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當威尼斯戰艦撞碎金角灣的晨霧時,我妻子的撒丁島匕首正抵在我肋間的舊箭傷上。這是1450年的雙新年清晨,拜占庭的教堂鐘聲與奧斯曼的掘地聲在狄奧多西城墻內外共振——而我的艾琳總能先于所有人聽見毀滅的韻律。作為君士坦丁堡最優秀的制甲匠,我本可沉浸在雙頭鷹紋章的輝光里:三個孩子在露臺追逐熱那亞商船投下的陰影,撒丁妻子用珊瑚香料烹煮的晚餐氤氳著地中海的咸澀。直到那枚劈裂圣像的銅幣從圣誕面包中滾出,直到岳父染血的漁網裹著奧斯曼密令沖上海岸,我才驚覺自己縫制的不是馬鞍,而是絞索。城墻的裂縫中滲出珊瑚色的血,艾琳用故鄉黑曜石刀剖開鱈魚干,抖落的不是鹽粒而是特拉布宗皇帝的叛國書簡。當我們的女兒在坍塌的圣像畫前用撒丁結繩法捆綁真相時,老父親送來的青銅炮模型正在庭院噴泉里顯影出末日坐標——1453年5月29日,凱爾卡門,由于守軍的疏忽,未能關閉,從而成為了城市淪陷的致命弱點。看希臘火與撒丁漁網如何編織末日羅網,聽圣詠與異教禱文怎樣共鳴喪鐘。當威尼斯鏡甲映出妻子染血的婚戒,當奧斯曼炮火在嬰兒搖籃刻下屠城倒計時,一個雙文化家庭將成為帝國最后的顯微鏡。
·連載 ·46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