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從失敗中尋找獨特意義的自性化

不要用勝敗二元論看待事物

榮格心理學認為,只有在遭遇失敗或挫折時,其中才會隱藏變化的契機。具體來說,這種變化就是自性化。

自性化并不是“從失敗中重整旗鼓、獲得勝利的變化”或“為了不失敗而產生的變化”,也不是讓人在“成功和失敗”“勝和負”這樣的二元論中發現自己輸了。它的作用是讓人暫時停下腳步,從自己的整個人生或整體生活方式出發看待失敗和挫折,發現其中的意義,找到失敗和挫折中最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意義。

為失敗和挫折賦予人生中獨特的意義,會改變人生的方向。這就是榮格心理學所謂的“失敗和挫折帶來的變化=自性化”。

話說回來,“自性”(self)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它無限地接近“傷痕”。

失敗或挫折會給心靈留下慘痛的傷痕,這樣的傷痕卻有可能讓經歷這些的人變得獨一無二。新皮鞋就是在留下痕跡和變臟的過程中漸漸合腳,成為獨屬于那個人的鞋子的。

傷痕不會消失,但它也成了區分這個人和其他人的標記。也就是說,傷痕讓“他”成為“他”。所以,自性化的過程即凝視自己的傷痕,接受其作為自己的一部分。

有一個俗語很好地解釋了用二元論理解事物的危險性,即“塞翁失馬”,這個詞根據中國哲學經典《淮南子》里的故事引申而出,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個詞吧。

“塞翁失馬”的故事是這樣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邊塞附近,住著一位擅長占卜的老翁。

有一次,他的馬逃跑了,別人都覺得他很倒霉,很同情他,他卻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福氣呢?”不久,逃跑的馬回來了,還帶回了另一匹健壯的馬。

大家都說他運氣好,老翁卻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果然,沒過多久老翁的兒子就從這匹馬上摔下來,折斷了腿骨。

大家又去寬慰他,老翁卻說:“這怎么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不久,兒子因為受傷,沒有被征召入伍。

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事情不能用簡單的二元論來判斷。乍看之下不幸的事情,從整個人生來看也許是幸運的;反之亦然。“成功”和“失敗”、“贏”和“輸”也是如此,現在看起來的失敗和挫折,從整個人生來看也許是給自己帶來教訓和領悟的“贏”,抑或是“戰略性失利”。

世上有很多用二元論看待事物的方法,幫助我們方便輕松地做出判斷。但是人和人生本來就是多解、復雜且多面的。如果斷章取義,片面地認為某個事是“成功”或“失敗”,是“贏”或“輸”,是“好”或“壞”,那會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榮格心理學絕不是片面判斷某個事物的二元論判斷方法,它的目標始終是活出真實的自我,而這正是自性化的本質。自性化也正是榮格心理學認為的人生目標。

在思考自性化時,我們可以先看看高村光太郎最初發表他的著名詩歌《道程》時,這首詩的開頭部分[1]:

我并沒有走在一條通往某處的大路上。

我的眼前沒有路;我的身后,路,出現了。

路,就是我踩出來的腳印。

所以,路的最末端,總是站著我。

這首詩所展示的意象,正是自性化的過程。踏上人生之路時,我們走的不是別人造好的路,而是得一邊苦惱一邊開辟自己的路。唯有這樣,人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但是,所謂“活出真實的自我”,并沒有嘴上說的那么簡單。首先,“自我”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會用“××媽”“××老公”“××公司科長”這些表示職責和職務的詞來說明自己;也有人會說“我是××的人”“我一般傾向××”等,從性格的角度來說明。

無論是用哪種方式說明“自我”,我想,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自我”是多面的,并不是用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活出真實的自我——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認識自我。

為了讓人了解自我,榮格心理學試圖進行意識與無意識的溝通。這樣做能夠增加心靈中意識的領域,而這一點正是榮格派心理療法的核心。

注釋

[1]本書引用的初版開頭部分與該詩現在出版的文本有差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阜城县| 安徽省| 武川县| 余江县| 临洮县| 黄浦区| 武城县| 白水县| 新营市| 乌兰浩特市| 秦皇岛市| 凌海市| 禹城市| 长乐市| 旌德县| 霍州市| 东乡| 西贡区| 卫辉市| 鄱阳县| 承德县| 天水市| 且末县| 呼图壁县| 施秉县| 昌邑市| 宣武区| 凤山县| 怀化市| 枝江市| 会昌县| 原平市| 南皮县| 泰和县| 巴塘县| 海门市| 凤庆县| 溧水县| 呈贡县|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