會“買多一點點”,盡興而歸。
我們來看看山東榮成某男裝店丁秀的分享:
今天臨近下班,來了夫婦二人,我們打招呼,把他們迎進廳里。通過聊天了解,他們要參加婚禮,來給大哥選衣服。
我們給他搭配了單件西服、襯衣和一條休閑褲,試穿以后,效果特別好,我們又找話題跟他們聊天,并贊美大哥,夫婦二人挺滿意的,又給大哥拿了一條腰帶,配上后整體效果更好,大哥說腰帶皮質不錯,也要了,4連單成交!
大姐去收銀臺交款,大哥留在店里等,我又拿了件便服給大哥,說,大哥,這款是剛到的,想麻煩你幫試試版型行嗎(其實我是想把這件也賣給他),大哥穿上后覺得也不錯,正好大姐交完款回來,大姐也說不錯,最后把這件也帶上了,5連單完成!
來買的顧客有相對明確的購物需求,但不一定是在你的店里買。他們通常會流露出自信,不躲避店員的目光,常常發出明確的購物信號,有的甚至主動詢問店員。
對于來買的顧客,導購要幫他(她)買齊合適的商品。
以上把顧客分為三類,希望不要成為導購的借口,而是為了提供顧客需要的優質服務。顧客不需要的,那就是壓力。顧客類型的劃分,不是人為判斷的,而是在接待與服務顧客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例如,顧客直進直出,根本不給機會,就是閑逛型的;顧客在賣場慢慢地看衣服,至少是了解型的;顧客發出了購物信號,有時向導購提問,這就是來買的顧客。總之,熟能生巧,導購實戰多了,自然也就知道怎么拿捏分寸了。
決走購買的顧客
(1)價格型。
價格型顧客的服務要領:選。價格型的顧客,也通常稱為“經濟型”的顧客,這類顧客相對而言比較看重價格以及希望撿到一些便宜。我們可以從高價格往低價格依次推薦,讓他(她)選到自己認為合適價格的商品,有時,送給他(她)相應的贈品。
(2)猶豫型。
猶豫型顧客的服務要領:幫。例如,顧客想給家里的父親買件衣服,但是怕尺碼不合適。這時候,要幫助顧客做決定,我們可以說:“通過您的描述,您爸爸穿這個尺碼肯定是可以的,況且每個人其實都是可以穿2個碼的,您要是擔心尺碼不對,您可以在7天內隨時過來換尺碼!”
(3)老客型。
老顧客的服務要領:記。湖南常德某男裝店的店長謝朵蕓對此感觸頗深,下面是她的分享:
我們對于顧客的特征喜好,都需要記錄得很詳細,你對顧客的用心,他完完全全感受得到,并回報給你的是更大的信任。
昨天新款到店,對老顧客進行了一對一邀約,今天就有3個回店,有一個還是今天一清早就過來的,真的很感動,對我們工作如此給力,對我們如此信任,讓我們更加有了拼搏前進的動力。
其中有一個老顧客,我以前聽他無意中說過皮膚比較敏感,屬于過敏體質,昨天在邀約的時候告訴他,剛好我們家到了幾款舒適的純棉T恤,特別適合他這種過敏體質穿,他當時很驚訝,說:“你怎么知道我皮膚過敏?”
我說:“以前聽你無意中講起過。”
顧客很是意外,說沒想到一句無心的話語我還放心上了。
還有一個顧客,他和小孩都非常喜歡我們家衣服,我昨天邀約時告訴他,我們新款上了適合他小孩穿的比較陽光活潑的橘色系(在以前一次他們的聊天對話中,我在旁邊聽到過,他小孩喜歡橘色系暖色調衣服,就記下來了)和適合他穿的休閑時尚藍色系,讓他周末可以帶崽一起到我們店里看看,讓顧客知道我們不僅想著他,還想著他的崽。
表面上是“記”,深層次來說是“用心”。
下面是謝朵蕓的分享:
我們有一個顧客,平時從來不喝茶,只喜歡喝阿薩姆,所以每次只要他來店,我們店無論是哪一個同事當班,馬上就去隔壁零食店給他買一瓶阿薩姆送到他手上,有時候他會提前告訴我們過來的時間,我們就會把阿薩姆早早地準備在那里,顧客說這是唯一家對他這么用心的店鋪。
(4)新客型。
新客型顧客的服務要領:講。有一次,我在福建光澤的一家女裝店見到一對姐妹來購物,姐姐開餐館,她說自己每天不是在廚房、餐廳,就是在菜市場買菜,也不知道穿什么好。我們肯定地告訴她,現在流行貂絨大衣,這件貂絨大衣配上黑色的褲子效果特別好,黑色褲子顯瘦,貂絨大衣的寬松設計可以遮肚子,年底喝喜酒時穿著,既有品位,又有檔次。結果,姐妹倆都買了。
(5)理智型。
理智型顧客的服務要領:聽。有些顧客生活閱歷豐富,經濟條件優越,穿衣搭配也自有主見,年輕的導購在氣場上就輸給他們了。對于這類顧客,只要我們積極地聆聽,時不時回應“哇!”“真的呀!”“佩服!”等,并提供良好的服務,給他們端茶遞水,為他們擦鞋等,說不定還能成交大單呢。
(6)沖動型。
沖動型顧客的服務要領:快。這類顧客很容易決定購買,也很容易反悔。
下面是大連步行街某休閑品牌店雪兒的反思:
三個學生進店買衣服,其中一人明確地說:“幫忙選套衣服,500元左右”。雪兒幫他選好后,該學生很滿意,說:“我一會兒趕車,包起來吧。”于是進試衣間換下來。出來后,另外兩名同學說:“趕車還有會兒時間,不急,先到外面再逛逛,沒有合適的再回來。”于是三人一起走了,之后再也沒有回來。
他說“包起來吧”,我就應該說“你不用換了,直接穿走就行。”并且迅速把新衣服的吊牌撕下來;另外,該同學選購期間,不能忽視他的兩名同學,要多聊天,贏得好感,至少不會壞事。
顧客購物的八個心理階段
顧客在購物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八個心理階段,如下:
(1)注意。
(2)興趣。
(3)聯想。
(4)欲望。
(5)比較。
(6)信任。
(7)行動。
(8)滿足。
下面我用親身經歷來做個說明。
我原來住在廈門大學附近。
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在廈大周邊的街道上閑逛著,(注意)不經意看到這條街上有一些服裝店,并對一家男裝店及其灰色長袖襯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
然后導購就取下來給我試穿,穿上后剛好合身,于是我對著鏡子照了照,自我感覺良好。我浮想聯翩(聯想),如果今天晚上穿著這件灰色襯衣,搭配我身上這條撐門面的米白色褲子,再花2元錢把我的黑皮鞋擦亮,肯定很帥氣。
是的,今天晚上就要去廈大舞廳,還要邀請廈大歷史系的那個女孩子李靜跳舞,她似乎對我有些好感,而且今晚想必或者希望她也會去舞廳。
當時廈大的舞廳是露天的,在學校里面一個大的操場上,周末開放,門票只要2元。
我想,就這身打扮請女孩子跳舞,那感覺豈不是很美好?!我們相擁在舞曲中,踩著青春的節拍,度過愉快的周末夜晚。
想著想著就產生了強烈的購買欲望(欲望)。
為了追求完美,我又試了大一號的尺碼,發現大了,還是剛才那個尺碼合身(比較)。
然后又看了一下其他的襯衣(比較),有的不打折,不在考慮的范圍之內,在打折的襯衣中,屬這款最滿意。
我問導購員:“價格還能不能再低一點?”
導購笑著說:“帥哥,你看這條街我們店的價格定得最實在啦,而且還打7折,你穿了又這么帥氣……”
總之,就是不肯再優惠。
于是我提出:“怎么也得送一雙襪子吧?”
導購說:“您稍等,請示一下店長。”
店長同意了。
這時我認為探到底了,對導購產生了信任(信任),我相信自己買得最劃算,沒有吃虧。
于是埋單了(行動)。
埋單后,讓導購幫我熨燙了一下,然后開開心心地直接穿在身上,扎在褲子里面,對今晚充滿期待(滿足)。
這時夜幕降臨,我只身一人買了票,進入舞廳,四處張望,希望在人群中發現李靜的身影。
本人的另一個購物經歷也能說明顧客購物時常見的八個心理階段。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購物心理活動。
有一次,我在晚上逛巴黎春天的時候“注意”,到了很多國際品牌(如登喜路、杰尼亞、HUGO BOSS等),其中HUGO BOSS的招牌燈光特別亮,賣場陳列搭配的衣服很不錯,更令人心動的是,我看到了“6折”的促銷海報,于是產生了進去看的沖動和“興趣”,我看到一條6折的黑色牛仔長褲,光澤純正,順手摸了摸,手感特舒適,不禁產生了“聯想”,要是我穿上這條牛仔褲(上身配翻領絲光T恤,并扎在褲子里面,以顯出HUGO BOSS的右后褲腰牌),一進辦公室,不知會迎來多少關注的目光,走在街上,自我感覺不知多好呢!想著想著,于是我產生了購買“欲望”;接下來我開始“比較”顏色(它還有藍色的),看哪種顏色搭配效果最佳,因為當時的公司老板經常穿著一條黑色的HUGO BOSS牛仔褲,這對我的選擇產生了影響,我基本上傾向于黑色的;顏色確定后,又開始比較尺碼,哪件最合適,比較好了之后,雖是難得6折,我還有點不放心,怕還有水分,我問:“能不能送我一雙襪子”,售貨員:“對不起,這是特價貨品,沒有贈送品”,于是,我又看看洗水嘜,竟然是“made in Tunisia”,當時多少有些崇洋的心理,虛榮心得到了一定的滿足,終于,我認為物有所值,產生了“信任”,這時我決定“行動”了,埋單后,我直接穿上,心情之好,不言而喻。后面,非常“滿足”高興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實際銷售工作中,顧客的類型多種多樣,不是輕易就能識別的,顧客的心理活動也是復雜多變的,導購如果力不從心,可以借力。
下面是浙江湖州大吉女裝店嬌嬌借力成交后的感想。
我們在搞不定顧客的時候,一定要向店長或經理求助。
昨天晚上差不多十點的時候,店里來了一男一女,他們是開著寶馬過來的。
這個女的特別有親和力,愛笑,說我長得很可愛,我們便聊了起來。
接下來,這個女的試了幾件衣服,但是這個男的愛挑剔,而且挑得很厲害。
于是我就求助店長姚萍,讓她幫助我搞定這一單。姚萍也特別厲害,特別能說,最后終于幫助我搞定了這一單,姚萍全力以赴地接待我的顧客,我很感動!
【扎辮子成交法】
今天上午來了三個女顧客,1號顧客瘦瘦高高,身材很好;2號顧客中等身高,微胖;3號顧客比較瘦小。
我直接拿了一款黑色蕾絲、帶珍珠腰帶的連衣裙給1號顧客試穿,她的兩位朋友看了也覺得很好看,很適合她,都叫她去試穿。
試穿后,效果跟我想的一樣,那件衣服穿在她身上雖然說沒有十分好看,但也有8分好看,她也非常喜歡。
由于我們今天推出的新活動“夏裝買一送一”,露露又挑了一件休閑套裝讓她試,這件套裝穿在她身上也是意外地好看,就連2號顧客也看上了,2號顧客試過之后也定了下來。
這時店里只有她們三個顧客,文靜姐就幫1號顧客扎辮子,拖延時間,好讓我為3號顧客挑選衣服。
3號顧客有點挑,雖然試了好幾件效果都還不錯,但是沒有給她特別喜歡的感覺,最后她和2號顧客看上了一件套裝裙:上面白色襯衫,下面藍色紗裙。一開始她只是抱著隨便試試的態度,沒想到穿出來卻意外地好看。
在3號顧客試衣服的這段時間,文靜姐已經幫1號顧客扎好了辮子,又開始幫2號顧客扎。文靜姐的手很巧,扎的辮子不比理發店差。
最后埋單的時候,她們也比較爽快,不像一般的顧客,就算再便宜也還要再撈點小便宜。
3號顧客沒帶錢和手機,結果2號顧客就爽快地說了句:“我幫你付!”
3號顧客流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2號顧客緩緩補了句:“回去還我。”
聽到這句話,3號顧客的表情才正常了。
她們的表情讓我覺得既好笑又可愛。
付完錢,1號顧客直接把黑裙子穿上了,看得出來她真的很喜歡,她表示要專門去買雙鞋搭這件衣服,還說,本來準備今天洗頭,但是文靜姐扎的辮子太好看了,都不想洗了。最后她們非常愉快地走了。
通過這單,我的感想是:合作最重要,如果不是露露跟文靜姐全力支持,可能顧客有2/3的概率不會買,所以大家一定要合作;同時要記得:合作加服務加用心,是我們成交的重要公式。加油、加油、加油!努力做到最好!
【護手成交法】
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注手的保養。尤其是在秋冬,空氣比較干燥,皮膚容易干裂,更加需要保養手。
很多服裝店開始推出護手服務,伙伴們用護手霜給女性顧客護手,得到了廣大顧客朋友們的認可與喜愛。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護手成交法。
今天上午,剛吃完飯就來了一個很順的單。顧客全程自己挑衣服,試衣服,最后拍板選了一件,連價格也沒還,全程只跟她老公交流。
我在邊上感覺沒什么事,不過還是給她老公倒了杯水,雖然她老公自帶飲料,不過也算服務了。
這單過后,一直沒什么人進店,到下午我吃完飯,來了兩個女顧客,1號顧客有點胖,2號顧客有點壯。
1號顧客一進來就要吊帶,我給她推薦了幾款,她都喜歡,可是穿不了。后面,同事露露拿了一件秋款長吊帶,外面給她搭配一件長款針織衫,她拿著衣服進了試衣間。
1號顧客試衣服的時候,我開始給2號顧客護手。她的左右手有點不對稱,左手有點腫,聽她訴說后我才知道是冬天凍的,一直沒好。
1號顧客試完衣服后,很喜歡,但是問了價格后,覺得有點貴,試圖還價。
露露告訴她:“你加店鋪微信后,已經給你打過9折了,已經是最低價了。”
她聽后有點想走,但是看見我在給2號顧客護手,就坐在沙發上等。這期間,她一直在跟2號顧客商量是否買這套衣服,露露一直在邊上勸她買,我則故意按久一點,讓她們有足夠的時間交流。
這時2號顧客也幫1號顧客還價,可是價格實在不能再低了,最后露露答應送給1號顧客一條鎖骨鏈,2號顧客可能也感受到了我護手時的用心,也勸1號顧客買了。
1號顧客可能也很喜歡,露露又給她講解了可以一衣兩穿的方法,她就買了。
埋完單后,為了不那么刻意,我又給2號顧客按了一會兒手,這時露露也開始給1號顧客護手,我也乘機給她們一人倒了一杯水,她們還和露露互加了微信,并且表示下次還會來。
這次我學習到了:只要用心了,顧客也是能感受到的,還有就是同事間要合作,繼續加油、加油!
【扇扇子成交法】
今天讓我體會到了,用心是真的能感動顧客的。
9點45分左右,來了個顧客,我給她推薦了幾款衣服,而她只是看衣服,沒試穿。
然后,我給她倒了一杯水,問:“美女,你想買什么樣的衣服?”
她說:“想買個簡單的連衣裙。”
于是,我就幫她找簡單的連衣裙,選了幾件給她試穿。
她從試衣間出來之前,我就已經備好了扇子,一出來我就給她扇扇子。
她照了幾下鏡子,說:“家里都有類似的。”
于是,我另選了幾款給她試穿。
她出試衣間的時候,我又給她扇扇子,還拿紙巾給她擦汗。
最終她選了一件吊帶連衣裙。
然后我就跟她講:“今天我們店夏裝在搞活動,一件7.8折,兩件的話是6.8折。”
她一聽就心動了,又選了一件,但是很猶豫,打算放棄,后面又拿起來了,而我則是一直到埋單的時候才停下扇子。
最后,她沒有跟我還價,很爽快地直接支付。
那時候我就在想:用心服務可以感動顧客,而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