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概述

一、關于糟制食品

糟制食品是用酒糟與食物浸漬而成的一種特殊食品。

(一)糟制食品的特色

糟制食品有香糟和紅糟之分別。

香糟是用黃酒的酒糟浸漬而成的一種具有特殊風味的食品。由于酒糟中含有10%左右的酒精和20%~25%的可溶性無氮物和豐富的脂肪,香味濃郁,所以故名香糟。糟出的食品,味道醇香,色澤淡雅,加之其他香料浸漬,其產品具有獨特的色香味,極為誘人食欲。

紅糟是以糯米、紅曲和酒藥釀制而成。制法是將紅曲、酒藥碾碎,與蒸熟的糯米飯拌勻入壇,用牛皮紙和塑料膜封口,在陰涼處發酵1個月后啟封,瀝凈酒汁,再封口,發酵1年后即為紅糟。紅糟為玫瑰色,香氣撲鼻,味道醇厚,極為可口。

(二)糟制食品的類別

糟制食品有生糟和熟糟之分。所謂生糟,就是洗凈的原料用香糟和食鹽等調味后,再連糟或去糟后浸漬而成;熟糟即將洗凈的原料煮熟后入香糟(或糟油)、黃酒和部分香料調制的糟汁中浸漬而成。糟制涼菜一般都采用熟糟的方法,糟后取出,改刀裝盤即可食用。糟制涼菜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色、香、味俱佳

由于糟汁中含有酒糟、黃酒、茴香、桂皮、花椒等,因而具有獨特的香氣。糟制涼菜的色澤,基本以原色為主,因為制作糟制食品時一般不加有色調料,所以食品呈淡黃色,色澤淡雅,誘人食欲。

2.制作精細

糟制涼菜從選料到加工,從燒煮到制鹵,從浸漬到裝盤,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制作程序和要求。如選料有葷有素,但以鮮活原料為宜;加工方法要得當,既要符合衛生要求,又不影響成品特色的發揮;燒煮要根據不同的食料要求進行,有的要大火煮之,有的要小火慢煨;有的斷生即可,有的非要燒至酥爛不可。浸漬的時間有長有短,糟汁可多可少,要視原料品種而定,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均要力求突出糟香味。裝盤也有要求,有的切成刀面,排列整齊,有的可隨意堆砌,但均要澆上原糟汁,以增進糟香風味。

3.季節性較強

盡管現在糟制涼菜從原來的單一季節供應擴大到了全年供應,但夏令品嘗糟制涼菜仍為最佳的時令享受,尤其是糟制品在冰箱內浸漬(或浸制后入冰箱冷凍)制成的涼菜更是沁人心脾。炎夏酷暑時,人們偏愛清淡可口的食品,冰凍涼菜,既涼爽可口,又芳香撲鼻,誘人食欲。糟制涼菜中的葷菜,因其利用了糟汁中的酒性,能分解葷腥原料中的“脂肪滴”,解除動物性原料的油膩,從而使人們不因暑熱而拒食雞鴨魚肉,可確保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攝取平衡。對涼制素菜,夏季上市的時令蔬菜很多,制成糟貨,可改變夏季素菜局限于冷拌、白煮、鹽腌等方法的束縛,豐富了夏令冷菜的品種。由于糟汁中含有多種香味藥材,其中某些原料對夏季的一些有害細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有的原料對人體某些方面的功能還能起調理作用,因此,夏令糟貨能使人增加食欲,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這就是糟制涼菜在夏季食品市場上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糟制食品除涼菜外,也可制作糟制熱菜。糟制熱菜是先糟再烹飪或直接用糟鹵烹制而成。

1.先糟再烹飪的熱菜

如糟烹魚類,將理凈的青魚、鰻魚等瀝干余水后,拌入酒糟一起腌制,然后烹制。

另一種方法是用米酒榨取汁液,用汁液將魚類腌制,然后再烹飪。酒香濃郁。

2.用糟缽蒸制糟熱菜

這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糟熱菜。它是將豬內臟、豬腳爪、鮮湯、糟汁一起放入專用的小缽頭內,上籠蒸制而成。其特點是湯汁濃鮮,糟香四溢。

(三)糟制食品的調味料

糟制食品有幾種必需的調味料,沒有這幾種調味料,糟制食品就沒有獨特的風味,調味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1.香糟

香糟是用釀制黃酒剩下的酒糟加入陳皮、肉桂、茴香、花椒、丁香等香料,加適量清水,熬煮、過濾加工而成,香味濃郁,故名香糟。

2.紅糟

紅糟是用糯米、紅曲和酒藥釀制而成。其方法是將糯米淘洗后蒸成飯,冷卻后將碾碎的紅曲和酒藥一起拌勻,裝入壇中,用牛皮紙封口,外面用塑料薄膜蒙上,再用細繩扎緊,置陰涼處發酵30天,啟封后瀝盡酒液,再封口,儲存1年即成。其制品香味濃郁,味道醇厚。

3.糟油

糟油既不是糟,又不是油,因其香味似糟,色澤似油而故名。其制取方法是將糯米蒸熟,拌入酒藥,入缸發酵,釀制油漿原液,儲存30天,榨取原液,配入研末的丁香、甘草、陳皮、肉桂、花椒、茴香、白芷等香料和食鹽,摻入適量糟油腳,密封存入缸內,蓋以松木蓋,涂上桐油封口,儲存1年以上,即為成品。此品香味濃郁,有除腥提鮮,開胃解乏之功,并久藏不壞。

(四)糟汁的制備

香糟(或紅糟)5000克,黃酒2500克,食鹽250克,白砂糖350克,蔥150克,姜150克,花椒50克,茴香75克,桂皮75克,山柰50克,丁香50克。先將香糟入盆捏散,倒入黃酒拌勻,下食鹽和砂糖、蔥、姜(拍松)及其他香料,攪拌均勻,入缸內密封,冷藏備用。

(五)糟汁的保存

如何保存好糟汁,是糟制食品中的重要一環。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保存糟汁的器皿

保存糟汁的器皿最好選用陶瓷或搪瓷及玻璃之類的容器為好,金屬器皿如銅、鋁、鐵等會與糟汁產生化學變化,影響人體健康。

2.保存糟汁的溫度

溫度對糟汁的保存很關鍵。制好糟汁要置陰涼處存放,夏天應在冷藏室(或冷庫中)保存,以免因溫度過高使糟汁酸敗。

3.保存糟汁的容器要密封

配制好的糟汁裝入容器后要立即將缸蓋或瓶口密封好,因為糟汁中有多種芳香物質,而且酒的本身也會汽化,要盡量避免香氣的外泄。

4.糟汁的使用

糟汁應盡量做到隨用隨取,用多少取多少,以保證糟汁的風味不變。

(六)糟制的方法

糟制的方法通常為兩種,即浸制法和吊滴法。浸制法就是把香糟或紅糟及各種香料拌和均勻,將糟制食品加入,浸漬一段時間后,倒出浮面的鹵水即成。吊滴法是把酒糟和酒及各種調味香料拌勻后,裝入布袋,將布袋吊起,讓鹵水滴入需要糟制的食物內即可。

糟貨的制作有幾個固定的環節,這些環節又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必須逐一做到做好,使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不要顧此失彼,以免前功盡棄。其具體環節和要求如下。

1.選料

制作糟貨的原料應盡量選取新鮮的,初步加工要得當,有的要煺盡羽毛,有的要洗凈內臟,有的要除去黏液,有的要刮凈外皮,有的要剔除污物等,必須一一收拾干凈。

2.燒煮

將原料下鍋,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先用大火燒沸,改用小火慢煨。原料要全部浸在水里,并要不斷輕輕翻動。雞鴨斷生即可,豬肚等要煮爛,素菜一燙即成。

3.制鹵

先將原料原汁或其他鮮湯過濾后倒入鍋中,加入蔥、姜、鹽、白砂糖、味精及香味調料,燒開后倒入一半糟汁,燒煮一下離火,自然冷卻,裝入容器備用。

4.浸腌

將煮后的原料(有的要改刀)放入盛有鹵汁的容器中,鹵汁要多些,使之淹沒原料,連容器一起放進冰箱,溫度控制在10~15℃,一般浸腌4小時左右即可。

5.裝盤

把浸腌好的各種原料進行細加工,即改刀成條、片、塊等裝盤,澆上糟汁即成。

(七)糟制食品對原料的要求

糟制食品多為冷菜,對原料有著特殊的要求,有些食物不適宜加工糟制食品,如牛、羊肉,由于本身帶有腥膻味,做糟制食品不能突出香味,甚至還會產生異味,使人難以接受。還有些具有特殊氣味的原料,如香菇、蒜薹等香氣撲鼻,洋蔥辛香味重等,都不適合制作糟制食品。要選用自身沒有突出辛香味等氣味的原料加工,才能制出鮮香味美的糟制食品。

(八)糟制食品對質量的要求

糟制食品在色、香、味上有以下共同要求。

1.湯色清

制鹵時,老鹵和新鹵要對半混合(4:6或3:7混合亦可)。配好的鹵汁要沉淀去渣;熟料要冷卻后浸漬。冷卻浸漬由于熱量減少,加上鹵汁中含有一定量的鹽,故原料中的脂肪不會排入鹵中,從而可保持鹵汁清澈透明。

2.表皮白

動物食料糟制后表皮要潔白。因此,加工前要將食物采用刮、拔、漂等方法進行處理;還要焯水去血污;燒煮時火候不要過頭;浸漬時,要全部浸沒原料,不使食物裸露在外,以免氧化變色。

3.肉質嫩

要選用鮮活原料;烹制時要注意火候和加熱時間,火不要過大,加熱時間不要過長,以原料成熟為度;成熟后的浸漬時間要恰當,否則也會影響肉質的嫩度。

4.糟味濃

糟制食品的糟香味是否突出,是決定糟制食品好壞的關鍵所在。糟味是否突出,要掌握好香糟與糟汁、原鹵、原料及調味鹵的比例,為了突出糟香味,也可加適量濃香型白酒助香。

5.吃口爽

吃口爽除了原料本身的優劣外,浸漬溫度是一個重要因素,溫度太低,成品冰冷刺口,吃不出脆爽感;溫度太高,成品有韌性,不爽口。因此,在加工中要嚴加注意!

(九)糟制食品對衛生的要求

糟制食品多為冷菜,是直接入口的食品,因此,對衛生要求特別嚴格。尤其是在炎夏高溫季節,由于糟制食品制作時間長,環節多,很容易受到病菌等的污染。加之夏季人們出汗較多,睡眠不足,抗病力差,或飲水過多,沖淡了胃液,不能對細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此時如果食用了不潔凈的食品就會導致腹瀉,嚴重時還會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在制作糟制食品時,從選料、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要把好衛生關。原料應新鮮,具有該品種應有的正常氣味和色澤,防止污染、變質和有毒物質混入。加工時要剔除非食用和有污染的部分,夏季加工時原料要冷藏,以防變質。畜禽肉和內臟及水產品等原料要煮熟煮透。糟制的原料浸泡在專門容器內。生產工具和器皿要專用,要用自來水和符合衛生要求的水進行沖洗和浸泡。糟汁中所含酒精度不能太低,一般應為含10%~15%的酒精,否則既不能突出酒香,又達不到抑菌的目的。若在配汁時適量加點白酒或米醋,則香氣會更佳,抑菌效果也會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保康县| 石门县| 贵南县| 策勒县| 进贤县| 宁河县| 东平县| 刚察县| 涞水县| 新建县| 泗洪县| 咸宁市| 名山县| 合肥市| 延津县| 民丰县| 车险| 东乌珠穆沁旗| 辽宁省| 渑池县| 白朗县| 马鞍山市| 乐昌市| 崇阳县| 台江县| 信宜市| 义马市| 乌拉特中旗| 吴江市| 尼勒克县| 唐海县| 天等县| 金山区| 施甸县| 光山县| 无锡市| 静海县| 大英县| 宜章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