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輪效應:數據驅動的企業
- 呂本富
- 1218字
- 2020-06-05 16:55:03
推薦序二 數據驅動傳統企業向互聯網工業轉型
作為一名帶領企業緊跟時代脈博發展的實踐者,我對傳統企業升級轉型有關的觀點、論文、著作等有特別的感情。有幸在出版前,先睹呂本富院長等專家學者的精彩之作——《飛輪效應:數據驅動的企業》,一氣呵成,感同身受。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才真正邁進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數據成為城市基礎設施,成為企業擁抱互聯網的戰略考量。《飛輪效應:數據驅動的企業》列舉了100多個案例,無一不是重塑數據價值,形成競爭優勢,最終實現整個企業乃至供應鏈高效運轉的典范,具有獨特的借鑒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如何認識、適應、引領這個主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德國工業4.0、我國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兩化深度融合,都描繪了宏大的愿景,給出了明確的路線圖,而且已經啟動。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把互聯網與工業融合。“互聯網+工業”(我稱為“互聯網工業”)成為傳統企業升級轉型、滿足多樣化個性需求的不二選擇。
互聯網工業,至少有三樣東西不可或缺。第一個是網絡信息化平臺,把研發、生產線、產品、供應商、客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以滿足個性需求為牽引的全價值協同。第二個是智能工廠,把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服務與服務之間聯系起來,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對端的高度集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第三個是自主創新,包括技術、產品、業態等方面的創新。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的企業轉型、產業變革終將是曇花一現。但是,它們的核心是數據,是數據把它們聯在一起,首先是通過技術創新,把所有的客戶需求都變成數據模型;其次是數據化的產品。在平臺的支撐下,實現網絡研發、生產、營銷、配送、售后等全過程協同,數據驅動才是互聯網工業的根本。所幸的是,以上這些,紅領已經在路上,將客戶需求轉變成數據模型的技術,可以在不同行業復制形成智能工廠,酷特平臺(紅領打造的互聯網工業平臺)可以直接串起廣大的客戶和眾多的工廠,實現C和M的雙贏。
當前,在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的道路上,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戴姆勒工業4.0語境下的智能汽車端到端系統架構、SAP基于工業4.0的裝備制造業解決方案、西門子的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等,還有單機智能化以及由單機設備互聯而形成的智能生產線(也就是無人化的生產,已成為智能工廠的代名詞)。但是,從總體成本與效率看,并不是每一個行業的智能工廠都是由機器代替人。當前條件下,我認為衡量智能工廠的標準應該看它是否由數據驅動——每一個流程都是由數據驅動的工廠就是智能工廠。這也是傳統企業升級必然認識的一個邏輯。
數據驅動傳統企業向互聯網工業轉型是時代的大趨勢。《飛輪效應:數據驅動的企業》的觀點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也為我們打開了借鑒創新的空間。只要以開放創新的心態和勇氣投入進來,就一定會抓住機遇,成為把握互聯網脈博的時代企業。
張代理紅領集團董事長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