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宮墻掩映胭脂血(3)
- 后宮秘事全知道
- 雅瑟 林墨敘
- 5540字
- 2014-01-10 15:31:30
弗陵自小聰明,三歲識字,五歲作詩,且貌端體健,武帝視之為掌上明珠,多次對人夸耀說:“弗陵類我。”經常召見這位小皇子,親自教他讀書習字、射箭打獵。但隨著鉤弋子的成長,武帝內心的矛盾越來越劇烈了。
鉤弋子出生的時候,太子的位子一直空著,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養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自殺。而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多有過失,寵姬王夫人的兒子齊懷王、李夫人的兒子昌邑王都過早去世。于是,在眾皇子中選擇誰為接斑人的政治難題刻不容緩地擺在了武帝面前。
現在,武帝只剩下最后一個人選,就是幼子劉弗陵。可劉弗陵畢竟只是個七歲的孩子,而他的母親鉤弋夫人又太過年輕漂亮。如果劉弗陵登上皇位,作為母后的鉤弋夫人一定以太后的身份代他臨朝,這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事情。漢武帝自己也是從少年天子走過來的,對這一點深有體會。他開始猜想鉤弋夫人成為皇太后之后會是怎樣一個情形。而他腦子里頭一個想到的先輩樣范就是呂后,這正是他最擔心的。萬一鉤弋夫人也像當年的呂后那樣抓住大權,殺戮劉家的人,奪取劉家的天下,那可怎么辦?所以,讓鉤弋夫人繼續活著是一個危害,必須在要確立劉弗陵為太子之前想辦法把她殺死,而且還要讓她背負著罪名而死,清除太后專權的可能性。這個殘忍的主意很快便被劉徹付諸實施。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有一天,漢武帝找了一個理由,當即與鉤弋夫人翻臉,對他大聲斥責,絲毫不講情面。本來,鉤弋夫人知道了她的兒子劉弗陵將做太子的消息,心中無比高興,更加疼愛這個寶貝心肝。這時面對突然大發雷霆的漢武帝,鉤弋夫人陷入一陣恐懼之中,她怎么也沒想到為了一點小事,一向對她百般恩愛的老丈夫會變得如此兇悍。鉤弋夫人急忙摘下自己頭上的首飾,趴在地上向漢武帝請求寬恕。她絕對沒有想到漢武帝對她早有殺機,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的喜悅淡化了她對危險的嗅覺,直到漢武帝吩咐左右說:“將她拉出去,關進宮中監獄。”鉤弋夫人才感到了事態的嚴重和潛在的危險,心中很后悔。
左右侍從將鉤弋夫人從地上架起來向殿門外拖去,鉤弋夫人一聲不吱,只是用兩只眼淚汪汪的眼睛楚楚可憐的盯著漢武帝。漢武帝也很難過,他何嘗不憐愛年輕嬌美的女人呢?但為了劉家的江山,他又不得不這樣做。他無法承受鉤弋夫人的目光,只是轉過頭不再看她。最后,他大手一揮說道:“快走,快走,反正不能讓你再活下去!”這句話宣告了鉤弋夫人的最終命運,掖庭獄已經不需要浪費多余的時間來審訊她,武帝的命令被立即執行。鉤弋夫人心腸絞痛地想著年幼的兒子劉弗陵,想著她還沒有活夠的世界,她才只有二十多歲,就被殘酷地剝奪了生存的權利,她就這樣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眷戀與怨恨死去了。當夜,鉤弋便被連夜就近埋在甘泉宮以南,而且小土墳上連墓碑都沒有樹立,僅僅是做了一個小標記。
在處死繼承人劉弗陵生母鉤弋夫人的同時,漢武帝也將自己其他兒女的生母都統統殺掉了——比鉤弋夫人更不幸的是,由于她們的兒子始終沒有做皇帝的福氣,她們雖然同樣是因為生下皇子而死,卻死得更無聲無息。也許是為了不留下任何一個能夠充當劉弗陵養母的女人,因為小皇帝的養母當然也有可能被立為皇太后,所以就連公主們的母親,他也沒有輕易放過。史書上她們只留下了這樣淡淡的記載:“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
武帝也知道自己這事做得太過狠毒,有一天便向身邊人詢問道:“人們對這件事有什么樣的議論?”侍從們不敢直言,只是婉轉地表達:“人們只是不能理解,為什么在冊立兒子之前,卻殺掉了他的母親?”
武帝這才說了他的意圖:“這豈是你們這些蠢人能夠猜想得出來的?自古以來國家大亂,總是由于君主年少而其母年輕。你們沒聽說過呂后的事情嗎?所以不得不先除去她。”
從此,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殺母立子”的先例。北魏仿效漢制殺母立子,一直延續了好幾代。后來,因為宣武帝元恪篤守佛法,不忍殺生,才廢除了這一野蠻而殘忍的制度。漢武帝對待鉤弋夫人的這種手段,固然對維系漢家天下的穩定大有裨益,但對于鉤弋夫人這個無辜女子來說,則實在是殘忍無情。
鉤弋夫人死后第二年(前87年)二月,70歲的武帝劉徹在五柞官臥病不起。乙丑日,正式冊立弗陵為太子,拜霍光等人為顧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碑、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不久,漢武帝病逝,七歲的弗陵即皇帝位,即漢昭帝。昭帝追封其母鉤弋夫人為皇太后,調兩萬兵士修建云陵對其重葬,并遷三千戶居民守護其母的陵墓。
后人對鉤弋夫人這位美麗聰慧女子的悲慘命運,深為嘆惋。據說,她死的這一天,當地狂風大作,飛砂走石,百姓為之感傷。殯殮之日,夫人遺體的香氣飄散十余里。所以,武帝懷疑鉤弋夫人不是常人,打開棺木,果然棺中空空如也。據此,人們認為,鉤弋夫人并非凡人,而是仙人所化,死后遁去。
史載,漢武帝在鉤弋夫人死后深感內疚,在甘泉富前專門修建了“通靈臺”,表達懷念之情。據說,此臺修成后,每天都有一只青鳥往來停駐臺上,直到昭帝死后、宣帝即位時,才不復返顧。顯然,這個傳說中的青鳥就是鉤弋夫人所化,她化作青鳥停留在甘泉官,一是銜冤含恨,二是為了陪伴愛子。等到昭帝駕崩后,世間再沒有她的記念,也就不回來了。
還有傳說,在云陵落成后,遷葬鉤弋夫人時,打開棺槨,原來人殮的棺材里竟沒有衣物和尸骨,只有絲織的繡花鞋存在。這些傳說,都暗示著鉤弋夫人已經仙化。
關于鉤弋夫人這些千年不絕的傳說,既反映了民間百姓對這位美貌女子的特殊喜愛,也反映了人們對她悲慘命運的普遍同情。從以上種種膾炙人口的故事看,似乎鉤弋夫人的一生都籠罩在一片神秘傳奇的色彩中,其面目讓人真假難辨。她以神異而得以進身侍君,又以神異誕下皇子弗陵,死后仍有許多奇聞異事縈繞在魂魄周圍。真可謂一個謎一樣的女子。
許平君:遭人毒害,含恨九泉
許平君是漢宣帝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宣帝劉詢的患難之妻,糟糠之妻,劉病已(即劉詢)對許平君的愛之深,情之切,讓人好生感動。許平君可以算是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后了,因為只有她是與自己愛的人自由戀愛,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只有她才能體會到故劍情深的感動。只可惜,許平君年僅十九歲即被人下毒,含恨而死。
然而,她卻得到了皇帝的愛情,透過千年的滄桑看去,兩情若長久,可以是朝朝暮暮,也可以是陰陽永隔。在大漢的三官六院之中,流傳著一曲傳誦了兩千多年的偉大愛情——漢宣帝劉詢與許平君的一往情深。
患難之妻富貴與共
宣帝劉詢即位時,朝政都把持在權臣霍光手里,唯有一件事他堅持自己做主,那就是冊立皇后。原來,初登帝位的劉詢雖然年未及弱冠,卻早已經在民間娶妻生子,他的結發妻子名叫許平君,兒子名叫劉奭,出生未及百天。說到他們倆的結合,這里面倒是有一段頗為有趣的故事:
劉詢因巫蠱之亂落難民間時,得到一個名叫張賀的舊太子府家吏的照料,張賀在舊太子全家遇難后,已給受牽連被判處“腐刑”。但張賀頗重情誼,對劉詢這個舊主人的最后的血脈也是百般呵護、悉心照料。
轉眼間,劉詢已長大,張賀便準備為他籌辦婚事。他本想把他的弟弟張安世的女兒許配劉詢,卻遭到張安世斷然拒絕,他認為劉詢雖為漢武帝的曾孫,但此時只是庶民一個,根本不配娶他女兒,斷然拒絕。于是,張賀轉向許廣漢提親。
許廣漢原是武帝的侍衛,因拿了別人的馬鞍放到自己的馬背上,犯了“從駕而盜”的大罪被判死刑,后改判為官刑。昭帝在位時,上官安連同燕王劉旦、鄂邑長公主等人謀反,許廣漢被派遣至上官安府中搜查,因找不到用以對付異見者的千條繩索,卻為其他人全數查獲,因此被判三年徒刑。事后被遣至暴室服役,做了宮廷典獄官。那時,劉詢來到了掖庭接受文化教育,和許廣漢同居一間屋舍。一個是身份卑微、處處遭人打擊的老實人,一個是看來永無出頭之日的沒落王孫,這一老一少卻成了忘年之交。
許廣漢的女兒名叫許平君,十四歲時曾許配給歐侯氏為兒媳,未過門丈夫便病死了。聽見張賀為皇曾孫提親,想到自己的落魄,恐怕也不能讓女兒指配什么好人家,因此一口答應。可是許廣漢的妻子卻不同意:“我曾為女兒卜卦,說女兒將會大富大貴。皇曾孫是叛逆之后,若把女兒嫁給他,我們還能有什么指望嗎?”但許廣漢仍執意讓劉詢與許平君成婚。
于是,一個潦倒多難的落難皇孫,一個未出嫁就死了未婚夫的苦命少女,這對本屬于兩個生活軌跡的少年少女,卻在冥冥的安排中,被月老的紅線連接了起來。
在叩拜天地之后,兩人結為連理。
由于劉詢無依無靠、窮困潦倒,連婚禮都是張賀籌備的。婚后,也就搬進了岳父許廣漢的家里,名日娶妻,實質上是個依靠岳父生活的上門女婿。然而,貧寒并沒有妨礙劉詢和許平君之間的夫妻情誼。許平君對丈夫體貼人微,劉詢活了17年,直到這個時候才知道有人噓寒問暖是個什么滋味,他對不嫌棄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感激涕零。
第二年,這對小夫妻生下了一個兒子。兒子出生還不滿百日,命運之神忽然眷顧上了劉詢這位命運多舛的落難王子,這也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劉詢被選中,成為大漢王朝的下任皇帝。劉詢生平第一次走進父輩們生長的皇宮,成為未央宮新的主人。同時,許平君也被迎進了后宮,受封為皇帝的第一級姬妾“婕妤”。
落難王孫已成了君臨天下的大漢天子,那母儀天下的皇后人選應該做何抉擇呢?朝臣們自然極力主張皇帝立霍光尚待字閨中的小女兒霍成君,宣帝卻難忘相濡以沫的患難妻子許平君,有道是,“糟糠之妻不下堂”啊!
劉詢早在接到自己將要繼任為帝的消息時,就已經想到,許平君乃是受刑的宦官女兒,身份既低賤,相貌也并不出眾,立她為后肯定會遇到阻礙。所以,早在大臣們還沒有來得及將立后事宜提上日程時,劉詢便搶先頒下了他做皇帝后的首道圣旨——尋找一把自己在貧寒時使用過的舊劍。這道尋故劍的旨意情真意切,每字每句都在講述皇帝眷戀舊情的心意。成語“故劍情深”由此而來,比喻結發夫妻情意濃厚,不喜新厭舊。善于揣測圣意的大臣們一看這道圣旨,自然就知道新皇帝真正想說的是什么。
世上沒有誰會愿意明著跟皇帝過意不去。于是,大臣們立即改變主意,聯名上了一道請立許婕好為皇后的奏章。于是,許平君成為了大漢皇后。
當這對同患難、共富貴的夫妻站在高臺上接受百官朝賀,互送深情微笑的時候,他們不會知道,世上最陰險殘忍的陰謀隱藏在他們身后,準備隨時向他們襲來。
首先對女兒未能成為皇后表示不滿的,正是霍光大將軍本人。霍光對大漢王朝,就像他的異母哥哥霍去病那樣,始終是忠心耿耿的。然而他畢竟同時也是父親,對于女兒未能正位中官,這位父親不可能沒有一點想法。更何況他霍光若是不點頭,拒絕迎娶自己女兒的劉詢注定要做一輩子落難王孫,何來今天的君臨天下呢?
因此,在按制度要封皇后許平君之父許廣漢爵位時,霍光毫不猶豫投了一張反對票,他說,許廣漢是個“刑余之人”,哪里能去做侯爵、封國之王呢?
不過,霍光畢竟執掌朝政多年,知道凡事都要適可而止。過了一年左右,氣頭兒過去了,他還是表示應該對皇后的父親有所封賞。于是,許廣漢被封為次于侯爵的“昌成君”,雖然沒有封國,但是仍舊是地位超然的爵位,拿著高額的國家俸祿。
可是,霍光的妻子霍顯卻始終難消怒火。不但消不了,而且還大有星火燎原之勢。這個霍顯絕對是個淫悍狠毒的角色,“最毒不過婦人心”用在她身上再恰當不過。她本來出身卑微,是個陪嫁丫鬟,她的小姐東閭氏才是霍光的原配妻子。東閭氏只生有一個女兒上官安,嫁給了先帝劉弗陵,盡管才十五歲卻以皇太后的身份寡居后官。霍顯仗著自己有幾分姿色和媚惑人的手段,被霍光所寵愛,納為小妾。東閭氏死得很早,霍顯就被霍光扶了正。然而,她的這種欲望強烈得過了頭,已經到了為達目的無所不為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她時時處處不忘炫耀,且飛揚跋扈、囂張放肆,一旦炫耀不成或不合己愿,便將別人視作死敵。她倒也為霍光生了幾個子女,小女兒叫霍成君,還沒有出嫁。霍顯一心打算將女兒霍成君嫁給宣帝做皇后。
誰知宣帝糟糠之妻難舍,讓故妻許平君正位中官做了皇后。霍顯極度失望,她日思夜想,就是要找個機會除掉許皇后。
許平君是一個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從小勤儉持家、與人為善,不知道奢侈浪費、目中無人為何物。即使成了皇后后,也仍然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習慣。她的身邊宮女人數很少,服飾食品都比較簡單。而且遵循著普通人家的禮節,對長輩畢恭畢敬。尤其是昭帝劉弗陵的遺孀上官太皇太后,她更是每五天就要去朝見一次,并且親自為太皇太后抹案送菜,服侍得十分周到。
公元前72年,做了兩年皇后的許平君再次懷孕。到快分娩時,已是寒冬天氣,孕婦體弱,許平君不慎感染了風寒,有些不舒服。由于她宮中侍女人數少,懂得照顧孕產婦的更幾乎沒有,宣帝遍召御醫診治,而且從宮外召募女醫和有生育經驗的官員之妻人官以便朝夕看護皇后。恰好掖庭戶衛淳于賞的妻子淳于衍粗通醫理,便應召人侍。淳于衍與霍顯認識有很多年了,淳于賞對妻子說:“平常無緣無故不好去拉關系,眼下這可是一個天賜良機,你趕緊以入官辭行為理由,順理成章地去大將軍府向霍夫人辭行。霍夫人聽說你日后有可能成為皇后的親信,定然對你刮目相看,你就可以趁機提出讓我調動職務的要求,霍夫人一定不好推辭。眼下最好的肥缺就是管理鹽池的安池監,要是調成了,可有好日子過啦!”
淳于衍覺得丈夫說的很有道理,便依言而行,果然見到了霍顯。
霍顯正愁著呢:別看許平君相貌平平、出身寒酸,皇帝對她卻始終一往情深,孩子生了一個又一個,再這么下去,我的心肝寶貝小女兒,什么時候才能取她而代之呢?
就在這個時候,淳于衍來了。霍顯一聽,頓時覺得這真是天賜的良機,喜出望外之余,不但熱情接待,更將左右侍從都屏退,破格對淳于衍單獨接待,喊著表字對淳于衍尊稱起來:“少夫啊,你托我辦的事我一定給你辦得妥妥帖帖,你放一萬個心。不過我也有件事,不知道你肯不肯幫忙?”
淳于衍忙說:“但憑夫人吩咐。”霍顯笑著說:“你知道,大將軍最愛的孩子就是小女兒成君,想要給她安排下富貴的前途。所以還要請少夫你辛苦一趟,幫她這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