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宮墻掩映胭脂血(4)
- 后宮秘事全知道
- 雅瑟 林墨敘
- 5371字
- 2014-01-10 15:31:30
淳于衍不禁愕然,問道:“夫人什么意思?”
霍顯將淳于衍拉近,附在她耳邊說:“女人生孩子是一個大關,從來都是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現在皇后正要生孩子,少夫你若趁機投毒弄死了她,別人也不會有太大的疑心。而我的女兒成君可就能趁機當上皇后了。如果你肯幫這個忙,我們霍家一定不會忘了你的大恩大德,定與你共享富貴。”
淳于衍聽得滿身冷汗,囁嚅著道:“皇后用藥,都是眾多醫生再三驗證后才能開方的,而且服藥前還要讓旁人試過。這毒怎么下得了呢?”
霍顯冷笑著道:“怎么下毒,就看少夫你的本事了。霍大將軍掌管全天下,有誰敢胡說八道的?萬一有什么意外,我霍家也能保你平安。就怕你不是真心想幫這個忙。”
淳于衍徘徊半天,最后一咬牙答應了霍顯。她私下將附子搗成粉末,藏在衣服里,帶進了宮中。
許平君臨盆生下一個公主,生產消耗了許平君太多的體力,原本就有疾病的她更虛弱了,需要調理。經御醫擬定了一副藥方,讓侍女們為許皇后制作滋補的藥丸。就在制作藥丸的時候,淳于衍終于找到了機會,將附子粉末摻人了丸中。附子性熱,本無劇毒,但不宜產后服用。許平君喝下藥,頓時頭昏眼花,額上冷汗淋漓,她掙扎著問淳于衍:“我感到頭更暈了,為何喘不上來氣?”淳于衍說:“皇后不必擔心,藥丸是眾醫公擬的方子,再過一刻,自然大愈。”許平君聽了半信半疑,不久瞳孔散大、心率加速、血管硬化,遷延片刻而死。
宣帝十分悲痛,有人奏言:皇后的暴崩想必與用藥有關,應拿諸醫拷問。宣帝當即命有司拿問諸醫。淳于衍剛進家門,有捕吏來將她逮入獄中,淳于衍抵死不肯供認。其他的醫官,因為并不知情,都同聲喊冤。霍顯聽說淳于衍被拘訊于大獄,驚惶失措。這時殺人滅口已來不及,即使殺了淳于衍,反而更讓人懷疑,她萬般無奈,只好將實情告知霍光。霍光十分吃驚,責備霍顯為何不與他商量就魯莽行事。霍顯已在一旁泣不成聲。霍光見愛妻哭得像一朵帶雨的梨花,一腔怒氣早已平息。
于是,霍光入朝見宣帝,說皇后的崩逝是命數注定,若加罪于諸醫,未免有傷仁德。況且,諸醫也沒有這膽子敢謀害皇后。
劉詢和別的皇帝不一樣,他長在民間,而且作為普通的丈夫,曾經親眼目睹過許平君的第一次生育、坐月子的過程,所以他心里面對妻子的死還是滿懷疑竇的。
可是霍光這么說了,他畢竟才21歲,況且有前廢帝劉賀的前車之鑒,不敢再堅持,只能將懷疑吞回肚子里去。劉詢雖然不加以追究,但卻早已下定決心鏟除霍家。
于是,宣帝傳詔赦免了諸醫,淳于衍也就此逃過一劫。只是許平君糊里糊涂地化作一縷芳魂飄入了黃泉。
許平君死后被追謚為恭哀皇后,下葬在西安市郊之南。若干年后,她的丈夫也落葬于此,此地便被稱為杜陵。然而許平君沒有與劉詢合葬,因此她的陵墓單稱少陵,即杜陵南園。
霍成君如愿以償當上皇后,但是她從小就在富貴家中長大,錦衣玉食,又深受無所不為的老娘霍顯言傳身教。因此,在當上皇后之后,她飛揚跋扈,揮金如土,與許后提倡的節儉、賢德完全違背。
劉詢應該早就對霍家有意見了,但是自從許皇后一死,年輕的皇帝很快就看明白了形勢,知道自己還遠遠沒有與霍家抗衡的能力。他采用了韜晦的辦法,將所有的怒火都壓了下去,裝作對她千依百順。因此,劉詢與霍成君的夫妻關系,看上去好像還是很親昵的,甚至燕好程度遠超過許皇后。這令霍光和霍顯夫妻都非常高興。
然而,有。件蹊蹺的事情,卻令人不得不對劉詢的“卿卿我我”表示不同看法——在長達三年的時間里,霍成君都沒有懷孕,更談不上誕育嫡出太子。而與此同時,劉詢的后宮里卻不斷地又有龍子降生。張婕好、華婕好、衛婕好……都曾生過孩子,唯獨霍皇后沒有。
就在霍成君當上皇后三年后(前68年),霍光去世了。霍光一死,劉詢立即松了一大口氣,霍家再也沒有真正有才干的人物,也沒有對劉詢有恩的人物了。劉詢按捺了多年的怒火,將要開始宣泄。雖然仍然重用霍氏遺族,但另一方面則慢慢架空霍家,剝奪他們的實權,同時培養自己的親信。
就在霍光死后一年,公元前67年夏天四月戊申日,劉詢終于如愿以償地冊立了結發之妻許平君的兒子、七歲的劉夷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
與此同時,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也順利地升為平恩侯。——霍光當年堅決反對的事情,現在劉詢都辦到了。他的反擊將要開始。
霍顯知道后憤怒到了極點,接連幾日吃不下飯,她終于忍不住了,決定故技重施,像當年毒死許皇后一樣除掉太子劉奭,但她自己無法接近太子,就讓身為皇后的女兒下手。
然而,霍成君是個嬌嬌小姐,不是淳于衍;更何況劉詢為兒子精心挑選了一名忠心耿耿的保姆。每當霍皇后給劉奭送食物的時候,這保姆便先將食物吃下自己肚里,驗證無害之后才送去給小主人。霍皇后的毒藥實在找不到放的時候。而且,霍成君聽了母親的挑撥之后,對小劉奭便忍不住滿肚子的討厭。她這樣一個大小姐,當然不知道要收斂態度,加上一向認為丈夫劉詢對自己千依百順,她便有恃無恐地把對劉爽的反感現于臉上。
霍成君的一言一行,都在劉詢的眼里,他對這個后妻更是心生憎惡。但是劉詢此時已非當年那個不知世事深淺的新任皇帝了,他早已經在發妻的猝死事件中,吸取了所有的經驗教訓。如今他雖然厭惡霍皇后,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動聲色,只是暗地里加快了從霍氏家族爪牙手里爭回皇權的步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籌,霍氏家族所有掌握軍政大權的家伙都被調離了京城,或者明升暗降。不久,漢政府的軍政大權,都被與霍家有仇的官員以及劉詢的祖母史良娣家族、許皇后的許氏家族所控制。
終于,感到危機的霍氏家族決定起兵謀反,誅殺宣帝。但政變終究未遂,顯赫五十余年的霍氏家族被誅殺。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顯都被殺或者自殺,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八月,漢宣帝以陰謀毒害太子為由,廢掉霍成君,23歲的霍成君不得不結束她五年的皇后生涯,孤零零地搬進了冷官昭臺官。十二年后的五鳳四年(前54年)宣帝再度令其遷往云林館去住,霍成君至此已全無生趣,不知道接下來等著自己的是什么。但是她知道,皇太子已經成年,自己的將來只會愈來愈凄慘。于是,她就在云林館里自殺了。至此,劉詢終于為發妻許平君報了仇。
在劉詢落難時,許平君對劉詢不離不棄,當上皇后之后,細心打理后官,而劉詢能夠力排眾議立平君為皇后,還能為其報仇。對于許平君來說,相比陳阿嬌、衛子夫等人,她已是十分地幸運了。
韋香兒: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武則天,一介女流,卻憑著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權力的巔峰。她在一個千百年來一直講究三綱五常的國度里雄飛高舉,君臨天下。將男人主宰的世界里讓男人沉浮,她的傳奇一生是世間女子競相最求的目標。緊隨其后的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香兒,她想效法武則天成為唐朝的第二位女皇,為此她親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在她的心中,權力勝于患難與共的夫妻真情。她沒有武則天的魄力和霸氣,也沒有武則天的手腕和才智,她留給世人的只有貪婪、淫蕩、狠毒、驕縱的罵名。結果把大唐的江山拱手讓給了唐玄宗李隆基。
韋皇后是武則天的兒媳婦,就是唐中宗的妻子,她處處想以婆婆武則天為榜樣;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性情驕橫、放蕩,也一心要與她的姑姑、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媲美。就這樣,繼武則天和太平公主之后,大唐的后官又要在韋后母女導演下演出一幕幕鬧劇。
說起來,韋皇后還是武則天親手提拔的,很受武則天重用。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武則天做皇后時,先是廢除了非己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她的親生兒子李弘為太子;不久又廢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賢;最后又對李賢不滿,把三子李顯推上太子寶座。唐高宗駕崩后,太子李顯繼位為中宗,太子妃韋氏因夫而貴,被封為皇后。當然,武則天立唐中宗是因為他無能好控制。反過來說,如果中宗有能耐,也會很快被廢掉。
唐中宗的軟弱無主見,差點也成了皇后韋氏弄權的梯子。在韋皇后的無理要求下,唐中宗提拔了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為豫州刺史。此時的武則天雖然成了皇太后,卻把實政大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可謂風雨不透,滴水不漏,使得韋后無法通過中宗為所欲為。不到一年時間,唐中宗僅因一點小事得罪了母親武則天,武則天就出面將中宗貶為廬陵王,發配到邊遠的房州,另立四兒子李旦為帝即睿宗,自己依然總攬朝綱。
武則天對中宗和韋后戒心重重。中宗攜韋后先是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則天的旨意遷往均州,在均州過了兩年,又被勒令搬回房州。武則天之所以這樣讓他們反復搬遷,乃是為了防止他們長居一地,聚集發展起自己的勢力來對抗朝廷。經過幾年的折騰,武則天覺得他們的銳氣已經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許他們長居房州了。
在房州,中宗和韋后并沒有對復辟徹底絕望。有一天中宗與韋后閑來無事,到住處附近的感德寺探望慧范大師。途中,中宗興致忽來,拾起一枚石子,朝天祈禱說:“我如果不受到傷害,還能重得帝位,這枚石子就不要落地。”說完用力將石子拋向空中。這本是他閑極無聊,又對前途毫無把握時做的一種無奈之舉,誰知偏有湊巧,這枚拋起的石子被路旁一棵大樹茂密的枝葉擋住,居然沒落到地上。中宗沒看到石子落地,心中大喜,韋后也笑逐顏開,以為這是蒼天賜給他們的吉兆。慧范大師也圓就其說,說什么中宗復位只是早晚的事。這讓他們倆興奮了好一陣子。
中宗確實是非常軟弱。在患難中,每當中宗陷入絕望之中時,都是較為堅強的韋后給他以力量和信心;每次武則天派人來訪,都由韋后出面周旋打點,韋后的伶牙俐齒,使他們渡過了不少難關,因而中宗對韋后十分感激。這次拋石問天,給中宗已瀕絕望的心又帶來一線希望,他握住韋后的手十分誠懇地立誓道:“異時若復得見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他此時說這種話卻是發自內心的承諾,不料日后韋后竟然用這句話來牽制他,使得他復位后,竟對猖狂淫亂的韋后無言以對。
這時,武則天幾度廢立太子和皇帝,大權獨攬卻仍覺得不夠,索性在天授元年又廢掉唐睿宗,自立為神圣皇帝,由后臺走到前臺,名正言順執政。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消除異己,她大肆捕殺李姓皇室子孫和對李姓忠心耿耿的大臣。消息傳到房州,嚇得中宗與韋后腦門子冒涼氣,心驚膽戰,夜不安眠,每次聽說朝廷使節前來,中宗就嚇得面無人色,生怕是皇帝母親派人來下詔賜死。
流放的艱苦還算不了什么,最悲慘的是日日等死。也許人世間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日日生活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中,死亡卻又不馬上來,但它隨時又都可能到來,這種恐懼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出來的。懦弱的中宗失去了生存的勇氣,他曾幾次撞墻自殺,韋后勸解他道:“福禍無常,活著就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必自己送上死路!”中宗也想通了,反正是一死,只要沒有逼到最后關頭,那就賴活著,權當等待時機降臨,何必急急忙忙自尋死路呢!這樣一想,他又稍微安定下來,與韋后共同支撐著艱難痛苦的歲月。
這時,房州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武則天執政后,很多人對她的做法不滿,甚至深惡痛絕,各路英豪紛紛起兵聲討,戰事頻繁。在揚州就有徐敬業等揭竿而起。徐敬業為了使自己的行動出師有名,名正言順,竟打出了“匡復中宗”的旗號。武則天心中有些驚慌,她一面派30萬大軍前往平叛,一面又派寵侄武三思前往房州察看中宗的動靜,以便見機行事。韋后使出渾身解數,傳說她甚至用自己賄賂武三思,求他在武則天面前說好話,武三思沒有失言。直到圣歷元年(698年),在宰相狄仁杰的力勸下,武則天才派人把中宗和韋后從房州接回洛陽,復立中宗為皇太子。這時中宗被流放已達十五年之久。
峰回路轉,中宗回官五年以后,武則天臥病之際,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崔玄暉等五位大臣,率軍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就這樣,中宗在失位二十年后,又被推上了皇帝寶座,韋后自然也恢復了皇后的身份。
中宗在房州過的是非人的囚禁生活,回來重做皇太子后,也是小心敬畏,再度為帝后卻如出了籠的鳥一般,開始近乎瘋狂地享受奢侈的帝王生活,對朝政卻是“撂荒”。造成了許多“荒政”行為和許多“穢德”。
韋后是極有野心、權力欲極強的女人,中宗復位后每次上朝,韋后都坐在他身后的帷幔中,如同當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一樣。大臣桓彥范上書勸諫,李顯不予采納,韋后便開始大肆干預朝政。
唐中宗名為天子,不但政權掌握不了,就連自己的女人也沒法把握。一次,安樂公主新宅落成,喬遷之喜,中宗和韋后親臨祝賀。席間,公主八歲的兒子跑過來拜見帝后,禮節非常周全;韋后見了很是喜歡,便把孩子抱在膝上,并下手詔,封他為太常卿,鎬國公,食邑五百戶。在場的中宗見韋后無視自己的存在,擅自做主,心中十分不悅,當即便攔住說:“且慢下詔!待朕回官去,再作計較。”韋后聽了,不屑一顧,冷冷地說:“什么計較不計較?陛下在房州時候,不是說將來不禁止妾身所為嗎?為何如今又要來干涉妾身呢?簡直是出言無信!這樣,怎么讓天下人心服口服。”中宗見韋后拿那話來壓他,心中愈覺氣惱,他一句話也不說,傳旨擺駕回官。韋后見他負氣離去,也毫不驚慌,根本不當一回事,繼續在公主府中飲酒作樂,直鬧到半夜時分。
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原來和上官婉兒私通,韋后回官后他又和韋后私通。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中宗竟然親自安排韋后和武三思幽會,他當面侍候。一個春日困人的日子,午后無事,韋后心中思念武三思,便懨懨地打不起精神。中宗十分了解她的心思,便命太監去宣召武三思進宮。韋后見了武三思,頓時笑逐顏開,精神振作,和武三思玩起賭雙陸的游戲來。中宗則在一邊手握籌碼,替他倆計算輸贏。韋后撒嬌弄癡,和武三思傳情,把中宗可憐巴巴地撇在一邊。中宗到底還有一點廉恥之心,借著內侍進來奏稱有事,便趁機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