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tǒng)特色腌臘肉制品加工技術(shù)
- 王衛(wèi) 張佳敏主編
- 913字
- 2020-04-30 17:30:42
(二)原料肉的剔骨
豬肉的剔骨,一般是整剔,即以整個肉片為單位進行剔骨。在剔骨前應(yīng)先對肉片進行一次檢查,如帶有傷痕、淤血、泥污和豬毛等雜物時,應(yīng)修整干凈,并把腎臟(腰子)和腹膜脂肪(板油)等修割下來,然后進行剔骨。關(guān)于剔骨順序可以隨個人習(xí)慣,但通常是按下列順序進行:剔除前膊骨和脛骨頸部骨(頸椎)
胸骨和肋骨分開,即把與肋骨稍連接的胸骨(軟骨)用刀背或斧頭敲開,使胸骨與肋骨分離
剔肋骨
剔胸骨
把背部(胸椎、薦椎、尾椎)剁成2~4段,砍斷即可,不要用力過大,防止損傷肌肉和背部脂肪
從右向左把胸椎和腰椎(左側(cè)肉片)連同脅骨剔下來
剔出肩胛骨、薦椎、尾椎和骨盆
最后剔除肱骨、股骨和膝蓋骨。
牛肉一般以四分體(即一角)作為單位進行剔骨。剔骨前要修整肉的表面,除去污血和污物。剔骨順序為:從脖根處把頸部骨砍斷,單獨剔出把前膊骨、上膊骨和肩胛骨三塊連在一起片下來,再分別逐塊剔掉
肋骨連同胸椎及胸骨從肉上扒下來,再將骨上帶的肉修下即妥。牛的后四分體(后腳或后腿)的剔骨順序為:剔去頸骨
剔去薦骨
剔去骨盆(骨、恥骨、坐骨)
剔出股骨
最后剔出腰椎。
關(guān)于剔骨的基本要求是:用尖刀沿著骨膜或連同骨膜(骨外結(jié)締組織包膜)剔割下來,使骨肉分離,做到骨上不帶肉,肉上不帶碎骨渣。肋骨的剔法由于操作技術(shù)手法不同,有三種分肋法。一是一側(cè)劃肋法,在每條肋骨后緣(沿動脈管側(cè)),從腰椎與肋骨結(jié)合處至肋骨稍用刀把肋骨上的結(jié)締組織包膜割斷,但不要割破肌肉層。同時在肋骨和胸軟骨結(jié)合處用刀剝離后,用手或刀背頂住肋骨稍用力一推,肋骨即被挑起,脫離而出,從而使肋骨與肌肉分離。二是兩側(cè)劃肋法,在每一肋條骨的兩側(cè),用刀將肋條骨包膜劃開,同時在肋骨稍與胸軟骨結(jié)合處用刀剝離后,用手或刀背頂住肋骨稍用力一推,肋骨被挑起。三是中間劃肋法,在每條肋骨中間,從肋骨至肋骨稍用刀將骨膜劃開,再用刀把肋骨稍與胸軟骨結(jié)合處兩側(cè)剝離后,用手或刀背頂住肋骨稍用力一推,肋骨即脫出,使肋骨與肉分離。
為了使骨肉能綜合利用,根據(jù)肉制品加工不同類型,還有一種剔法,即揭肋法(俗稱大揭蓋)。這種方法操作較簡單,剔骨者只需按著骨骼生長順序,用刀沿著不同骨骼的外形將肉剔下,剔出的骨上帶有適量的肌肉,可加工成排骨肉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