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傷寒論綱目
免費

清·沈金鰲撰。成書于1774年。全書分16卷,34.4萬字。該書首冠以總論,分為脈癥、六經主癥、表里、傳變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循六經之次,編列《傷寒論》原文;其不得分屬六經者,如傷寒后癥及辨脈、平脈等篇,悉列另篇,以為十六卷。因是書編次,“以仲景論為綱,歷代諸家之語足以闡明仲景者為目”,故名曰《傷寒論綱目》。其編次注釋有這樣一些特點:①按證歸類,重編《傷寒》。其在《凡例》中說:“仲景《傷寒論》,自叔和竄亂后,其六經條款,凡注釋家各以意為前后,訖無一定。獨柯氏《論注》,其分隸六經者,頗有理據,今《綱目》所定,皆依柯本。”②博采群書,以目釋綱。其在六經原文綱下,則采輯叔和以下42家傷寒著作為目,各摘其語之尤精且當者,以發明仲景之論。而其中又以柯韻伯之說為主。并附以己見闡發于后。③六經傳變,注重辨證。沈氏認為,“傷寒之病,有傳經,有直中,有始終不傳,有風寒交中,千態萬狀,棼如亂絲”。學者當循六經辨證之旨,明邪犯臟腑經絡,輕重虛實之異,而隨證論治。④立法用方,靈活變通。其駁斥“但取仲景法,不取仲景方”之詭言,謂仲景之書,“方因法立,法就方施,113方,方方皆活,397法,法法皆通”。若將其法與方融會貫通,誠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既可治外感,又可治內傷,本書對后世有深刻影響,是一部研究“傷寒論”各家注釋的難得參考書。不過,是書亦有不足之處,如清·曹禾《醫學讀書志》說:“然沈氏改補前人原文,幾呈不可句讀;采集諸家,復美丑不齊;不著書名,任情竄抹,每非厚書之轍,雖獲睹秘書,實未得書中旨趣。”

沈金鰲 ·國學 ·31.1萬字

最新章節 第74章 傷寒后癥(7) 2015-12-27 00:45:31
舍利弗阿毗曇論
免費

梵名S/a^riputra^bhidharma-s/a^stra。凡三十卷。又稱舍利弗阿毗曇。姚秦曇摩耶舍、曇摩崛多等合譯。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冊。內容系解釋小乘諸法之名義,并加以分類組織。體裁同于六足論中之集異門足論。計分四分三十三品:第一問分十品,第二非問分十一品,第三攝相應分二品,第四緒分十品。其中,第一問分,就十二入、十八界、五陰、四諦、二十二根、七覺、三不善根、三善根、四大、五戒等作問答解釋。第二非問分,先略解色界非色界等之一六零事、思業思已業等之二零五事、凡夫人非凡夫人之七十五事、正見正智等之二三四事;其次,再詳釋十二因緣、四正勤、四神足,又隨釋所引中阿含經卷二十四、雜阿含經卷三十等之文,復依增上法列舉解釋身念處乃至十一解脫入之三十八事,及恃生乃至六十二見等四二零事。第三攝相應分,初舉苦諦系法非苦諦系法四二三事,次分性門攝事門,又闡釋眼識界耳識界等七十二事,而說各法之相應關系。第四緒分,闡釋因緣無間緣等十緣、因因無間因等三十三因、因起等六十六名色、見結等十結、身口意等三行、一五八觸、圣心非圣心等一三七心、殺生等十不善業道、不殺生等十善業道、五支定五智定等二六三定。

曇摩崛多 ·國學 ·31.1萬字

最新章節 第31章 緒分定品下 2015-12-12 16:24:17
閱藏知津
免費

中國佛教經錄。四十四卷。明智旭著。智旭(1599—1655),俗姓鍾,名際明、字蕅益,號八不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習儒學,誓滅釋老,曾撰《辟佛論》。后讀蓮池《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論》燒毀。二十四歲從憨山弟子雪嶺出家。此后遍學各宗教義,尤重天臺宗。主張諸宗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曾住安徽九華山,晚年移住浙江孝豐(今浙江安吉)靈峰寺,弘揚臺教,注釋經論。與憨山、紫柏、蓮池并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著作除此書外,尚有《楞嚴玄義》、《楞嚴文句》、《彌陀要解》、《靈峰宗論》、《法華會義》、《大乘止觀釋要》等四十余部。今人輯有《蕅益大師全集》行世。《閱藏知津》系對《大藏經》所收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佛典一一錄目,并加以扼要解說,以備后人閱藏。全書分為三部分:一、經藏,分大乘經、小乘經;大乘經按天臺宗五時判教之順序分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五部;方等部又分“顯說”(顯教)、“密咒”(密教)兩部。二、論藏,分大乘論、小乘論;大乘論中又分釋經論、宗經論、諸論釋三部。作者各有“西土”(印度等)、“此土”(中國)之別。三、雜藏,包括經疏、論疏、紀傳等,分為“西土撰述”、“此方撰述”。另于卷首有總目錄四卷。此書在編撰上有三大特點,一是部類的劃分,二是重譯的編次,三是提要的制作。此書首次改變自唐代智昇《開元釋教錄》以來的佛典編錄分類方法,對后來大藏經類的編輯發生了相當的影響。如日本弘教書院排印的《縮刷藏經》、中國楊仁山居士手訂《大藏輯要目錄》以及上海排印的《頻伽藏》,都依照了此書的分類方法。收錄于《大正藏》“法寶總目錄”第三冊。

佚名 ·國學 ·30.9萬字

最新章節 第44章 2015-12-27 08:39:3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辽中县| 长寿区| 兴和县| 淳安县| 扶沟县| 汝城县| 华容县| 金堂县| 新龙县| 宝应县| 河间市| 云林县| 宝丰县| 印江| 德清县| 永丰县| 遂昌县| 澎湖县| 泗水县| 牡丹江市| 文成县| 武威市| 隆回县| 瓦房店市| 松滋市| 松滋市| 且末县| 当阳市| 巴里| 昌都县| 宁阳县| 容城县| 景德镇市| 丰台区| 桓台县| 察雅县| 张北县| 五常市| 永德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