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學術 ·19.9萬字
《信睿周報第121期》中“起點”邀請來自人類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學者及舞者,從多個角度圍繞舞蹈及其文化含義展開探討,通過身體的律動重新理解時間、力量和空間。《信睿周報第122期》中通過對一位人類學家和一位社會學家的專訪,從他們的學術經歷出發,重新觀照既定的學科概念,以及他們的研究與東西方社會的歷史與當下、本土與全球化的一些有趣聯結。《信睿周報第123期》中“起點”邀請科學史、醫學史和醫學人類學等領域的學者,從多角度探討了置于全球醫學史視野下的中國醫學史,并試圖剖析傳統醫學的當代處境。《信睿周報第124期》中本期“起點”邀請性社會學領域的學者,深入探討了愛與性在當代社會的復雜性,一窺社會變革視野下愛與性的多重面貌。《信睿周報第125期》中“起點”從恐惑谷假設的提出、實驗驗證、對策乃至應用切入,深入挖掘了這一主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窺探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社會關系的窗口。《信睿周報第126期》中“起點”從漢語人類學的視野、人類學的比較研究方法、具體個案的調查筆記及民族志書寫中,嘗試發現人類學的世界研究的可能性,在中國人類學者的域外研究作品中反思其知識生產的語境和問題意識。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9.5萬字
《新世界史》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集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和新方法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每輯設置不同的研究主題,設有“專題研究”、“史料及論著選譯”、“學術動態”、“讀史札記”、“名家訪談”、“圓桌會議”等欄目,全面展示中國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本書是第四輯,以“新時代的南亞史研究”為主題,重點關注南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議題,展示了南亞研究的最新成果。
金永麗 宋麗萍執行主編 ·學術 ·19.1萬字
《信睿周報第132期》本期“飲食人類學特輯”邀請了來自人類學領域的學者,從不同側面呈現了飲食人類學近年的一些研究與思考。《信睿周報第131期》邀請學者從中美洲考古、藝術史領域的研究與觀察出發,從他們的研究與觀察出發,近年古代中美洲研究的部分新進展。《信睿周報第130期》本期“起點”邀請致力于這一趨向的學者對投身人類學的發展脈絡、關鍵概念、研究方法、文本策略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和剖析。《信睿周報第129期》透過情感,我們也得以窺見世界,讀懂自我。《信睿周報第128期》反思植物與近現代中國社會、政治與自然科學發展的關系。《信睿周報第127期》探討教育與社會的復雜互動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9萬字
《道教學刊》為集刊,每年出版兩期,每期包括“學者訪談”“新史料”“專題論文”“動態與書評”4個欄目。其目標是探索國際共通的老學與道教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多樣性的道教學術新范式,引領國際老學與道教學術前沿。目前有關老子及道教的刊物較少,尤其能介紹國際前沿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刊物更少,本集刊的出版可謂填補了空白。
何建明主編 ·學術 ·18.9萬字
《信睿周報第97期》包括《以更為科學的視角研究人——專訪認知人類學家帕斯卡爾·博耶》等文章;《信睿周報第98期》中“起點”聚焦殖民研究的新方法與趨勢,借由對近年出版的三本較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著作的介紹,呈現了不同學者是如何采用“長時段”“基層視角”“跨區域/跨國”等研究方法和視角探討19至20世紀熱帶亞洲的環境、種植園、勞動、原住民信仰和現代國家形成等議題的。《信睿周報第99期》包括在消費主義快餐和文化工業流水線產品的外衣之下,流行音樂的文化、美學和哲學內核也許也值得好好研究。《信睿周報第100期》推出“全球藝術史”特輯,邀請四位學者從藝術史、跨文化研究視角出發,圍繞藝術物質、視覺或空間表達,探索串聯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藝術史敘事和展演的數種可能,以期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經濟狀態結束之后,從藝術史的視角重思全球化。《信睿周報第101期》邀請人類學者、科學史學者來探討科技史前沿的研究和實踐。《信睿周報第102期》“起點”版塊不僅對多學科的“感官轉向”做了梳理,也為我們呈現了嗅覺、觸覺、聽覺等身體經驗是如何融入歷史學、人類學、藝術策展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中的。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8.8萬字
《日本文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承辦的學術集刊,以“長周期日本”為研究對象,通過長時段、廣視域、深層次、跨學科研究,深刻透析日本,廣泛涵蓋社會、文化、思想、政治、經濟、外交及歷史、教育、文學等領域。本書為2019年第1輯,也是創刊號,設有“理論探討”、“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和“海外日本研究”五個欄目,收入九篇文章。
楊伯江主編 ·學術 ·18.7萬字
本書是《醫療社會史研究》的第七輯,以“煤礦工人的身體與健康”為主題,探討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采煤社區職業、環境與礦工健康的歷史,收錄的論文充分運用口述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檔案文獻資料,致力于跨學科的采礦、健康和身體史研究的跨國對話。書中收錄的論文源自英國思克萊德大學醫療社會史研究中心、口述史研究中心與上海大學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工作環境與身體:歷史學與比較視閾下的煤礦健康、疾病與傷殘”研討會。
張勇安主編 ·學術 ·18.5萬字
半個世紀以來,發端于海外的中國研究已從社會科學的邊緣走向這一知識體系的中心,由西方學人獨步的學術論域成為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全球學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時也成了世界學術界了解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窗口。《中國研究》是由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意在推動中國研究領域的經驗積累和知識增進,更在使日益成為顯學的中國研究領域能夠聽到中國的聲音。
周曉虹 謝曙光 ·學術 ·18.4萬字
《信睿周報第九十一期》:《自然主義與自由意志》是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李恒威為《自由的進化》一書撰寫的導讀,文章圍繞丹尼特寫作此書的立場、主旨、方法、觀點,以及他在自由和自由意志這個主題上所做的拓展性貢獻展開。《信睿周報第九十二期》:本期《信睿周報》邀請藝術田野項目“河流計劃”的策劃者和藝術家撰稿,探索如何通過學者田野調研和藝術家駐地計劃,以跨媒介形式書寫地方志,重塑本地知識和文化。《信睿周報第九十三期》:本期“起點”邀請來自城市研究領域的新銳學者,重新審視當下城市變遷過程的脈絡、譜系和新的可能性。《信睿周報第九十四期》:本期“起點”邀請到幾位研究方向各異、但都關心日常生活研究的人類學學者,從他們的研究視角出發,思考日常生活研究的本質,呈現日常生活研究的多種面貌。《信睿周報第九十五期》:本期“起點”邀請到的三位作者分別來自分子生物學、腦科學、數字媒體藝術領域,他們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出發,為我們呈現了自己對這些內容的觀察、介入以及思考。《信睿周報第九十六期》:本期邀請幾位從事記憶研究的學者,圍繞數字記憶、生命與記憶、遺忘機制等話題展開討論。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8.4萬字
《信睿周報第103期》:本期對文化地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做了回顧,并展望了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在內的新技術如何重塑人們感知和使用地表空間的方式。《信睿周報第104期》:本期“起點”邀請來自媒介研究、藝術策展、天象觀測、科普領域的作者,從他們的研究和實踐出發,來闡發天氣/氣候研究的這一趨勢及其他前沿討論。《信睿周報第105期》:本期“起點”邀請的幾位學者分別從老年學、衰老生物學、老年心理學、照護等角度給出了對老年研究的新思考。《信睿周報第106期》:本期“起點”首先全面反思了為期十年的歐盟人腦計劃,對其作為“大科學”代表工程的功過是非進行剖析.《信睿周報第107期》:本期“起點”邀請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從當代藝術、博物學、哲學等角度來重新理解人-非人、人-自然、自然-技術等關系的思考和敘述。《信睿周報第108期》:圍繞聚焦中國東北邊疆的個展“微光漸暗”展開的論述,展現了不同領域學者對東亞的多面理解和跨學科思考。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8.3萬字
《信睿周報第138期》特輯邀請參與這一項目的策展人、海洋考古學者、紀錄片導演、作家、藝術家展開寫作和思考。《信睿周報第137期》,本期“起點”邀請了來自城市史、媒介研究和技術哲學領域的學者,一起重讀芒福德(LewisMumford)的思想遺產,反思現代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中城市與人、機器與社會、技術與文明的關系,紀念這位被嚴重低估的思想家。《信睿周報第136期》將呈現22位學者和策展人對2024年中國思想界、藝術界的參與和觀察。《信睿周報第135期》本期“起點”分享了幾位深耕中國歷史和藝術領域多年的學者的最新思考,從他們新近的專著和研究出發,探討當下中國研究的跨學科視角和其他新的可能性。《信睿周報第134期》本期游戲研究特輯嘗試揭示電子游戲如何從文化表達的媒介,過渡到社會角色和權力關系的場所,展現游戲研究的更多可能性。《信睿周報第133期》本期“起點”邀請來自人類學、民俗學、媒介傳播和藝術領域的學者,重思兒童的“成人化”和成人的“兒童化”等諸多現象背后,包括鄉土玩具、商業玩具在內的玩具及玩樂行為在人類成長、文化傳承和情感陪伴方面的重要意義。
《北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主辦,面向法學所有專業,突出國際法、國別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設有國際法與區域治理、知識產權、中東歐國家法律研究、東南亞南亞法律研究、西亞北非法律研究、獨聯體法律研究、中國法律前沿等欄目。本書為總第4期,分為公法和社會學、訴訟法、民商法、國際法、網絡數據法五部分。
米良主編 ·學術 ·18萬字
當人工智能成為全能全知、無處不在的系統化存在,人類會不會進入一個高科技的“新奴隸制時代”?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為自己創造一個可能否定自己存在意義的“上帝”?《信睿周報》首期關注超級人工智能崛起重新定義人類存在的可能性,在《如果人工智能對人類說“不”》一文中,哲學家趙汀陽從哲學角度對這些問題作出了新的解讀。
北京信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術 ·17.8萬字
《太平洋島國研究》是由聊城大學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探討太平洋島國歷史與現實諸問題,重點研究太平洋島國的歷史文化、政情政制、對外關系、經貿旅游以及區域一體化。本書是第5輯,設政治、外交、文學與藝術、教育、人文交流、書評、資料等欄目,作者從不同的學科領域、多維的研究視角對太平洋島嶼地區和太平洋島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和歷史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學理探索,為深入太平洋島國研究做了有益探索。
陳德正主編 ·學術 ·17.4萬字
醫療社會史研究長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SARS、H7N9、埃博拉等疾病的全球傳播與蔓延引發嚴重的全球公共安全危機,醫療社會史研究愈發受到重視。為了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對話交流與合作,拓展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史料與新方法,深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通,上海大學歷史系創辦了《醫療社會史研究》(JournalofSocialHistoryofMedicine)輯刊。本書為第十輯。《醫療社會史研究》第十輯的主題為“疾病的政治學”,重在揭示疾病、醫療、衛生與健康的內在政治、社會與文化邏輯及意義。所收錄文章中,闡發醫療衛生與地方社會變遷的有之,揭示醫學機構的區域性與全球性演變軌跡的有之,探討戰時國際醫療援助的有之,關注監獄衛生及疫病防治、醫療衛生與種族關系/政策的有之,從日記中發掘醫患關系與醫患心態的有之,探察基層衛生制度改革、史上重要人物的疾病與健康的有之,反思學界衛生史研究現狀、微觀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趨向的亦有之。
張勇安主編 ·學術 ·17.3萬字
《潮學研究》是由國際潮學研究會、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主要研究領域為潮汕歷史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旨在加強國內外同仁間的學術交流,促進潮學研究的不斷發展。本輯為2020年第1輯(總第23期),共設“專論”“區域歷史”“華僑華人”“潮汕方言”“鄉邦文獻”5個欄目,收錄海內外作者文章共計15篇。
陳春聲 林倫倫主編 ·學術 ·17.3萬字
《企業史評論》是中國政法大學企業史研究所主編的學術集刊,涵蓋企業史研究范式、企業發展和制度變革、管理理念和企業經營、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學術研究動態等內容,反映當前國內外企業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企業史、經濟史研究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書。本書是第1期,包括企業史學·理論與方法;企業發展·制度變革;經營方略·管理理念;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史;學術研究動態等欄目。
巫云仙 李曉主編 ·學術 ·17.1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創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創、權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發表文章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的各個領域。全書設有政治、外交與安全;歷史、哲學與文化;社會、經濟與管理三個專題。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 ·學術 ·16.9萬字
何建明主編 ·學術 ·1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