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tǒng)特色腌臘肉制品加工技術
- 王衛(wèi) 張佳敏主編
- 568字
- 2020-04-30 17:30:49
(三)江蘇吳江醬肉
1.工藝流程
工藝一:腌制浸制
晾曬
成品。
工藝二:浸制風干
成品。
2.配方
原料:選擇新鮮的連皮帶骨豬肉(腿肉、肋條)、蹄子等均可。
輔料:每100千克鮮肉,用食鹽5~6千克、赤醬油20千克左右。
3.技術要點
工藝一:
(1)鮮豬肉先用食鹽均勻搓擦后放入盛器內(nèi),上面壓以重物,經(jīng)過一周后取出。
(2)用清水洗去肉面鹽粒和血污,待晾干后放進缸內(nèi),隨即加進赤醬油(以肉面不露出為原則),浸腌10天左右。
(3)當肉呈醬褐色時,即可取出掛在室外陽光下曬7天左右,見肉已干縮,表面及肥膘處略有油分滲出,切開斷面,膘白晶亮,肉色深紅,即為成品。
采用此法腌制的醬肉,保管時間較長,每年“冬至”以后至次年“春節(jié)”前加工的產(chǎn)品,一般可以存放到“清明”前后仍保持色味不變。如在醬肉外部涂上一層黃豆醬或蠶豆醬,儲存時間可延長到“夏至”后。
工藝二:
此法按照上述工藝,除省去鹽腌一道工序外,其用赤醬油浸制的方法和過程與工藝一方法相同。但這類醬肉不宜存放過久,一般只能存放至“春節(jié)”。
醬肉曬透成熟后,應掛在室內(nèi)通風處,不要包扎或盛于容器內(nèi)。遇到較長時間陰雨天氣,醬肉返潮或肉面出現(xiàn)霉點時,待到晴天要把醬肉掛于室外曬1~2天恢復正常。
4.產(chǎn)品特色
江蘇吳江醬肉是吳江縣民間傳統(tǒng)特產(chǎn)。每年農(nóng)歷“冬至”到“春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喜愛腌制醬肉自食。其色香誘人,食而不膩,肥瘦適宜,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