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
全稱《佛說阿彌陀經》。一卷。中國佛教凈士宗所宗的凈土三部經之一。公元1世紀北印度地區盛行阿彌陀信仰,出現了本經梵文原典。中譯本有后秦鳩摩羅什譯,1卷。收入《大藏經》。還有劉宋求那跋陀羅的《小無量壽經》、唐玄奘的《稱贊凈土佛攝受經》。還先后被譯成日、英文字。本經約2000余字。經中描繪了住在無比美妙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漢譯“無量壽”或“無量光”)的廣大神通,及其所在的充滿金、銀、玻璃、車渠、赤珠、瑪瑙、七寶裝飾、天雨寶花、香風、寶水滋養的極樂世界。在這個往生的世界里,阿彌陀佛化為神鳥,發出悅耳的和雅梵音,諸佛、菩薩等上界神祇過著舒適悠閑、煩惱俱無的天堂生活。世俗眾生只要一心念頌阿彌陀佛的名號1—7天,心中趣向凈土,即可在臨死之際“心不顛倒”,往生極樂國土。本經文字生動,內容淺顯,故在民間流傳極廣,影響甚大。中國宋代以后,本經成為佛教寺院每天的“日課”,和凈土宗信徒的必讀課本。凈土思想還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國,成為當地僧人的重要信仰。
·23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