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法國民法總論(II)》對主觀權利的一般理論做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闡述,包括主觀權利的界定,主觀權利的類型,主觀權利的性質,主觀權利的主體,主觀權利的特征,以及權利主體享有的諸如物權、債權、人格權和知識產權等。本著作的兩個最主要的特色:其一,第一次將主觀權利視為民法總論的兩大核心,放棄了以法律關系的一般理論作為核心的民法總論;其二,本著作所引用的資料均為國內最新的,沒有任何其他人引用過。本著作的讀者為民商法和法理學專業的研究生、教授和實務人員。
張民安 ·外國法律 ·37.9萬字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是重要的國際條約。我國是《斯約》締約國,也是北極利益攸關方,分析《斯約》賦予締約國的權利,對于我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書詳細分析《斯約》適用范圍以及規定的各項制度,探究斯瓦爾巴地區周邊水域應適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地位,分析中國依據《斯約》享有的權利和可獲得的利益,跟蹤《斯約》各締約國的相關立法和舉措,研究《斯約》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沖突和協調問題。
盧芳華 ·外國法律 ·23.9萬字
《德國勞動法(第11版)》對德國勞動法的基本結構和重要領域作了比較詳盡的闡述,不僅介紹了法律問題的學理討論和司法實踐,而且結合相關數據展現了德國社會現實中的法律實施情況。《德國勞動法(第11版)》首先討論了集體勞動法領域的同盟自由、集體合同和勞資博弈等問題,介紹了企業職工委員會、監事會的職工代表制度。然后著眼于個體勞動法領域,關注個體勞動關系的命運,涉及招聘中的歧視禁令、勞動報酬和替代支付到解雇保護等各個環節。另外,《德國勞動法(第11版)》也指出了近年來勞動關系非標準化的趨勢,深入分析了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和勞務派遣的相關問題。最后,《德國勞動法(第11版)》對勞動法院和勞動監察機構的相關制度作了簡要介紹。
(德)沃爾夫岡·多伊普勒 ·外國法律 ·36.5萬字
隨著201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之“貴州與瑞士對話”分論壇的全面展開,人們逐漸認識到瑞士和中國內陸的貴州的眾多相似之處。除了自然地理和生態條件等方面有外在相似,兩地在生態環保理念上也達到了高度的契合。基于發達國家總體上走在發展中國家的前列的事實,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組織人員對瑞士生態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搜集并翻譯形成本書。書中分為生態保護法律法規(12部)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8部)上下兩篇。
吳大華 鄧琳君等編譯 ·外國法律 ·23萬字
1801年至1835年是美國獨立后聯邦最高法院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本書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置于早期國家建構的歷史進程中,力圖考察最高法院特別是馬歇爾法院在美國憲政制度完善過程中所做出的諸多努力,客觀分析馬歇爾及其馬歇爾法院其他大法官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司法實踐,揭示其在美國最高法院地位的提升和早期憲政演進中的作用。
郭巧華 ·外國法律 ·20.9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歷史的、實證的、比較的以及規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從辯訴交易的開端到確立到成熟狀態,從各種各樣的、成文的程序法規則到反復的、矛盾的法院判例,從辯訴交易制度本體到相關的制度,從辯訴交易程序到原理,多視角描述與論證這一制度以及相關的理論與法律實踐,希望能透視這一制度,更希望透過研究的鏡頭,探視到辯訴交易制度的原理,理解其得到認可和接受的社會心理,追尋容納辯訴交易法律制度的包容性。本書對美國辯訴交易的考察細致入微,對合法的辯訴交易以及實踐中存在著的游離于法律連緣的做法都予以關注。事實上,除卻對訴訟經濟的重視之外,合法的交易程序對于公正的關懷也毫不示弱。規范化的交易程序為辯拆交易的進行提供了基本框架;對辯訴交易的程序審查和實體審查的標準也得以確立;通過交易者的自我約束和外在的司法審查,確保交易的起碼公正,緩和了公眾對于辯訴交易制度的排斥心理;通過判例,確立了辯訴交易的若干審查原則,并且直接適用于辯訴交易有效的認定,進一步保證公正交易,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使辯訴交易程序能為社會公眾所接受。
祁建建 ·外國法律 ·20萬字
本書是繼《普通法的歷史解讀》之后,作者從司法角度對普通法進行解讀的階段性成果。本書分為七大章,內容涉及普通法說理、普通法的法學教育等。內容選取方面,作者主要選取了判例法、技藝理性、普通法的司法過程、主要司法制度、判決書說理、普通法方法及其溯及既往的問題等多個與司法相關的方面,力圖多側面、多層次從司法角度解釋普通法。該書的出版一方面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另一方面,也為我們理解普通法提供新的思路,其中的很多內容對我國當下的司法改革也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李紅海 ·外國法律 ·23.9萬字
日本在明治維新后的二三十年間迅速實現了現代國家轉型,這一轉型的速度在世界史上是空前的,其間各種分歧爭議也為日后埋下興國與敗國的伏筆。本書分政治背景、著述學說、建議建言、論說論爭、憲法草案五大主題,系統選譯了在明治前期國家轉型與制度建設過程中,反映日本朝野各界對政制新秩序構想與謀劃的文獻。
張允起 ·外國法律 ·42.9萬字
本卷分主權與國家、共和與自由、宗教與政治、政黨與議會、經濟與財政、法律與理性六個主題,選編了16-18世紀英國實現大國崛起的現代化大轉型過程中探討政治文明與制度文明的一系列思想文獻,意在追溯現代英國優良政體得以確立的機制緣由與理論淵源。
畢競悅 ·外國法律 ·42.8萬字
俄國的大國崛起之路極為曲折漫長,到19世紀末已經實現了數量規模意義上的大國崛起,但是在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領域卻困難重重。本書遵循左、中、右三派的思想脈絡,將俄國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各路政治思想家探討國家政制與民族命運的一系列思想論辯文獻集中呈現給國人。
郭春生 ·外國法律 ·40.7萬字
美國的獨立建國是其大國崛起的史前史。本卷分殖民地的權利與地位、聯邦政府、財政與聯邦主義、司法權與司法審查、權利法案五個專題,選編了美國獨立前后社會各界圍繞建國制憲問題的一系列論辯文獻,希望更全面地將美國建國時期的法政思想面貌介紹給國人。
柯嵐 畢競悅 ·外國法律 ·36.6萬字
管制性征收意味著政府雖然可以管制私有財產,但如果走得太遠,則會產生征收效果,應當給予補償。國內相關研究雖已進入以理論觀照實踐的階段,但管制性征收理論研究本身稍顯薄弱。本論文集是近年來劉連泰教授及其學生在美國征收法領域著力耕耘的部分成果,從管制性征收歷史發展及其判斷標準、管制權與征收權的關系、公用以及公正補償等角度切入,較為全面地勾勒了美國法上管制性征收理論的基本圖景。
劉連泰 劉玉姿等 ·外國法律 ·35.9萬字
本書收錄了調整涉及臺灣事務的法律、重要文件、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等。2022年修訂分上下兩冊出版,上冊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及兩岸有關協議等,下冊包括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出臺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及行政規范性文件等。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法規局 ·外國法律 ·30.8萬字
本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日本一橋大學法學院、韓國釜山大學校法科大學和艾克斯馬賽第三大學歐亞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東亞法治論壇——西洋法在東亞的繼受和創造”的精選論文匯編,主要探討了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對我國及日本、韓國的法律制度的影響,以及大陸法系體系下東亞各國法律制度的相互借鑒融合問題。
韓大元 楊東 ·外國法律 ·32.7萬字
本書對東南亞國家的法律制度進行了綜合介紹,共分11章:第一章東南亞國家聯盟法律;第二章馬來西亞法律制度;第三章新加坡法律制度;第四章菲律賓法律制度;第五章泰國法律制度;第六章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法律制度;第七章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法律制度;第八章緬甸聯邦法律制度;第九章柬埔寨法律制度;第十章老撾法律制度;第十一章文萊法律制度。
陳興華主編 ·外國法律 ·39.2萬字
本書以美國刑法的著名案例為資料,系統介紹美國刑法總論和分論的有關立法和司法問題,展示美國刑事司法的面貌,呈現理論和實踐中美國刑法的思維方式。本書選取的案例,均為具有代表性的、有重要理論和實踐研究意義的案例。了解和學習美國刑法,不可局限于抽象的概念演繹,而應從判例中體會其中的精神和方法。本書精選的案例全面地展示了美國刑法的問題意識,直接引領讀者隨著控辯審三方的立場和思路去把握各個領域的爭議焦點,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美國刑法的新窗口。而且,這些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基礎性,充分考慮到了我國教學濃厚的大陸法系色彩,也易于讀者理解。除通過案例介紹美國刑法的司法智慧之外,本書還通過對案例的評述,對有關問題作了拓展延伸。其中有對有關問題的其他判例觀點的介紹,使讀者了解不同司法者對同類問題的不同考量;有對《模范刑法典》和美國各州刑法有關條文的評析,展現美國各部成文法的共識與差異;有對相關問題的學理思辨,彰顯有關問題的理論品格;還有對有關問題的比較法研究,讓讀者在比較中更清晰地了解有關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這些大大豐富了本書的內容,令讀者在案例之中更在案例之間乃至案例之上對美國刑法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江溯主編 ·外國法律 ·36.6萬字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法規局 ·外國法律 ·27.3萬字
《澳門民法典》較1966年的《葡萄牙民法典》在整體結構和立法思想上雖無重大變動,但具體規定,如失蹤、保佐、人格權、意思表示錯誤、虛偽等制度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本書在《澳門民法典》總則的基礎上對民法的一般論題進行了厘清,形成了結構較為松散的、以民法基本范疇為結構標準的教材,為民法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對澳門民法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唐曉晴等編著 ·外國法律 ·40.1萬字
因議論政府官員與公共事務而引發的名譽權訴訟近年來頗受我國學界的重視,一種共識正在形成,即針對私人的、與公益無關的誹謗,不能與具有重大公益性質的公共誹謗等量齊觀。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發展出適合本土的、較為清楚的法律規則,來調整此類案件中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沖突。對此,國內論者討論最多的當推美國最高法院自1964年《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以來建構的類型化歸責體系。有鑒于此,本書試行探究美國公共誹謗法的細致面貌,以為中國名譽侵權法制發展之參照。
張金璽 ·外國法律 ·26.5萬字
本書研究了歐洲區域兩套并行不悖且攜手共進的人權法律保護機制,即以《歐洲人權公約》為核心的歐洲人權法律保護機制及歐洲聯盟人權法律保護機制,探析了歐洲人權法律保護機制形成、發展及演變的成因及其具有獨創性和先進性的根源所在。歐洲人權法律保護機制有諸多獨創之處,本書的出版有助于讀者對這一機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朱曉青 ·外國法律 ·2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