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7章 戀愛,你準備好了嗎(2)
- 第26章 戀愛,你準備好了嗎(1)
- 第25章 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4)
- 第24章 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3)
- 第23章 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2)
- 第22章 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1)
第1章 前言
馬杰和廖東喜歡著同一個女孩——何薇。至于怎么追求何薇,兩人卻有不同的想法。
某天,馬杰找到何薇,不咸不淡聊了幾句后,假裝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拍著腦門說:“我突然想起來明天是我的生日。”何薇不知馬杰的用意,只好客氣地祝福:“提前祝你生日快樂。”馬杰趕緊說:“明天生日你能陪我一起過嗎?我在這個城市也沒什么朋友。”何薇對這樣突兀的請求很反感,推托有事拒絕了馬杰。
廖東工作之余喜歡研究心理學,他覺得生活中的很多難題都可以在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廖東以向何薇請教問題作為追求的開始。何薇有些受寵若驚,廖東是公司里的技術骨干,而他向自己請教,是不是說明在他心中自己也是和他不相上下的人呢?這么一想,何薇有些得意,其實廖東問的并不是什么難題,何薇很快就幫他解決了。廖東送了一份小禮物表示謝意,何薇沒有拒絕的理由,便愉快地收下了。幾天后,廖東又拜托何薇和自己一起去參加一個講座,他的理由是:“門票是經理送的,而且講師是國家一級教授,機會難得。”何薇想了想,便和廖東一起去聽了講座。講座結束后,廖東說:“現在七點多了,如果回家做飯,吃完再洗洗涮涮的就到十點了,不如咱們在外面吃吧。”
這樣貼心的建議,何薇欣然接受了,于是,廖東請何薇吃了晚飯。飯后,廖東又提出送何薇回家,何薇心想,都一起吃過飯了,這時如果再拒絕廖東有些不合適,就答應了。
就這樣,何薇和廖東有了交集。廖東對自己很有信心,他認為這一步很重要,只要兩人有了往來,時間一長,何薇自然會看到自己的真心。結局和廖東預想的一樣,在眾人艷羨的目光中,廖東牽起了何薇的手。
廖東追求何薇,用的正是心理學中的“登門檻效應”。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很難一下子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但是對于較小較容易滿足的要求卻樂于接受。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后,再提出較高較難的要求,循序漸進,人們會更容易接受,因為人們希望維持自身樂于助人的一貫形象,這就是“登門檻效應”。登門檻效應屬于社會心理學范疇,它被廣泛應用于商業談判和營銷中。比如免費為路人提供試用裝,而路人只需要留一個電話即可;當路人的試用裝用完后,商家再打電話告知他們相應優惠活動,此時路人的心理就有了微妙的變化:產品免費試用過了,而現在又有優惠,何不買一套接著用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路人在滿足了商家提出的很容易完成的要求時,會產生一種“助人”的幻覺,為了避免認知出現失調,便會繼續滿足商家提出的進一步的要求。
這個效應如果用在愛情中,也會產生很顯著的效果。人們面對追求者炙熱的表白,很可能會直接拒絕,追求者吃了閉門羹后可能會埋怨對方“沒眼光”,也可能因為失敗而自卑。人們習慣性地質疑“他為什么會這樣”,比如“他為什么突然變得冷淡了”“她生氣后為什么總是喜歡打冷戰”“我這么愛他,他為什么不感動,反而一直躲避”……身在愛情中的人,一旦鉆進了“想不通對方為什么會這樣做”的牛角尖,會帶來困惑和無力感,而無力感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時,便會轉化為憤怒。雖然人們都說“愛情是最沒有道理可講的一件事”,但并不意味著愛情是“不講道理”的。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心理學,愛情更是離不開心理學。戀愛和婚姻,也要懂得人心,要了解對方的內心需求,相處時如果不懂對方的心,兩人的交往很可能會南轅北轍;懂得了人心,了解了對方“為什么會那樣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便能打動對方,讓愛情更加甜蜜。
有人天天相親,有人不停戀愛,有人和另一半吵吵鬧鬧好幾年最后依然單身,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很多人到最后還是“一個人”呢?
在《讓你愛不釋手的超神奇愛情心理學》這本書中,主要介紹了戀愛中男女不同的心理現象和愛情發展的規律。了解愛情心理學,人們會為自己在愛情中的各種行為找到根據,也會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戀人在愛情中所表現出的脾氣和個性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學會用理性的方式去面對愛情中的困惑,同時自覺地完善自己的情緒和性格,以更好的心態來面對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