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討好別人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引言
討好型人格的問題在于,雖然你知道自己在討好他人,但你卻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去改變什么。你很明顯地感覺到,對方的提議會令你不開心。你想拒絕,但是因為擔心對方會失望,或者自己不能給出一個說“不”的理由,便不再說“不”。
即便你不情愿,你還是會改口說“可以”。不幸的是,類似的事情反復地在我身上發生。但我想起了這樣一件事。
幾年前,我的朋友們決定舉辦一個聚會,想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一開始,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想法。大家也都很樂意從日常的生活中抽身休息一下。而當我的朋友們提出了活動的具體想法時,我并不贊同,但我卻無力表達自己的意見。最后,他們決定去露營和騎馬,我的熱情也隨即開始減退。
雖然我也喜歡戶外活動,但我更喜歡登山、遠足。我應該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我不夠自信,所以我答應參加露營和騎馬的活動。結果,雖然我在旅途中心煩意亂,但依舊面帶微笑地告訴大家,“沒關系”“我很好”“下次我還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這并不好。當我騎著馬奔向與朋友相反的方向時,甚至連馬都感覺到了我有多害怕。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至少我的朋友們很開心?!倍业膬刃纳钐?,萌生了我必須徹底做出改變的想法。
當你出現這種想法時,可能并非在騎馬,也并非滿嘴蚊子,但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某一刻自己意識到必須做出徹底改變了。當你做出改變后,你絕對不會繼續對所有人都說“可以”。
討好型人格表面看似無害。我只想讓周圍的人開心,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但是這種心理狀態會給你自己的生活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從根本上說,不會說“不”會導致我們做許多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也意味著屬于我們自己的時間會很少,我們甚至會忘記了自己真正喜歡做什么。
始終保持平和的狀態且讓周圍的人開心,會讓你感覺筋疲力盡,甚至會讓你感覺崩潰。處理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技巧。如果你無條件地接受朋友的要求,或者在自己不愿意購物或不想去某家餐廳吃飯時,仍陪朋友一起去,那么你將遠離真實的自己。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越長,你將越不了解真實的自己,甚至迷失自己。
害怕拒絕他人會阻止你參加一些自己可能會喜歡的事情。比如,你想去參加家庭聚會,但又擔心萬一遇到自己不喜歡卻無法拒絕的情況。漸漸地,你便蜷縮在自己的“保護殼”中,更喜歡獨處的生活,因為你認為那樣更安全。
討好型人格也會滲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等。這種種痛苦的折磨會不斷地侵蝕你的動力,耗盡你的能量,讓你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也曾經歷過同樣的情況,并且愈演愈烈,甚至快要失控。在生活中,我害怕我的女朋友難過,但她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因為她對我無法堅持自己的想法感到非常失望。在工作上,我從事的是金融行業。雖然我在這個行業中有很多晉升的機會,但和那些能夠暢所欲言而不用擔心后果的人相比,我很難引起他人的注意。
我在20多歲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討好他人,因為我渴望成為一個好兒子、好同事和好朋友等。但當我的祖母去世時,我意識到我已沒有機會實現她對曾孫的期許了。這是壓垮我的情緒和艱難處境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決心找到逐步改變討好型人格的方法,我開始研究并學習哪些特別的行為和個性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通過幾個簡單的步驟,改變自己的生活,以全新的、獨特的和積極的眼光看待事物。于是,我發現了新的靈感,這也使我找到了新的目標。我學會了如何變得快樂。
改變我的生活的不僅僅是我的研究。祖母去世后的第二年,我經歷了起起落落,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很感激我失敗的戀情和我在金融行業的工作經驗,否則我可能不會堅定態度——不再討好他人。
本書將向你證明,你無須打消幫助他人的想法,畢竟幫助他人也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本書還介紹了如何有限度地幫助他人,這樣你就不會因此忽略自己的快樂,也不必過分看重他人的需要,而忽視了自己的需要。
這就是本書要討論的內容。我們將共同制訂一項行動計劃,幫助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學會自我欣賞,學會享受生活。
本書根據改變討好型人格的邏輯路徑,分成不同的章節。我們將學習:如何設定界限,如何克服對他人會失望的恐懼,以及如何果斷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用擔心冒犯他人。你將成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手,以及自己事業的主人。
本書將介紹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來幫助你改變自己的生活。此外,在本書的結尾處,我還為那些需要指導、需要快速看到顯著改善的讀者準備了一個14天的行動計劃。
但第一步是要準確地了解什么是討好型人格,它如何植根于你的內心,以及如何成為你性格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準備開始說“不”,那就坐下來仔細讀完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