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典備征
《舊典備征》5卷;清末朱彭壽撰。朱彭壽,別名小汀,號述叟、壽鑫齋主人,浙江海鹽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他學識淵博,對清代的人文、科甲、職勛、典制等故事極為詳熟,民國間曾參與修撰《清儒學案》。《舊典備征》是作者所著《壽鑫齋叢記》6種中的第一種。據其自序說,作用自光緒十六年入宮內閣中書后,公余多暇,舉凡藝苑遺聞、中朝故事,涉獵所及,則隨筆記之,歷經20余年,于宣統三年(1911)編成《壽鑫齋叢記》一本,略以類別,分為40卷。《叢記》編成后,由于部帙太多,刊刻不易,“藏之篋衍”達20年之久,后來作者仿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之例,將《叢記》分為6種書,以便流布。其中第1種就是此書,其它5種是《丹鉛璅錄》10卷、《經籍屬辭纂例》6卷、《詩學駢枝》9卷、《常談討原》5卷、《廣四八目》5卷。1941年,從舊典備征由作者在北平付梓,其它5種則迄未問世。《舊典備征》主要記述有清一代掌故,其體例與明王世貞《弇州別集》相近。此書的內容具有綜錄性質,如第4卷“武鼎甲考”條,記錄自順治三年迄光緒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貫,可以彌補進士題名碑錄中記文不記武的缺陷;第3卷“浙省人得謚者”條,分州記錄浙江籍人獲得朝廷贈謚者的姓名、縣籍、官職、謚號和獲謚年代;第4卷“八旗大臣起家科甲者”條,記錄清代旗人由科舉進身仕途者的姓名、官職、中進士的年代等;第5卷“大臣罹法”條,記錄清代二品以上高官被處死刑者的姓名和獲罪原因。均可供歷史研究者作為資料匯編來查閱,此書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與作者的另一部筆記《安樂康平室隨筆》合印為一冊。
·9.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