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碑傳琬琰集
107卷,南宋杜大珪編錄。杜大珪生平履歷無考,書前自署“眉州進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則他大約為孝宗朝進士。“琬琰”意為美玉,意謂其所選皆系佳品。此書專門選錄匯輯宋代名臣碑傳,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間,下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全書分為3集:上集27卷,主要輯錄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輯錄志銘行狀,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輯錄諸家別傳和實錄的本傳等,共收81篇,此書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別集,少數取自實錄或國史,凡出自實錄的傳文,均在篇名下方標明“實錄”二字。碑傳文字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材料,這些文字或出于門生故吏、親朋子孫,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學士,其中不乏諛詞諱言,未可全信,但以當時人寫當時事,究屬第一手材料,其于傳主生平履歷,遠較史傳為詳,如歷官之次序,拜罷之年月,大都歷歷可考,因此此書是研究歷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資料。元人所修《宋史》雜亂無章,其中訛誤觸目皆是,列傳主要取宋人所修國史作為藍本,而國史中的列傳則是主要根據碑銘志狀寫成的,用《宋史》列傳與碑傳文對照,常常可以發(fā)現許多錯誤,更可以彌補《宋史》記載的闕略和不足。此書中的一部分碑傳見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還有一些碑傳別處已見不到,這是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學引得編纂處將本書中不見它書的碑傳輯出來,編為《琬琰集刪存》3卷,由哈佛燕京學社排印出版。其全書今有1969年臺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5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