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風險治理與行政法
- 沈巋
- 961字
- 2019-08-09 18:49:18
第一章 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從免檢制說起
一、引言:食品居然免檢
2008年9月開始曝光的“三鹿毒奶粉”事件[19],掀起了乳制品行業質量安全的問責風暴,也在數日間,掀翻了食品監管領域存在的一項制度——食品質量免檢制。[20]在“毒奶粉”悲劇沖擊之下,不少國人皆對此項制度的存在,頗感詫異和憤懣:為什么于我們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的食品,國家居然會推行質量免檢制度?!
其實,早在1999年,產品免檢即由國務院決定推行。
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據此分別于2000年制定、2001年修改相關規章予以實施。[22]可見,若非作為國家免檢產品的三鹿奶粉,造成如此重大惡果,對持續那么長時間的食品免檢制度,不少國人實際上是一無所知的,即便知曉也是安之若素的。“毒奶粉”的爆發,使得食品免檢制度一夜間成為眾矢之的,在一片質疑聲中,轟然坍塌,也波及整個產品免檢制。
然而,制度善惡,本就經常地存于一身。一項制度的存與廢,不能簡單地取決于其瞬間暴露的面目是善的還是惡的。情緒和直覺,可能會直指正確的判斷;只是,未經慎重思考和論證,難以服眾,又難免會成為頃刻這樣、頃刻那樣的禍首。更何況,在免檢制上,向來有不同的意見,且各執一詞、不相上下。若無更為有益的維度和知識,似乎難以衡量、判斷和抉擇。
由是,本章將在第二、第三部分,回顧產品免檢制度設立的理由,并展示在其績效與合法性方面存在的兩種聲音。支持和反對免檢制的論辯,各有其理據,并不因為食品免檢制的出局而高下遽分。然而,毒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俺允裁床虐踩痹诿癖娭虚g一直造成強烈的風險感知。[23]本章認為,只有引進和運用風險社會、風險治理理論,才能更多維度地檢討食品免檢制度,才能更多地增加利害權衡的精細度,才能更容易理解其崩潰的原因。而風險理論工具的有效范圍,當然不止于對食品免檢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