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總論
易經
系辭上傳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本義
陰精陽氣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
為變鬼之歸也
大全
程子曰魂謂精魂其死也歸乎
天消散之意朱子曰精魄也耳目之精為魄氣魂
也口鼻之噓吸為魂二者合而成物精虛魄降則
氣散魂游而無不之矣魄為鬼魂為神或問精氣
為物游魂為變曰此是兩個合一個的精氣合則
魂魄合而凝結為物離則陽已散而陰無所歸故
為變又曰變是魂魄相離雖獨說游魂而不言魄
而離魄之意自可見矣又曰精為陰氣為陽就人
身而言雖是屬陽然體魄已屬陰蓋生之中已帶
了個死的道理變雖屬陽然魂氣上游體魄下降
亦自具陰陽如言殂落殂升也便是魂之游落即
魄之降古之祭祀求諸陽所以求其魂求諸陰所
以求諸魄橫渠說精氣自無而有游魂自有而無
其說分曉
禮記
禮運
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然后飯腥而苴熟
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
注
所以升屋者以魂氣之在上也皋者引聲之言
某死者之名也欲招此魂令其復合體魂如是而
不生乃行死事天望地藏謂始死望天而招魂體
魄則葬藏于地也所以然者以體魄則降而下知
氣則升而上也
大全
臨川吳氏曰體魄謂形體精魄
降謂降下在地知氣謂神識魂氣在上謂升上在
天其號其告望而求諸天之陽明者蓋為知氣之
在上而然此時猶以生道處之冀其知氣來復而
可以生也始則飯腥終則苴熟藏而歸諸地之陰
幽者蓋為體魄之降而然此時始以死道處之俾
其體魄得所而安于死也
郊特牲
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
祭義
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
注
口鼻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
明處便屬魄
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間以俠甒加以郁鬯以報魄
也
注
加以郁鬯者魄降在地用郁鬯之酒以灌地本
在祭初而言于薦羞之下者謂非獨薦羞二者為
報魄初加郁鬯亦是報魄也此言報魄之禮
關尹子
四符篇
精者水魄者金神者火魂者木精主水魄主金金生
水故精者魄藏之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
藏之惟火之為物能镕金而銷之能燔木而燒之所
以冥魂魄惟精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精神在
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神魄在天為燥在地為金
在人為魄魂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魂惟以我
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譬如萬水可合為一水以我
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譬如萬火可合為一火以我
之魄合天地萬物之魄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
镕之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萬物之魂譬如木之
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則天地萬物皆吾精
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
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
因魄有精五行回環(huán)不已所以我之偽心流轉造化
幾億萬歲未有窮極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幾萬株天
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萬禽
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惟其來于我者皆攝之
以一息則變物為我無物非我所謂五行者孰能變
之
眾人以魄攝魂者金有余則木不足也圣人以魂運
魄者木有余則金不足也蓋魄之藏魂俱之魂之游
魄因之魂晝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見舍肝能夢見
者魂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天地者魂狃習也
夢者魄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彼我者魄狃習
也火生土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動不
名神名意意之所動不名意名魄惟圣人知我無我
知物無物皆因思慮計之而有是以萬物之來我皆
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
意矣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蓋無土則無金
一者不存五者皆廢既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魂斯能
渾天地萬物以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
有皆吾魄則無有一物可役我者
鬼云為魂鬼白為魄于文則然鬼者人死所變云者
風風者木白者氣氣者金風散故輕清輕清者上天
金堅故重濁重濁者入地輕清者魄從魂升重濁者
魂從魄降有以仁升者為木星佐有以義升者為金
星佐有以禮升者為火星佐有以智升者為水星佐
有以信升者為土星佐有以不仁沈者木賊之不義
沈者金賊之不禮沈者火賊之不智沈者水賊之不
信沈者土賊之魂魄半之則在人間升魂為貴降魄
為賤靈魂為賢厲魄為愚輕魂為明重魄為暗揚魂
為羽鈍魄為毛明魂為神幽魄為鬼其形其居其識
其好皆以五行契之惟五行之數參差不一所以萬
物之多盈天地間猶未已也以五事歸五行以五行
作五蟲可勝言哉譬猶兆龜數蓍至誠自契五行應
之誠茍不至兆之數之無一應者圣人假物以游世
五行不得不對
魂者木也木根于冬水而華于夏火故人之魂藏于
夜精而見于晝神合乎精故所見我獨蓋精未嘗有
人合乎神故所見人同蓋神未嘗有我
淮南子
說山訓
魄問于魂曰道何以為體曰以無有為體魄曰無有
有形乎魂曰無有魄曰無有可得而聞也魂曰吾直
有所遇之耳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幽冥者
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聞得之矣乃內視而自
反也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見名不可得而揚
今汝已有形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獨何為
者吾將反吾宗矣魄反顧魂忽然不見反而自存亦
以淪于無形矣
白虎通
情性
魂魄者何謂魂猶云云也行不休于外也主于情魄
者迫然著人主于性也魂者蕓也情以除穢魄者白
也性以治內
性理會通
魂魄
鬼神不過陰陽消長而已亭毒化育風雨晦冥皆是
在人則精是魄魄者鬼之盛也氣是魂魂者神之盛
也精氣聚而為物何物而無鬼神游魂為變魂游則
魄之降可知
魂謂精魂其死也魂歸于天消散之意
朱子曰二氣之分即一氣之運所謂一動一靜互為
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者也在人者以分言之則
精為陰而氣為陽故魄為鬼而魂為神以運言之則
消為陰而息為陽故伸為神而歸為鬼然魂性動故
當其伸時非無魄也而必以魂為主魄性靜故方其
歸時非無魂也而必以魄為主則亦初無二理矣
問生死鬼神之理曰天道流行發(fā)育萬物有理而有
氣雖是一時都有畢竟以理為主人得之以有生氣
之清者為氣濁者為質知覺運動陽之為也形體陰
之為也氣曰魂體曰魄高誘淮南子注曰魂者陽之
神魄者陰之神所謂神者以其主乎形氣也人所以
生精氣聚也人只有許多氣須有個盡時盡則魂氣
歸于天形魄歸于地而死矣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
謂魂升也下體漸冷所謂魄降也此所以有生必有
死有始必有終也
問魂魄曰氣質是實底魂魄是半虛半實底鬼神是
虛分數多實分數少底
魄是一點精氣氣交時便有這神魂是發(fā)揚出來底
如氣之出入止息魄是如水人之視能明聽能聰心
能強記底有這魄便有這神不是外面入來魄是精
魂是氣魄主靜魂主動又曰草木之生自有個神他
自不能生在人則心便是所謂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
是也
問生魂死魄曰古人只說三五而盈三五而闕近時
人方推得他所以圓闕乃是魄受光處魄未嘗無也
人有魄先衰底有魂先衰底如某近來覺得重聽多
忘是魄先衰
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說
得大概都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暖氣便是
魂冷氣便是魄魂便是氣之神魄便是精之神會思
量計度底便是魂會記當去底便是魄又曰見于目
而明耳而聰者是魄之用又曰無魂無魄不能以自
存今人多思慮役役魂都與魄相離了
陰陽之始交天一生水物生始化曰魄既生魄暖者
為魂先有魄而后有魂故魄常為主干又曰先輩說
魂魄多不同左傳說魄先魂而有看來也是以賦形
之初言必是先有此體象方有陽氣來附也
動者魂也靜者魄也動靜二字括盡魂魄凡能運用
作為皆魂也魄則不能也今人之所以能運動都是
魂使之爾魂若去魄則不能也月之黑暈便是魄其
光者乃日加之光耳他本無光也所以說哉生魄旁
死魄莊子曰日火外影金水內影此便是魂魄之說
問氣之出入者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然則魄中復
有魂魂中復有魄耶曰精氣周流充滿于一身之中
噓吸聰明乃其發(fā)而易見者耳然既周流充滿于一
身之中則鼻之知臭口之知味非魄乎耳目之中皆
有暖氣非魂乎推之遍體莫不皆然
問先生嘗言體魄自是二物然則魂氣亦為兩物耶
曰將魂氣細推之亦有精粗但其為精粗也甚微非
若體魄之懸殊耳問以目言之目之輪體也睛之明
魄也耳則如何曰竅即體也聰即魄也又問月魄之
魄豈只指其光而言之而其輪則體耶曰月不可以
體言只有魂魄耳月魄即其全體而光處乃其魂之
發(fā)也
魂屬木魄屬金所以說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數也
問人有盡記得一生以來履歷事者此是智以藏往
否曰此是魄強所以記得多
問魂氣升于天莫只是消散其實無物歸于天上否
曰也是氣散只是才散便無如火將滅也有煙上只
是便散蓋緣木之性已盡無以繼之人之將死便氣
散即是這里無個主子一散便死大率人之氣常上
且如說話氣都出上去
魂散則魄便自沈了今人說虎死則眼光入地便是
如此
問游魂為變間有為妖孽者是如何得未散曰游字
是漸漸散若是為妖孽者多是不得其死其氣未散
故郁結而成妖孽若是尪羸病死底人這氣消耗盡
了方死豈復更郁結成妖孽然不得其死者久之亦
散如今打做糊中間自有成小塊核不散底久之
漸漸也自會散橫渠云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
之既盈氣日反而游散至之謂神以其伸也反之謂
鬼以其歸也天下萬物萬事自古及今只是個陰陽
消息屈伸
萇弘死三年而化為碧此所謂魄也如虎威之類弘
以忠死故其氣凝結如此
問鬼神魂魄就一身而總言之不外乎陰陽二氣而
已然既謂之鬼神又謂之魂魄何耶某竊謂以其屈
伸往來而言故謂之鬼神以其靈而有知有覺而言
故謂之魂魄或者乃謂屈伸往來不足以言鬼神蓋
合而言之則一氣之往來屈伸者是也分而言之則
神者陽之靈鬼者陰之靈也以其可合而言可分而
言故謂之鬼神以其可分而言不可合而言故謂之
魂魄或又執(zhí)南軒陽魂為神陰魄為鬼之說乃謂鬼
神魂魄不容更有分別某竊謂如中庸或問雖曰一
氣之屈伸往來然屈者為陰伸者為陽往者為陰來
者為陽而所謂陽之靈者陰之靈者亦不過指屈伸
往來而為言也曰鬼神通天地間一氣而言魂魄主
于人身而言方氣之伸精魄固具然神為主及氣之
屈魂氣雖存然鬼為主氣盡則魄降而純于鬼矣
勉齋黃氏曰精之神謂之魄氣之神謂之魂耳目之
所以能視聽者魄為之也此心之所以能思慮者魂
為之也合魄與魂乃陰陽之神而理實具乎其中惟
其魂魄之中有理具焉是以靜則為仁義禮智之性
動則為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情胥此焉出也人須
如此分作四節(jié)看方體認得著實
子產謂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斯言亦真得
圣賢之遺旨所謂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時人初間纔
受得氣便結成個胚胎模樣是魄既成魄便漸漸會
動屬陽曰魂及形既生矣神知發(fā)矣故人之知覺屬
魂形體屬魄陽為魂陰為魄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
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如口鼻呼吸是氣那靈處便
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屬魄
就人身上細論大概陰陽二氣會在吾身之中為鬼
神以寤寐言則寤屬陽寐屬陰以語默言則語屬陽
默屬陰及動靜進退行止皆有陰陽凡屬陽者皆為
魂為神凡屬陰者皆為魄為鬼人自孩提至于壯是
氣之伸屬神中年以后漸漸衰老是氣之屈屬鬼以
生死論則生者氣之伸死者氣之屈就死上論則魂
之升者為神魄之降者為鬼魂氣本乎天故騰上體
魄本乎地故降下書言帝乃殂落正是此意殂是魂
之升上落是魄之降下者也
西山真氏曰人之生也精與氣合而已精者血之類
是滋養(yǎng)一身者故屬陰氣是能知覺運動者故屬陽
二者合而為人精即魄也目之所以明耳之所以聰
者即精之為也此之謂魄氣充乎體凡人心之能思
慮有知識身之能舉動與夫勇決敢為者即氣之所
為也此之謂魄人之少壯也血氣強血氣強故魂魄
盛此所謂伸及其老也血氣既耗魂魄亦衰此所謂
屈也既死則魂升于天以從陽魄降于地以從陰所
謂各從其類也魂魄合則生離則死故先王制祭享
之禮使為人子孫者盡誠致敬以囗蕭之屬求之于
陽灌鬯之屬求之于陰求之既至則魂魄雖離而可
以復合故禮記曰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神指魂而言
鬼指魄而言此所謂屈而伸者也
人死雖是魂魄各自飛散要之魄又較定須是招魂
來復這魄要他相合復不獨是要他活是要聚他魂
魄不教散了圣人教人子孫常常祭祀也是要去聚
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