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敏感而體貼的公司
- 王濤
- 1371字
- 2019-04-04 10:47:10
承認真實的自己
陽光閃耀,車水馬龍,只能從車流的縫隙中走過。過馬路沒有什么規則,你要大膽一些,才能走過路口。如果你心存畏怯、規則,恐怕永遠也走不過去。
他的生意很紅火。因為這種業務在當地很少,也算是一種有文化的行業。店內明亮、干凈、溫暖、忙碌,一看就是生意很興旺的景象。可是,他心中卻充滿了恐懼。這不是他自己的恐懼,而是當地乃至集體意識中的那種恐懼。
害怕事后被抱怨、埋怨、不滿意、找麻煩、謾罵、投訴、要賠償、惡語相向甚至訴諸暴力。當然,這是源自于我們另外一個集體心理:戾氣,毫無寬容、不包容、動物性的自私;絲毫的小事,只要自己占理或強勢,就得理不饒人,逼迫、挖苦、無理索賠;更具危害性的是,極其惡劣、粗魯、尖刻、嚴厲甚至無基本禮貌、毫無素質的態度。
總之,就是怕被投訴、埋怨、報復、惡語相向的恐懼。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然后,無絲毫的寬容、包容之心,無素質的惡語相向,我們沒有嗎?
內心藏著這個心理疾病,生意在流失客戶(當然他當下階段可能并不在乎)。他的內心狀態不利于賺錢。
他會在恐懼中有意地推掉很多客戶。更嚴重的是,他在不知道自己恐懼心理下經常無意地得罪、怠慢、趕走客戶。但是,他顧不上這些了,只要生意還過得去,寧愿少賺錢,也不敢多招惹麻煩。
不管他知不知道“客戶是上帝”,如何建立專業化,如何提升顧客滿意度、忠誠度,自己的行為對打造品牌的意義,他內心的恐懼使這一切都失去了效力。
這不是分析、邏輯、推理,這是一個事實。只要進入他的心里,就會知道。就算你是管理專家、營銷專家,在恐懼心理下,你的知識也用不上。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生意成功者往往是內心極其強大的人,即不怕抱怨、投訴、惡語相向的人。不過,他們的不恐懼并不是勇氣,以及對正義、正直、真理的堅持的品質,只是性格強悍(或者說是更壞)。
這就是說我們仍然是在“叢林法則”中生活。強勢者在欺負弱勢者,在交往中,沒有公平、正義、善良、體諒、同情、尊重可言。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也許國內企業問題的根源恰恰在此,即不是管理、人才、技術、資金等問題,而是在人,即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自己即人不發生轉化,那么所謂的品牌管理、客戶至上、創新、商業模式、大數據、消費者洞察、用戶體驗等,都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它們只是工具,關鍵在于應用他們的人。
因此,國內企業要想在全球環境下真正生存,只能從自己的改變、轉化開始。
我們有尊重、寬容、包容、正義、正直、追求真理,即事實、善良、同情、體諒、敏感、公平、平等,以及具有欣賞藝術、美的素養和內心狀態嗎?這是關鍵。恐怕我們不是,而是它們的反面。
制約我們走向文明、人性覺醒的關鍵因素,正是我們對自己的真實的拒絕承認。我們一直樂意活在自己編造的“我們很好,我們是優秀文化”的沾沾自喜里。這不是編織童話,因為我們推崇的往往是那些愚昧、黑暗、野蠻的價值觀,比如搞關系、成功的標志是有錢有勢,等等。
不管環境怎樣,總是要有企業,它們還是會發展。因為人們別無選擇,找不到充滿尊重、正直、體諒、友善的公司。在對于很多沒有受到國內外企業直接競爭的行業和地區尤其如此。若非是敏感的、已經進化為文明的、人性覺醒的心靈,也都習以為常而認同了(不會認為這是問題)或者根本就感受不到。
不過,誰愿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呢?從看到這些開始,也許更多的憐憫、同情、尊重會從心里蘇醒。那就從我們自己的改變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