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鳳鳴叢書編委會
- 譜博雅詩篇 迎鳳凰涅槃
- 詩人個案研究的文獻—發生學方法(代序)
- 第一章 陸志韋(1894—1970)激進語境下的詩歌探索
- 第二章 茅盾(1896—1981)茅盾譯詩的癥候式分析
- 第三章 聞一多(1899—1946)“文化救國”理想破滅后的焦慮
- 第四章 何其芳(1912—1977)《夜歌》:知識分子改造的心靈文獻
- 第五章 林昭(1932—1968)為理想和信念獻祭的詩人
- 第六章 姜耕玉(1947—)漢語詩性智慧的探觸
- 第七章 李新宇(1955—)從早悟之詩情到學人之幽思
- 第八章 楊克(1957—)本土性生活體驗的詩意切片
- 第九章 李笠(1961—)李笠詩歌中的文化母題意象
- 第十章 陳克華(1961—)“敗德”的身體測繪學家
- 第十一章 海子(1964—1989)回眸詩人之死
- 第十二章 潘維(1964—)江南文化的詩意解碼
- 第十三章 格式(1965—)語言窄門的窺視者
- 第十四章 非亞(1965—)“自行車”詩群里的“非法分子”
- 第十五章 雷平陽(1966—)《祭父帖》:自己和自己開戰的一生
- 第十六章 李少君(1967—)草根詩學的倡導與實踐
- 第十七章 譚五昌(1968—)第三代詩歌的勘探者
- 第十八章 安琪(1969—)史詩的崩潰與日常生活的深入
- 第十九章 徐俊國(1971—)從“鵝塘村”到“文化斷乳”
- 第二十章 張曉楠(1972—)詩性與人文交融的兒童詩域
- 作者簡介 更新時間:2025-04-22 17:23:04
推薦閱讀
- 創造社漫論
- 人生,何以至此
- 主體伸張的文論建構
- 宗風與寶訓:宋代禪宗寫作傳統研究
- 多元視角下的外國文學研究
-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史論
- 文本闡釋的內與外
- 民國初年的文學思潮與文學運動
- 文學理論教程(第四版)輔導及習題精解
- 天才中的鳳凰:洛佩·德·維加
-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
- 從身體到心靈:當代身體研究與性別批評
- 文學是什么:文學原理簡易讀本
- 偽滿洲國文學研究資料匯編(偽滿時期文學資料整理與研究:史料卷)
- 文藝大師與精神障礙:21位中外巨匠的自我救贖之路
- 世界兒童文學史
- 郭建中翻譯思想與翻譯實踐研究
- 民族精神回溯與自我認識的史書:普魯茨科夫主編的《俄國文學史》研究
-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
- 詞學十講
- 西方文學中的創傷書寫研究
-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變遷
- 中國古典小說互文性研究
- 古鏡照神,或想象“傳統”的方法
- 多維視野中的文心雕龍兼與文賦、詩品比較
- 福爾摩斯來中國:偵探小說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
- 西南聯大文學通識課
- 文學,是詩意的歷險:許鈞與勒克萊齊奧對話錄
- 《證類本草》與宋代學術文化研究
- 比較文學:東方與西方(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