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言:讓人活出自我的榮格心理學

30年來,日本人不斷地失去內心安全感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來找我進行心理咨詢的來訪者以及我教的學生,都開始這樣對我說:

“我不想看見/聽見那些讓我心情沉重或者心累的故事。”

日本的電視劇、漫畫和動畫片也配合著人們的這種想法,編造出登場人物全都是溫柔的好人的故事、簡單易懂的懲惡揚善故事或是大團圓結局。這類讓人掃幾眼就能輕松看完的“輕松故事”似乎越來越多了。

這也許是因為,生活中,我們身邊充斥著沉重的故事。

沉重的故事讓人心里充滿焦慮,所以人們盡可能地與它們保持距離,力求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圍內,保持心情的“輕松”。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歷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高速成長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及其崩潰,接下來便是所謂的“失去的30年”。“就職冰河期”、“3·11”日本地震、福島核事故,以及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在這30年里,日本重復著各種“沉重的故事”。

現如今,大概已經沒什么人會相信“明天會比今天好”這樣天真的成功故事了吧?

如果說高速成長期和泡沫經濟帶來的是“讓人獲得心安的故事”,那么這30年來,日本人大概活在一個“讓人失去內心安寧的故事”里。

不僅是日本,“9·11”恐怖襲擊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恐怖主義勢力抬頭、社會貧富差距加大與階級對立等,讓全世界都陷入了混亂與迷茫。隨著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毒株的擴散,世界經濟陷入整體低迷的狀態,人們的出行和聚會受到限制,遠程工作成為新的工作方式之一,全世界的社會和經濟情況都在發生巨變。

在這種情況下,2022年2月,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戰爭,造成世界性的能源恐慌和物價高企。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各國的對立變得更加嚴重。

2022年,在日本政界頗有權勢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演講時被槍擊導致不治身亡,這次事件也暴露了有扭曲歷史觀的邪教與日本權力中樞的勾結之深。

2022年秋,日元貶值不斷加劇,1美元可兌換150日元。日本人似乎已經看不到世界經濟的前路,今后,衰退大概也將持續。在沒有進行嚴肅討論并向國民做出解釋的情況下,日本單方面轉變了“專守防衛”政策。

不僅是在日本,世界各地都發生了緊急事態。但是發生“緊急事態”的不僅是世界,還有日本人身邊的生活。

工資不漲物價漲,生活變得越來越不易;人均壽命提高,“百年人生”時代開始,少子高齡化卻讓退休金增長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2019年,日本金融廳發表的報告甚至暗示“退休金不足的額度已達平均每人2000萬日元,這部分需要每個人自己補足”。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住房、教育要花錢,為了應對退休生活、意外傷害和疾病,也要準備好資金。日本政府一句“投資以形成資產”說得倒是輕輕松松,但背負投資風險,真的就可以彌補退休金不足部分嗎?

2022年,日本廣播協會(NHK)播放的電視劇《一橋桐子的犯罪日記》(原田飛香原作)一度引起人們的熱議。劇中,松坂慶子飾演的76歲的一橋桐子既沒錢也沒有親人可以投靠。為了在監獄里度過余生,她不得不努力實施犯罪,以求被關進監獄。很多人看完電視劇后反饋說,桐子的想法和所作所為讓人感同身受。

在今天這個時代,“食宿無憂,壽終正寢”這種原本理所當然的愿望,居然變成了一種奢望。人們要想內心安寧地生活,更是難上加難。我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不容易了。

“自由”的牢獄

我認為,這種內心的焦慮不僅源于社會和經濟情況的混亂,也是我們追求自由、改變價值觀的代價。寫下兒童文學中的名作《毛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的米切爾·恩德(Michael Ende)寫過一篇名叫《自由的牢獄》的短小故事,這個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

在這個故事里,一名男子被關在了一棟有無數門扉的建筑物里。一個聲音命令他“選擇自己的命運”“你只能選擇一扇門”“快決定你要打開哪扇門”,于是他打算從無數的門扉中選擇一扇,逃離這個地方。

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門是否通向外界,也不知道門后是有什么,因此,他害怕得無法做出選擇。

“這扇門的后面也許有獅子。”“那扇門的后面也許有深淵正等著我。”“但是,說不定它后面是什么了不得的寶藏呢?”就在他的糾結中,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最后,他放棄了選擇。

不久之后,他越來越不在意那些門扉,在這個建筑物中度過了漫長的時光。故事的最后,男子因為放棄選擇,反而逃離了這里。

簡單來說,這個故事想要討論的是:“能夠自由選擇事物的狀態,對于人類來說意味著什么?”生存總是伴隨著大大小小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生就是由連續不斷的選擇構成的。選項的數量因人而異,但是只要做出某個選擇,就必然有未被選擇的選項。

無論是誰,不管愿意不愿意,在整個人生歷程中,人總有站在人生岔路口上的時候。選擇這條路,另一條路就會被堵住——越是重大的抉擇,就越難決定,這種選擇讓人煩惱。

《自由的牢獄》中,主人公因為不知道門后等待的是什么而躊躇不前。和他一樣,現實中,人們就算做出選擇,也無法保證這條路一定是正確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像《自由的牢獄》的主人公那樣放棄選擇,也許也是一種選擇。總之,《自由的牢獄》描述的狀態是:在可以自由選擇的情況下,人們反而面臨的選擇困難。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以及我們目前所處的社會狀況,似乎與《自由的牢獄》描述的主人公及其面臨的狀況十分相近。

例如,現代的日本女性中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選擇結婚并全身心投入家庭,而是選擇了繼續工作、不結婚的活法。

對工作方式,有人選擇一直在同一家企業里干到老,也有人選擇跳槽或是自己創業開公司、開工作室。由于可以在家辦公,人們不再被束縛在企業的某個固定的地方,而是能夠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工作;也有人為了干副業或是追求自己的興趣,成了“斜杠青年”。即使上了好大學,人們也不一定能像以前的人一樣進好企業工作;就算進了大企業,也不一定就捧上了“鐵飯碗”。

對性別,人們的認知也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男性和女性,跨性別者(transgender)、非二元性別等性別認知,彩虹一族(LGBTQ+)[1]這樣的性別意識,以及性別不定(questioning)等,與性別相關的多樣性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同。

價值觀多樣化的悖論

法國哲學家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爾(Jean-Fran?ois Lyotard)將這樣的情況稱為“宏大敘事的終結”。這句話描述的狀態是:大眾共有的價值觀(宏大敘事)失去了力量,人們互相認可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同時摸索共存的道路。

在這樣的狀態下,從生活方式的選擇變多來看,人們是自由的;但是關于究竟要怎樣做,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幸福,人們失去了明確的標準。

例如,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價值感被普遍接受的時代,人們只要遵循這樣的規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安寧”和“幸福”。但是在現代,這一價值觀已經被動搖,失去了權威。隨之,人們也開始看不清生活方式的前路了。正如《自由的牢獄》的主人公,能夠自由選擇的門扉越多,他就越搞不懂該選哪扇門,因此變得焦慮不安。

在我看來,這種焦慮是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保守政治思想抬頭的原因之一。諷刺的是,越是自由獲得保障、能夠深刻理解價值觀多樣性的人,就越容易陷入焦慮不安。因此,他們企圖找到自由的邊界,否定多樣性。

自由但是焦慮的時代

如前所述,現代也許可以說是一個自由但是充滿焦慮不安的時代。

自由保證了人們有廣泛的選項,但是自由并不保證選擇的正確性,于是,做出選擇后的風險和后果必須由人自己承擔。人們只能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自我。在自由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面前,人們躊躇不定,變得焦慮不安。

要在這種充滿焦慮不安的時代里生存,我認為,榮格心理學會有幫助——至少對我來說是有的。榮格心理學并不會教我們“正確答案”,而是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人生前進的道路。它會給予人們生活方式的意義和方向性,在注定只能一個人孤獨前行的人生道路上,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安寧。

說到榮格心理學,在日本,許多人大概是通過已故的河合隼雄先生知道的。河合隼雄先生是日本第一個獲得榮格派分析師資格的人,此后,他一直用平易近人但又引人深思的語言,在日本傳播榮格心理學。

榮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流派,由瑞士的精神病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創立,并在西歐逐漸獲得發展,而日本可以說是西歐各國之外榮格心理學普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榮格心理學過時了嗎

但是現在,在榮格心理學的發源地西歐,榮格心理學已經被其他心理學流派蓋過風頭,雖然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卻已經風光不再。

日本大眾中知名度很高的河合隼雄先生于2007年去世,之后,新的心理學流派和方法被陸續介紹和引入日本,因此在這里,榮格心理學也失去了風頭。書店里陳列榮格心理學書籍的空間正在不斷縮小,雖然有部分原因是網絡購書的普及,但看到這情景,我仍然有些難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視作是榮格心理學進入了學術的成熟期,但我能感覺到,榮格心理學似乎與現代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治療的主流產生分歧,逐漸成為少數人喜歡的“非主流”。數年前,我與業內的熟人聊起想去瑞士的榮格研究所留學,獲得榮格派分析師的資格,對方卻說:“這簡直就和在這個時代開一家只有咖啡的咖啡館一樣落伍了,你怎么突然想學這個?”

確實,近年來隨著生物學知識的發展,在臨床心理治療的實踐中,有科學依據的心理療法不斷增加。而榮格心理學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人類的內心,不僅涉及人文科學,還涉及宗教、煉金術、西方占星術等看起來充滿“玄學”的領域,并十分重視從這些領域獲得的認知。因此,它看起來一點也不“科學”。在重視科學依據的現代,榮格心理學似乎已經落伍了。

聽到熟人說的“落伍”這個詞,在前往榮格研究所留學之前,就連我自己也十分焦慮:我以自己的工作和職業生涯為代價,漂洋過海去取得榮格派分析師的資格,究竟有沒有意義?

盡管懷著焦慮,榮格心理學還是讓我心動——這一點絕無虛假。榮格心理學的魅力也是它的特征,是重視“個性”。對于從小不管去哪里、和誰在一起都無法融入的我來說,這一點讓我產生了共鳴。它仿佛在我背后鼓勵我,告訴我“這樣就好”。

所以,如果我為了“受人歡迎”“有利于找工作”等眼前的利益而學習當下流行的心理治療方法或治療技巧,這樣做對那些真正以此為志的人來說,卻是不禮貌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這樣做,不管是作為心理治療師還是作為個人,我并不能感到自己是在腳踏實地地生活。

幫助人在焦慮的時代生存的榮格心理學

最終,我在榮格研究所留學期間的收獲是:對于我是誰、我的個性是怎樣的這些問題,我有了深思熟慮的機會。如果我不能認識自己,就不能理解他人,更不用說活出自我了。

通過對自身個性加深認識,我感受到自己腳下的基礎更加堅實了,這也給我心理治療師的工作帶來了積極影響。

在臨床心理治療的實踐中,榮格十分重視治療師(therapist)與來訪者(client)的個性。對于榮格來說,心理療法的工作過程,是治療師與來訪者的個性相遇的契機,來訪者獲得治愈的基礎,就隱藏在治療師的個性中,而不是治療師依憑的治療方法或理論。

因此,榮格派心理療法可以說是因人而異的,它沒有明確、固定的方法。治療師和來訪者的個性相互碰撞之后,治療師根據各個來訪者的個性采取適合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榮格心理學是一種“私人定制”的靈活的心理學,它不是那種會為了治療病人而采取積極行動的心理學,或是有某種固定方法的死板的心理學。治療師為了讓來訪者允許自己待在他們身邊,必須做到“不擋道”,即尊重來訪者本身的個性。

我覺得,榮格心理學所擁有的靈活性,也許就是它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里能夠支撐人們生存的因素。

在人們的思想和社會都在發生巨變的過程中,摸索適合自己個性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今后也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活出自己的個性,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困難、令人焦慮的事,更何況當眼前有無數的選項時,這種困難和焦慮更會倍增。

這時,榮格心理學會引導并告訴在無路之地探索道路的人,我們每個人背負的包袱里裝的是什么,我們該怎樣使用它們,并從中得到什么。這正是對我們的個性加深理解、為人生賦予意義、讓人生變得更豐富的一步。

榮格心理學基于榮格自身的經歷,也就是說,榮格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以自己的夢、幻象和體驗作為線索,探索人類的內心。

本書將模仿榮格的方法,在書中穿插我自己的經歷,并以此展開分析榮格心理學。這是一種魯莽的嘗試,但我覺得,既然榮格心理學是一種基于個人經歷的心理學,那么用“我”的故事來講述,才能更具體、更易懂地展現其本質。

讀完本書時,如果讀者能略微感受到了解自己個性后的愉快,感受到榮格心理學的深奧,我將不勝榮幸。我衷心希望,今后本書能給大家在這個焦慮的時代里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我也將和大家一起踏上圍繞榮格心理學展開的旅程。

另外,為保護隱私和保密,本書采用的臨床心理學案例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做了改編。

注釋

[1]LGBTQ+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向者(bisexual)、跨性別者與酷兒(queer)等性少數者的統稱。——作者注。

品牌:藍獅子
譯者:張遠征
上架時間:2024-10-08 16:57:03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藍獅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庆安县| 永州市| 青州市| 娄烦县| 广南县| 永兴县| 安多县| 枣阳市| 巴彦淖尔市| 双鸭山市| 犍为县| 建瓯市| 临西县| 巴中市| 玛多县| 南部县| 金昌市| 高碑店市| 吴旗县| 铁力市| 阳山县| 峨山| 龙海市| 双牌县| 肇庆市| 衡阳市| 息烽县| 东丽区| 富裕县| 永嘉县| 台州市| 扎赉特旗| 隆安县| 喀什市| 新龙县| 临颍县| 如东县| 武宁县| 怀柔区|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