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特色腌臘肉制品加工技術
- 王衛 張佳敏主編
- 872字
- 2020-04-30 17:30:48
(二)上海醬風肉
1.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切條整理
清洗瀝干
拌料腌制
掛晾烘烤
上醬
二次烘烤
扎制再烘烤
掛晾貯藏。
2.配方
原料:豬肋條肉2.5千克。
輔料:
(1)白坯輔料:精鹽90克,白醬油100克,白砂糖150克,大曲酒75克,硝酸鈉2.5克。
(2)豆瓣醬輔料:純黃豆豆瓣醬2500克,白砂糖1250克,大曲酒150克,大蒜末20克,硝酸鈉0.5克。
3.技術要點
(1)選用符合衛生檢驗要求的新鮮豬肋條肉,作為加工的原料。
(2)選好的豬肉修去橫膈膜、奶脯,以0.8厘米為標準厚度切成薄條。切條要垂直,刀工整齊,厚薄一致,條頭均勻,每條長30厘米左右,每1000克肉約切成6條。切好的肉條在上側硬邊處用尖刀戳洞,形成0.3~0.4厘米的洞眼,打眼的位置要適當,過高或過低均影響制品質量。
(3)肉條用40℃左右的溫水洗滌,洗去肉條上的浮油,硬膘發軟后瀝干水分。
(4)瀝干的肉條放在盛器內,加入白坯輔料,攪拌均勻,每隔2小時翻拌1次,盡量使輔料滲至肉條內部,腌制6~8小時。
(5)腌好的肉條用細白麻繩穿入肉條的洞眼中。麻繩做到整齊,長短一致。
(6)穿好繩的肉條串在竹竿上,每條距離2~3厘米,送入烘房距離也為2~3厘米。房溫保持在45℃左右,待烘至10小時,肉條表層干燥,肉質發硬即停。
(7)加入豆瓣醬輔料調拌均勻。將初烘的肉條放入豆瓣醬里上醬,上醬比例是30%左右(即100克料用醬30克),醬要上均勻。上好醬的肉條用粗草紙包起來,并留出繩頭以便串竿,然后用水草扎緊。
(8)扎好的肉條串入竹竿,再送入烘房進行烘制,條件同第一次烘制。烘至15~20小時,待豆瓣醬表層干燥發硬時即可停止。
(9)第2次烘的肉條放入溫水中浸泡一下,待草紙發軟后,及時剝去草紙。肉條如有漏醬處要及時補足。最后用透明的玻璃紙包好,外用綠色棉紗線扎兩道,再送入烘房。
(10)送入烘房的肉條再進行第3次烘制,溫度等條件同前兩次,烘至肉條發硬時即可取出,即為成品。醬風肉的貯藏一般是掛在竹竿上,置于干燥通風處,不宜疊放。
4.產品特色
上海醬風肉是上海特產,產品肉條整齊,上醬均勻,肉質較硬,色澤棕黃,包裝完整,透明宜人,造型美觀。食用時放入器內用隔水蒸的方法,熟制后切片,鮮香甜潤,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