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債權總論(1)

第一節債權之物體

第一款貨幣

第一則例

刑部覆奏:兩江總督陶澍等議覆給事中孫蘭枝奏紋銀出洋,請明定例第一條。查白銀一項,雖非銅鐵制造軍器者比,惟內地物產,應供內地之用,若私運出洋,則內地轉形支絀,應如該督所議,另立治罪專條:嗣后紋銀出洋一百兩以上,請照偷運米榖一百石以上例,發近邊充軍;一百兩以下,杖一百,徒三年;不及十兩者,杖一百,枷號一個月;為從知情不首之船戶,各減一等問擬。纂入則例,永遠遵行從之。

第二示諭

鎮守福州等處將軍、兼管閩海關事務、統轄福建陸路鎮協各營英為出示曉諭事。案準兵部火稟遞到戶部咨,為欽奉事。軍需總局案呈至本部具奏,前因銀票一項,業經奏明停止,惟直隸省仍復搭成收放,其余各直省亦未將現存銀票數目送部查銷。竊恐日久滋弊,特于上年三月間,專折奏請加收停放,酌擬章程五條,行令京外各衙門一體遵辦,并聲明截至六年底作為限滿;如限滿仍有收存銀票,一概作為廢紙等因。欽奉諭旨允準通行。嗣因各該省延不報解,復于上年十月間附片奏催,并于十二月間議駁直隸循舊搭收銀票折內,聲明未收之票如何清結,由臣部另折奏辦等因各在案。查此項銀兩,自咸豐三年創行起,陸續制造零整各票,共計九百七十八萬一千二百兩,先后頒發在京各衛門及各直省藩庫糧臺備用。截至同治六年三月,奏請勒限收票,以前所有未經收回之票約共七百九十萬余兩。自同治六年三月以后,十二月以前,臣部捐銅局捐輸項下收回銀票八十四萬四千四百三十四兩,捐納房捐輸項下收回銀票五百七十一兩,又員呈繳賠款項下收回銀票二十三萬九千七百九十一兩,在京各衙門繳回銀票一萬七千二百三十一兩,各行省繳回銀票三十萬八千三百四十兩;以上各款共計收回銀票一百四十一萬三百六十七兩;除去先后收回數目,所有未經收回銀票約有六百五十萬余兩。現在業已限滿,未經收回。伏查銀票一項,自同治元年十一月間即經停放,數年以來,迭經奏準凡捐輸賠款均準搭支,所以為收票計者,時日不為不久,章程不為不寬,乃仍未如數收回,自系外省迭遭兵燹,散在民間之票多有焚毀遺失,勢不能一律收齊,惟有遵照奏案依限停止,以后如再有收藏官票者,一概作為廢紙,不準再交官項,以免轇輵而杜流弊。其各直省藩庫各路糧臺,已收在官之票,屢經臣部奏咨飭查,除湖北、安徽、吉林等省已將銀票繳回,陜西、江西、長蘆等處已據咨明收存數目外,其余各省均未奏咨到部,應請飭下各直省督撫,一面將收存數目項目報部;一面仿照銷毀錢鈔成案,由該省自行銷毀,不準稍有遲延遺漏。至各處收捐搭用臣部頒發銀票,除在京捐輸,業經奏明每票一兩折支實銀一錢外,其河南、廣西、甘肅等省應令該督撫斟酌情形,應如何折收之處,趕緊奏明辦理。至從前搭收銀票,現已改收實銀之捐局,奏報捐項數目,自應令按照實銀核算,毋庸再將銀票折收數目聲敘,俾免牽混。其安徽、陜西等省捐收餉票,系各該省自制之票,與臣部頒發銀票不同,仍令照舊辦理。除分賠、代賠之款呈交銀票由臣部另折奏明外,所有停止銀票,截清已未收回各數目,奏明辦理緣由。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訓示。謹奏。本日奉旨:『知道了。欽此』。相應恭錄諭旨,抄錄原奏,飛咨福州將軍,并由該將軍轉行各路軍營糧臺捐局一體遵照辦理,并將本部原奏刊刻,告示曉諭可也。計粘單等因。準此,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各路軍營糧臺捐局委員一體遵照,毋違,特示。

右諭通行

同治七年六月十二日給發滿漿實貼

第三之一賣斷根契字

立賣斷根契人陳向榮,有私置田園壹段,土名坐址下埔心莊尾西勢,大小坵數不計,原丈五分壹毫正。東至呂燦宜園為界;西至車路為界;南至呂家始祖公園為界;北至港為界,四至明白。今因欲銀使用,自情愿出賣。先送房親叔侄、兄弟人等,不欲承受;托中轉送呂宅始祖公蒸嘗子孫呂定海、錦伯秉、仁利行等前來出首承買。當日眾面言議,出得時值根價員錢銀捌拾參員正,即日立契,兩相交付。其員錢銀同中秤交,親收足訖;其田園同中踏過,即付承人掌管、耕作、收租,永遠為業。其田園系向榮私置之田園,與兄弟、叔侄等無干,并無典當他人,亦無拖欠業主租粟不明等情;如有不明等情,系向榮一力抵當,不干承人之事。此田園系價極甲盡,一賣千休,永無取贖,日后不得異言生端。此系二比甘愿,兩無迫勒,人心難信,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用立賣斷根契壹紙,并帶繳連總契壹紙,又帶上手契壹紙,共參紙,付執存照。

即日收過契內員錢銀捌拾參員正完足,立批再照。

代筆人呂拔圣

知見人呂三汲

在見人陳茂勤

為中人呂君操

乾隆拾八年貳月日,立賣斷根契人陳向榮

第三之二賣契字

立賣契人陳有秋,自創有園壹坵,坐落土名潭內,去處并溪底在內。今因別創,情愿出賣。先送房親不受,托中招到宗兄前來承買,三面言議,出得時價銀參兩正。其銀即日同中秤收歸用;其園隨交宗兄前去耕種,照莊例納租。此園并無來歷不明;如有,系秋自當,不干銀主之事。口恐無憑,立賣契壹紙存照。

即日收過契內完足,再照。

計開:東至車路;西至王宅;北至車路;南至魏宅,四址明白。

為中人莊卯

乾隆參年拾貳月日,立賣契人陳有秋

第三之三賣契字

立賣契人曾妹、林龍同創有蔗園貳段:壹段土名沙埤;壹段土名過林仔,內中另帶開岸園四坵,共帶糖租柒擔,并廍中車鐤等物具在內。今因乏銀別創,情愿出賣。托中引就巫宅前來承買,三面言議,出得時價銀壹百零貳兩參錢番廣。其價即同中秤收交訖;其園隨交買主前去管正,耕種納租,永為己業。中間并無租尾交加不明等情;如有此情,賣主抵當,不干買人之事。口恐無憑,立賣契壹紙,付執為照。

即日收過契內銀完足,再照。

知見人魏灶

為中并代書人賴仁

族侄林寧

知見人張忠觀

雍正拾參年肆月二十九日,立賣契人曾妹、林龍

第四碑文

嚴禁呆錢碑,在中和街隘門下,高三尺六寸,寬二尺正;書十五行,行二十七字。其辭云:

特授福建臺灣南路等處地方協鎮府世襲云騎尉安,署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丁,遵札嚴禁事。案蒙按察使司兆札,奉上諭通飭嚴禁查拿奸民私販私鑄及攙和行使小錢究辦,并將民間所用呆錢收繳解省銷毀等因。蒙此,案查先蒙憲檄,業經飭差搜拿究辦,并出示嚴遵在案;無如,貪利商民不遵示禁,復敢接濟私鑄鉎鉛呆錢,混行攙用,以致近來小錢仍然日肆流行,大為交易之患。茲蒙飭催前因,除再勒限兵役搜獲拿究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閣邑各鋪戶暨軍民人等知悉:爾等交商貿易,務須一切遵用局制銅錢,不得仍行接濟奸民,復將鉎鉛小錢濫用;自示之后,如再不遵,復敢仍蹈故轍,則是冥頑罔覺,一經兵役查拿破案,除將呆錢充公,并將該鋪戶照例治罪。本參府縣主言出法隨,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永遠示禁,毋違,特示。

道光二十八年三月日,城工總理同各鋪戶勒石。

第五示諭

署恒春縣正堂武為出示嚴禁事。本年正月二十日,據本城鋪戶廣恒泰等稟稱:近有外來無恥之徒,私販小錢到恒,分散街衢,以致物價昂貴,稟請示禁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合屬軍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一切買賣統用制錢,限定六八銀二元,換制錢一千零二十文,倘敢攙和小錢,或自他處潛運到恒,希圖取利,一經查出,定即嚴拿究辦,各宜凜遵勿違。特示。

一、出示六張。

光緒十二年正月廿一日正堂武行。

第六札飭

福建遇缺盡先候補道,前臺灣府調補福寧府代理臺灣府正堂周為轉飭事。本年八月十二日,蒙本道憲張札開,案準按察使司移開,奉前巡撫部院李案驗,光緒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準刑部咨,準江蘇司傳抄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江南道監察御史鄭溥元奏請禁私銷、私鑄等因一折,光緒五年二月十二日,奉上諭:「御史鄭溥元奉請禁私銷、私鑄,本于例禁,近來各省奸商往往銷毀錢文,制造器皿,并敢串通吏役,開爐私鑄,實屬不成事體,著各直省督撫飭令各州縣,嚴行申禁,毋得視為具文。欽此」。抄出到部,相應恭錄諭旨,行文該撫轉行閩浙總督福州將軍臺灣總鎮兵一體遵照,嚴禁可也等因到本部院。準此,行司即便移行各屬一體遵照,嚴行申禁毋遲等因。奉此,除分移轉飭查禁外,移請查照,希即一體飭所屬嚴行申禁等由到道。準此,查此案前奉撫憲行知,業經檄行飭屬嚴禁在案,茲準前由,除行臺北府飭屬嚴行申禁外,合就行知,為此行府,希即檄飭所屬嚴行申禁,勿任徇延,切切此行等因。蒙此,查此案先蒙道憲札飭,業經檄飭嚴禁在案,茲蒙前因,除分行各屬遵辦外,合再轉飭。為此,仰縣官吏立即遵照憲檄指飭辦理,勿稍徇延,切切此札。

光緒五年拾月日札。

第二款利息

第一之一訴狀及批

具呈狀人,本城鋪戶漳發號即吳全,為任意騙延,血本無歸事。切全素在城內生理為活,情因于光緒癸未五月初四日,有四溝莊廖動與其弟廖戇九,向全借去母銀三十元,言明每日每元愿貼回利錢五十文,迨今母利統被欠去銀一百二十余元。屢向追討,不限無斯,復又托出吳仲、盧光智,保認求寬。再限本冬收成后一律完楚,不料,迄今向討,依然分文不給。無如勤等顯系任意騙延圖吞,情理可見。虧全血本一旦烏有,心何以甘!勢亟不得已,瀝情呈乞青天大老爺臺前,為良作主,恩準飭提廖勤等到案,訊追斷還血本,俾良沾恩。萬叩。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呈。

署恒春縣正堂兼管招撫事務高批

查例載:錢債收息不得過三分。據呈:廖勤等向該鋪戶借銀三十元,每元月息五十文,自癸未年至今,積欠本利一百二十余元,實屬顯違定例。惟廖勤既托吳仲等保認,迭次騙限無還,亦有不合。候傳集訊明核奪,爾仍將借券繳驗。切切。十四日。

第一之二飭傳

署恒春縣正堂高為飭傳訊究事。本年十一月十三日,據本城鋪戶吳漳發,即吳全呈稱:光緒癸未年五月,有四溝莊廖勤與其弟廖戇九,借去母銀三十元,言明每元月貼利錢五十文,迄今母利共欠去銀一百二十余元,曾托吳仲、盧光智保認,限至本冬收成一律完清,至今依然分文不給,呈請追究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票飭。為此,票仰該役立即往傳被告廖勤、廖戇九;原告吳漳發即吳全各正身,克日稟帶赴縣,以憑訊究。并著吳漳發將借券帶驗,毋稍刻延。切切,須票。

一票差陳清。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廿二日正堂高行。

第一之三飭傳

署恒春縣正堂高為飭傳訊究事。案據本城鋪戶吳漳發即吳全呈控:四溝莊廖勤、廖戇九欠去母利共銀一百二十余元,向討不還一案。當經差傳,未據報到,茲值開篆,合再票飭。為此,票仰原差陳清立傳被告廖勤、廖戇九;原告吳漳發即吳全各正身,克日稟帶赴縣,以憑訊究。并著吳漳發將借券帶驗,毋稍刻延。切切,須票。

一票原差。

光緒十五年正月廿三日正堂高行。

第一之四呈及批

具稟:治下總理余恒泰、張全等,為懇乞和息,將案注銷事。緣吳全即吳漳發號,赴轅呈控廖戇九等抗欠不還一案。全等在外勸處二比,查得廖戇九、廖勤兄弟前向借全母銀三十元,今喚九備還母利銀五十元,作為清楚。兩造甘愿,取具和息切結二紙呈繳,稟叩廉政大老爺臺前愛民如子,恩準俯賜將案注銷,俾民等以免訟累,均沾大德,感恩不淺矣!切稟。

計呈:和息甘結二紙。

正堂呂批

廖戇九既將本早聽處備還吳全收入完事,應準如票批銷了案,各結附查。

第二之一訴狀及批

告狀人吳漳發號,二十七歲,住本城街。

具呈狀鋪戶吳漳發,為意圖霸抗騙延無日,懇乞明鏡追究,以儆頑民,而安商弱事。切發素務商活,非事莫作。緣有本街民李輝貳,于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將瓦店一座立字典發為胎,借去六八銀伍拾元,起利算至本年三月止,除還外,該欠利銀九十六元零;迭向取討,豈料李輝貳作何存心,不測狡計,騙限月復一月,分文不吐。試謂其人不思當日典借,其銀契同中交執憑證,詎今日膽敢反心圖吞,實屬不存天良,法應究儆。又本街鋪民黃新春,即阿二、阿東、知高等三人,承父增福,于光緒十二年七月,借去六八銀參拾元,起利算至本年四月止,除還外,該欠利銀七十九元零,又欠貨二十一元零。現在借字賬目炳據,奉單推取諉移,依然俱抗不還,罔應究之。李輝貳等束手延宕,仍被肆橫,明系欺發弱肉易噬,向較莫何。似此,非蒙嚴究,何以足儆效尤!則發數年苦積血本,一旦被僥全虧,誰心奚甘!勢逼瀝情粘單,伏乞仁憲大老爺明察秋毛,恩準嚴提李輝貳并黃新春即阿二、阿東、知高等傳集訊究,檢據照數究還,庶血本有歸,商民有賴,以儆以安,公候奕世。沾叩。

計粘單一紙

光緒十九年六月初三日叩

署恒春縣正堂兼管招撫事務陳批

查該民所控:李輝二、黃新春債款,取利四分及三分以上,核與定律不符,候飭本城總理邀同原中,查照一本一利定律,妥為理處復核。粘單附。六月初五日。

呈開:

李輝貳,光緒十一年十一月,借去母銀伍拾元,言約每元逐月利息四分。算至本年三月止,除還外,尚欠去利銀九十六元六角九瓣。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0:18:47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明星| 新营市| 精河县| 芜湖县| 佛坪县| 明溪县| 汉中市| 宿迁市| 裕民县| 虞城县| 青河县| 辽阳县| 道孚县| 同江市| 邵东县| 绥中县| 扬州市| 西乡县| 玉树县| 霍城县| 友谊县| 寻乌县| 神农架林区| 苏尼特左旗| 尼玛县| 习水县| 北京市| 阿合奇县| 三都| 延安市| 思南县| 修武县| 安陆市| 子长县| 合江县| 高安市| 江都市| 江达县| 巩义市|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