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運營與實踐:全渠道電商與物流供應鏈方法+技巧+案例
- 廖利軍
- 2028字
- 2020-05-15 15:59:09
1.3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零售意味著線上、線下共同發展,而線上恰好是傳統企業的短板。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面臨四個痛點、五大沖突,也具備七項優勢。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面臨的挑戰
1.3.1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面臨的四個痛點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沖擊,傳統企業越來越顯示出“窘態”,面臨四個痛點。
一是經營思維。營銷方式與互聯網企業相差較大。
二是資源投入。電子商務業務與原有銷售資源存在匹配問題,初期可能虧本,但從業人員的薪酬卻相對較高。
三是價格體系。營銷活動中線上、線下產品價格的差異形成矛盾。
四是組織構架。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強調劃小經營單元,推行阿米巴經營模式,而傳統企業還在采取生產、研發、銷售等環節組成的獨立式企業架構。
1.3.2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面臨的五大沖突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主要面臨五大沖突,即價格體系、領導意識、管理風格、績效分配、消費對象。
一是價格體系的沖突。線上產品與線下產品一般區別生產,二者價格體系存在沖突,大企業會采取在線上銷售電子商務款、特賣款、尾貨款等方式,通過差異化產品型號,保護線下經銷商的利益。
二是領導意識的沖突。領導潛意識里會重視電子商務,卻又不能完全放手,往往成立了電子商務部門,卻授權不足、協調不足或過于追求短期盈利,殊不知電子商務也有客戶積累和培養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線下也需要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培育才可盈利。
三是管理風格的沖突。線下生產管理要求“一絲不茍”“軍事化”,線上管理更強調“創新”“靈活化”“娛樂化”。
四是績效分配的沖突。線上會出現“不盈利,工資卻相對較高”的局面。比如,某電子商務平臺既有線下業務又有線上業務,線下業務盈利,員工工資相對較低;線上業務虧本,員工薪酬卻相對較高。這是因為企業高層著眼于培育未來經濟發展的業務板塊;同時,線上從業員工的素質相對較高。
五是消費對象的沖突。傳統企業線下銷售,面對的是商超消費者;而線上消費者群體更趨年輕化,25~35歲人群占60%以上,他們對產品的需求不一樣。
1.3.3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的七大優勢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雖然有短板,但更多的是優勢。
一是線上電子商務知名度帶來線下連帶銷售。往往20%的線上電子商務銷售額,可以帶動80%的線下實體銷售額,電子商務讓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產品,這也是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的渠道。
二是方便企業進行粉絲群體打造。電子商務可吸引更多消費者追捧產品,了解產品,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
三是激發客戶對產品設計的參與感。客戶需求需要不斷挖掘,客戶參與生產將改變原有產品的呈現形式。以電子商務渠道網紅白酒“江小白”為例,客戶發送相關信息到指定微信平臺,廠商從中選出擬印制酒水包裝的格言創作者,并免費贈送兩箱白酒。客戶充分參與產品生產過程,可讓產品更具話題感、參與感和媒體感。
四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可收集客戶行為數據。對于實體零售企業,客戶行為數據非常有價值。比如,良品鋪子在深圳新開門店時,通過分析客戶行為數據,可知什么位置最適合開店,最適合銷售的品種有哪些。互聯網不僅發展快,而且改變了企業決策效率和準確度,降低了溝通成本。
五是O2O競爭優勢的全渠道化。多渠道、全渠道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六是供應鏈采購成本的獨特優勢。傳統企業在線下往往有規模采購業務,一旦切入電子商務領域,便具備極強的成本優勢。
七是實體品牌的信任優勢。在產品品質相同的情況下,客戶會優先選擇線下知名品牌。
1.3.4 新零售發展規律
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大潮中實力不俗。2010—2011年試水之后,2012年中國傳統企業紛紛發力電子商務業務,至2016年“雙11”,前20強電子商務企業中,有19家為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業務。傳統企業已發展成電子商務領域的領軍企業。
電子商務業務高管:讓決策在“聽到炮火的地方”,大膽啟用85后、90后員工,把管理權下放給他們。企業高管只需關注銷售數據,以及客戶對產品的評價,具體管理工作可交給更加貼近市場的85后、90后員工。
電子商務定價策略。產品中20%定為低價,70%定為中等價,10%定為高價。20%的低價產品,是促銷“爆款”產品,吸引顧客進店消費,產生連帶銷售;70%的中等價位產品,是店鋪的盈利關鍵點;10%的高價產品,用于品牌的形象定價,樹立企業的中高端品牌形象,彰顯企業產品的檔次,不期望這部分產品帶來實際銷售額。
1.3.5 傳統企業從事新零售的成功案例
部分電子商務銷售額過億元的傳統企業情況

注:以上信息根據企業公開資料收集,供參考。
小貼士 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業務的“四化要求”
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業務,一般需要滿足“四化要求”,即產品品牌化、產品系列化、制造瞬間化、價格差異化。
一是產品品牌化。要求企業是知名品牌。
二是產品系列化。要求產品系列全,品種多,可滿足各類消費人群的需求。
三是制造瞬間化。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產品,如參加聚劃算活動,須一周內完成生產供應,其供應鏈管理和要求與傳統企業不同。
四是價格差異化。線上、線下產品要有區分,線上產品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避免打價格戰。
通過這四個條件,基本能判斷一家傳統企業是否可以在線上同樣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