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債權(quán)總論(2)
- 臺灣私法債權(quán)編
- 佚名
- 4994字
- 2015-12-27 00:18:47
黃新春即阿東、阿二、知高,光緒十二年七月,借去母銀參拾元,言約每月愿貼利息壹元。算至本年四月止,除還外,尚欠去利銀七十九元一角。又欠去貨銀二十一元八角伍瓣。
光緒十九年六月日呈
第二之二呈及批
具稟:治下本城總理劉懋德、林兩合等,為奉諭理處,據(jù)情稟復事。緣德等遵即查明吳漳發(fā)所控李輝二、黃新春即黃阿二、知高借項,欠賬騙限不還一案。而李輝二所稱:有還利銀,發(fā)無登記;又一本一利無力可還。其黃阿二又弟所稱:伊父親在日,與吳漳發(fā)交情甚厚,未知有無欠他貨項?虛實如何?現(xiàn)今家內(nèi)貧苦,一本一利無力清還,只是求減。而發(fā)所稱:蒙憲金批,一本一利至少,不肯再減。而他等各執(zhí)一詞,德等在外不能理處,據(jù)實情形,稟乞恩憲大老爺臺前察斷施行。
縣正堂陳批
候差傳訊斷。八月十五日。
光緒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稟叩。
第二之三胎借銀字
立胎借字人,恒春城內(nèi)和勝號李喜輝二,自己買受架造瓦店壹間,在恒春城內(nèi)大街,座北向南。左片恒利店相連;右片兩合店相連;前面街路;后堂茅屋,四至登載契內(nèi)分明。今因乏銀應用,即向本街漳發(fā)號碧官手借出六八佛邊銀伍拾大員,言定每月每元愿供利息銀肆占正,利息逐月供納,不敢少欠。恐口無憑,今欲有憑,合立胎借字壹紙,并帶老契壹張,共貳紙,付執(zhí)為照。
在場人江順興、李玉初
大清光緒拾壹年十一月廿日,立借字人李和勝號、輝榮行二。
第二之四出借銀字
立出借字人,恒春城內(nèi)新春號黃增福,今因乏銀費用,即向于本街吳漳發(fā)號借出陸錢八重佛銀參拾大員,言約每月愿納利息六八銀壹元,逐月利息清楚,不敢短欠。恐口無憑,今欲有憑,合立出借字壹紙,付執(zhí)為照。
為中人徐發(fā)
代筆人林瑞芳
大清光緒拾貳年歲次丙戌柒月初壹日,立出借字人新春號黃增福。
第二之五口供
據(jù)吳漳發(fā)供:李輝二借欠小的母銀五十元,立有借字及房屋契字,交小的作抵。每月貼息銀二元,共收過息銀四十余元,尚欠息銀八十余元。近今數(shù)年,母利分文不納,有意僥欠。其黃增福借銀三十元,亦有借字為據(jù);另又欠店員錢二十余千,歷年均有送單。黃阿二伊父在日,已各居一處,伊不曉得亦屬情;惟伊弟黃知高,有經(jīng)手支取貨物的。借銀系伊父黃增福經(jīng)手,父債子完,理所當然,求察斷就是。
據(jù)李輝二供:小的借欠吳漳發(fā)母銀五十元,是有意的。從前納過息銀九十零元。借銀時,立有借字及房屋契字,交伊作抵。因近來連年連災,年冬失收,人欠之項,收討不起,致所欠吳漳發(fā)借項,無力清完。現(xiàn)在息銀應令讓減,俟十月冬收成后,約限年內(nèi)付還清楚。前日,林總理曾處完銀七十元,吳漳發(fā)不允;若要多還,小的又還不起,求恩典察斷就是。
據(jù)黃阿二供:小的父親黃增福,從前有無借欠吳漳發(fā)銀項及欠店帳等,小的分居在外多年,不得知悉。至小的父親沾病已及一年,小的搬回家調(diào)理,并未見吳漳發(fā)送單來討,小的父親亦未說及。至小的取討,小的用善言安置,俟查詢小的兄弟實在,再行理清;吳漳發(fā)不待查問,即行控告。小的兄弟黃知高,補鵝鑾鼻汛兵,在防當差,并未回來,須要辦文與湯老大送訊。伊素在父親面前,帳目諒可知悉。求明察就是。
九月初二日。
第二之六判決文
名單差吳發(fā)
計開:
原告吳漳發(fā)
被告李輝二限十月內(nèi),先還五十。冬月,再還三十,作為清賬。
黃阿二
黃知高當兵不到。
移提黃知高到案再質(zhì),契借券參紙存候查銷。此諭。
九月初二日。
第二之七判決文
名單差吳發(fā)
計開:
原告吳漳發(fā)
被告黃知高
黃知高之父新春,實有契借吳漳發(fā)銀洋三十元,并貨錢二十余千。無如知高弟兄二人均屬寒苦,斷將利銀減免,由知高以家存器具抵還銀四十元,作為清賬,具結(jié)完案。此諭。
九月十三日。
第三胎借銀字
立胎借銀單字人,臺南市外媽祖港街蔡壽山,今因乏銀費用,愿將蔡瑞鳳妓女字為胎,向與同市頂粗糠崎街何某,借出銀壹佰員,面約每月愿貼利息銀參員,照約清還,不敢挨延拖欠。其母銀不拘年月,備足清還明白,贖回妓女字并原借單字。恐口無憑,合立胎借銀單字壹紙,并妓女字,送付銀主收存為據(jù),此照。
即日親收過金壹百員足。再照。
知見人妻蔡林氏
光緒年月日立胎借銀單字人蔡壽山
代書人陳登求
第四借單
憑單借過艋舺舊街永成號來水母龍銀壹百元,面約每幫應繳水利龍銀七元;如順風到港,逐幫理還。口恐無憑,立借水利單一紙,付執(zhí)存照。
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初一日,立借水利人金永發(fā)船水首王有單。
第五借銀單
立借銀單字人,本港街媽祖宮境李集興號,今因店中乏費,爰向后街境族叔李茂記,借出來母銀六八平陸拾伍員,面約每元每月愿貼利息銀貳分五厘正。口恐無憑,合立借單字壹紙,付執(zhí)為照。
同治八年陸月初一日,立借銀單字人李集興號。
第六借銀字
金員借用,公證限滿,再定限期證書
一、金八百圓也。但,巖從前有向楊珠手內(nèi)借出金壹千圓,兩比公證,至丙午年舊十二月,限期已滿,母金未得齊全,惟有利金先行交納足數(shù)。巖另先辦還母金貳百圓,交楊珠親收;巖尚有未還之母金八百圓,兩相酌議,再定限期:自光緒三十三年二月起至同年陽歷五月十一日,即陰歷三月廿九日止,共貼利金六拾四圓。至期之日,巖當備母利金八百六拾四圓,交還楊珠收返,贖回限字,協(xié)同法院公證取消,不得違約。今欲有憑,特立再定限期公證書壹紙,付執(zhí)為照。
再批明:本年陽歷五月十一日,即陰歷三月二十九日,倘或母利金未得清還,復再加限四個月,利金依舊,貼納六拾四圓。倘再限之外,如無備還母利金,則利金照納之外,每月加罰賠償金百圓,逐月逐算,聲明此照。
竹北一堡新竹街土名北門第八十六番地
光緒三十三年二月九日舊丙午歲十二月廿七日立。
再定限期人陳秀巖
保認人實母許氏英
代書人王溪水
竹北一堡新竹街土名北門八六番地
楊珠殿
第七借銀字
立借銀字人,鹽水港堡布街李怡忠號,即李烈嫂,因乏銀費用,向與同堡橋南街翁淵官借出六八銀拾元,面約十二月十六日,對佃人昭仔母利一切返還清楚。口恐無憑,合立借銀字壹紙,付執(zhí)為照。
光緒二十九年舊歷四月廿貳日,立借銀字人李怡忠號,即李烈嫂。
翁府淵官升。
第八胎借銀字
立胎借銀字人,嘉義城內(nèi)文昌閣廟前巷仔內(nèi)蒲德基,今因染病乏銀,無奈,將承父明買過鄭春記墾耕抄田壹宗,坐落在埔姜林堡鹽館莊,四至界址,上手契內(nèi)登載明白,托中向與本城布街陳登元借出六八佛銀伍拾大員正,三面言議,愿貼利息銀每月捌角正。若基備足母利,贖回原契并借字,銀主人亦不得刁難。此系兩愿,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胎借銀字壹紙,并白契壹紙,帶佃批字,合共三紙,付執(zhí)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六八佛銀伍拾員完足,再照。
為中人蒲羅氏
光緒二十二年七月日,立胎借銀字人蒲德基
第九胎借銀字
立胎借單字人,鹽水港伽藍廟境謝乞食老,因乏項費用,于壬辰年玖月廿日,再向布街境翁壽期官,再借出六八佛銀參大員,約定利息加三,將每年厝稅玖佰文,付期扣抵。所有修理舊厝銀項若干,登立賬簿,候?qū)硪懾戎眨援斠积R清楚。口恐無憑,合立胎借銀單字壹紙,合前壓地字壹紙,借單壹紙,共參紙,付執(zhí)為照。
光緒拾捌年玖月廿日立單。
再批明:謝乞食立胎借銀單字壹紙,共參紙。
第十胎借銀字
立胎借字人謝文國、謝文部茲因跑弟身故,乏銀喪費,并前年自己費用及理還培初官,將伽藍廟前店屋與長房對半均分,前進一半印契壹紙,托中向與族親豐泰號借出六八佛銀壹佰貳拾大員,面議每月愿貼利息銀壹員伍角正,對該份店稅銀收抵利;倘若店無出稅,后日贖字,該利若干,不敢短欠。如店屋損壞,國等自當修理。聽借主備足母利銀,贖回原契,銀主不得刁難;如無銀可贖,依舊就店稅收抵利息,不敢異言生端。口恐無憑,立胎借字壹紙,并繳印契壹紙,共貳紙,付執(zhí)為照。
為中人徐就近
知見人妻李氏
光緒拾肆年拾貳月日,立胎借銀字人謝文國、謝文部
代書人董春年
第十一胎借銀字
立胎借字人,鹽水港堡下中莊謝沽波,今因乏項費用,愿將園壹坵,址在龍蛟潭堡、頭竹圍莊,清丈七分八厘參毫五絲,托中人向與鹽水港街,土名伽藍廟街吳欲官,借出六八銀八十元。共利息每年十七元六角,將園稅收抵。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恐后無憊,合立胎借字壹紙,園契字貳紙,付執(zhí)為照。
為中人沈萬勝
光緒八年四月日,立胎借銀字人謝沽波
第十二胎借銀字
立胎借銀字人鹽水港后街顏宇,今因乏銀費用,將牛椆仔園契壹宗、田尾園契壹宗,丈單在內(nèi),共捌紙,外托中觀音亭莊朱海洋,向與本莊康氏珊瑚借出六八秤銀壹佰大員,言約每月愿貼利息銀貳元伍角。其銀候收入手,母利一齊清還,贖回原契,銀主不得刁難。口恐無憑,合立借銀字壹紙,并園契、丈單捌紙,計玖紙、付執(zhí)為照。
光緒貳拾柒年庚子花月拾五日立單。
第十三借銀字
立借銀字人陳文得,情因乏銀應用,向于劉捷三手內(nèi),借過銀壹千元正。此銀面言每百元每年利息金拾五元,計共全年貼利息銀百五拾元。其利息限至六月中及十月中兩季支清,不敢少欠;如有少欠,任從銀主對算利息作頭而行。其銀自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起至光緒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止為限,限滿之日,銀還字還;若無銀折還,系保認人負擔,不得異言。口恐無憑,立借銀字,付執(zhí)為據(jù)。
即日批明,實收到字內(nèi)銀壹千元足訖,立批。
在場人劉阿元
保認人劉紫麟
代筆人黃云蕉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立借銀字人陳文得
第十四借銀字
親立出借銀字人林王,因乏銀費用,托中向本莊林染春手內(nèi),借出佛銀貳拾大員,平拾肆兩正。即日同中議定,每拾員銀全年愿貼利谷貳石伍斗,全年計共利谷伍石,即對現(xiàn)佃林波,分作兩季均納,不得濕冇,不敢異言。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出借銀字壹紙,付執(zhí)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借字內(nèi)佛銀貳拾員,平拾四兩正,批照。
光緒貳拾年拾貳月,再向林染春借出銀伍拾元柒角正,言約字內(nèi)利息對佃完納清楚,批照。
現(xiàn)佃林波
光緒拾陸年貳月日,立出借銀字人林王
為中林一助
第二節(jié)債權(quán)之讓渡
第一營業(yè)愿交甘愿字
立營業(yè)愿交甘愿字人,媽宮街〇町〇番戶〇〇號戶主何某,所營雜貨商業(yè),因年來商況不佳,本資缺乏,振作無力。茲有〇町〇番戶戶主何某,欲整生業(yè),妥商依照結(jié)冊內(nèi)所有結(jié)存賬目、物品、家器,共銀若干圓,向某承買,憑冊點交接收保管。其銀即日同中收訖,其賬、貨、家器等項,一切付交何某接管整理。或原號,或改號開張,任憑何某主裁,日后生業(yè)盈虧,皆憑何某造化,與某無干。保此店業(yè)系某自置之業(yè),別無他人合股交加、來歷不明之事,亦無房親應份之弊;倘有不明等情,某當出首理論,不干承買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異議。口恐難憑,合立卸交甘愿字一紙,付執(zhí)存照。
即日同中見收來銀〇〇圓,再照。
澎湖廳媽祖〇町何番戶
光緒三十二年月日,立甘愿卸交商業(yè)約字人〇〇〇
知見人〇〇〇
作中人〇〇〇
代書人〇〇〇
接管人何某殿
第二申明書
立申明書,臺北廳大加蚋堡大稻埕中街十番戶林三,今敝為別創(chuàng)基業(yè),憑將此其生理賬項、貨底,一概點交付李四前去管握;另立字號,抑或照舊,均聽李四主決。緣敝與諸寶號來往賬條,經(jīng)有面會清楚,余該敝之項不得不聲明,以副眾覽;自今而后,均歸李四鳩收,重新交易,不干涉敝,其敝亦不敢異言生端。茲將諸號該項,附列于后,蓋印為憑。
光緒年月日,立申明書人林三
計開:
源發(fā)該金若干源羨該金若干振美該金若干
裕興該金若干蘭春該金若干聯(lián)芳該金若干
協(xié)德該金若干捷隆該金若干聯(lián)豐該金若干
連美該金若干合勝該金若干長興該金若干
第三結(jié)貨賬本冊
丙午年
協(xié)成號結(jié)貨賬本冊
茲將丙午后終來往列左:
永成在龍四.五一七三八(百元)
晉源在龍三.三〇二一(十元)
源吉在龍五.三六八六(十元)
德昌在龍五.五六〇八(十元)
廷利在龍一.三二〇八六(百元)
順益在龍二.七七一一(十元)
建發(fā)在龍五.三〇三(十元)
瑞芳在龍三.〇七七三(十元)
(中略)
金勝源在龍三.一三(十元)
老榮興結(jié)欠一.九三六四(百元)
合順結(jié)欠二.六七九七(十元)
茂美結(jié)欠四.九六四(十元)
金榮發(fā)結(jié)欠一.九〇三(百元)
祥順結(jié)欠一.〇一三八六(百元)
金捷成結(jié)欠五.五八七九(十元)
瑞美結(jié)欠二.〇一五一四(百元)
錦昌結(jié)欠九.三一六(十元)
(中略)
隆發(fā)伯結(jié)欠五.四(九元)
赤此在龍一.三九七六(十元)
永成浮在龍一.五(百元)
金生記在龍二.六八一(百元)
詩圖記在龍五.五五(三元)
共來金四.三二九九四七(千元)
茲將各街埠欠項列左:
德記欠一.二五一〇一(百元)
復美欠八.〇七三(十元)
洽益欠五.四一八八(十元)
金永順欠一.七二(十元)
泉盛欠五.〇四五(十元)
建發(fā)欠八.七九六七(十元)
復興欠二.六五〇八(十元)
益記欠四.一四二七(十元)
鼎司結(jié)欠一.四八四四(十元)
類姆結(jié)欠二.三二五(元)
張利觀結(jié)欠八.六二一(元)
〈毛上灬下〉觀結(jié)欠三.三四一(元)
新合成結(jié)欠一.九四三(元)
共銀三.四九七七三四(千元)
實六折二.〇九八六四〇四(千元)
金日勝欠二.三三七一九(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