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用案例解讀法條,突出以案釋法的特點。所編選案例的原始資料盡量來源于各級人民法院已經審結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對于沒有相應真實案例的重點法條予以權威的條文注釋。所選案例緊扣法律條文規定,本身具有示范性、指導性的特點,對于讀者有很強的參考借鑒價值。本書設置了“相關案例索引”欄目,列舉更多相關案例,并歸納出案件要點。還收錄了重要配套法律文件,以及相應法律流程圖表、文書等內容,方便讀者查找和使用。
中國法制出版社 ·訴訟法 ·20.6萬字
人民調解制度是傳統中國社會糾紛化解的一種重要機制,也是中國法律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代社會中傳統人民調解制度的社會基礎和作用對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導致了該制度的合法性危機。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在新的市場經濟和陌生人社會中重塑人民調解的合法性,是一個時代性難題。本書拓展調解領域、創新調解載體、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以及推進人民調解的規范化、專業化是新時期重新激活人民調解制度的必然選擇。
廖永安等 ·訴訟法 ·31.5萬字
作為法律社會學、法律人類學的一個傳統研究領域,民間糾紛解決研究在國內外學界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然則尚不足以跟上中國現實發展的步伐。本書對民間糾紛解決的探討立足前人研究,積極創新,以豐富的經驗實證材料為支撐,力圖在貼近糾紛解決的紛繁現實方面,在構筑與國內外同領域研究者的對話平臺方面,在從理論上指導我國的現代化法治建設方面,做出貢獻。
郭星華等 ·訴訟法 ·24.6萬字
本書收錄了民事訴訟法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文件,并在主體法條后附上了近幾年的司法考試真題,方便讀者再翻閱時隨時自學自測,掌握重點。同時書中設置了要點提示、關聯精選、對比記憶、學法導航、考研前瞻五個欄目,方便讀者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法規中心 ·訴訟法 ·28.5萬字
建構并完善審判責任制度,是法院系統推進司法改革必須牽住的“牛鼻子”。然而,改革實踐中與審判責任制度頂層設計不相符合甚至違背審判基本規律的現象依然存在,況且,相關制度頂層設計本身也有亟待修正之處。因此,結合新一輪司法改革實踐,以法官員額制度和審判職業保障制度為基礎,完善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制度和審判責任豁免制度,就成為切實解決制約司法能力、妨礙司法公正之突出問題,進而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馮之東 ·訴訟法 ·23.4萬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對重難點條文進行闡釋,注釋內容吸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權威解讀中的精華。收錄與民事訴訟法配套的其他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這些配套文件與民事訴訟法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對民事訴訟法有進一步注釋說明作用的;對民事訴訟法原有疏漏之處予以補充的;隨著法律環境的變化,對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當之處予以修正的;與民事訴訟法之間存在法律上的沖突以及不同配套法規之間存在沖突的。
中國法制出版社 ·訴訟法 ·33.5萬字
中國法制出版社 ·訴訟法 ·22.9萬字
本書持歷史到現代、宏觀到微觀、理論到實證、域外到本土這幾個基本的視角,全景式地對信息化時代庭審方式的總體變遷脈絡與發展趨勢進行了相應的實證性探索。首先,從宏觀角度對信息化時代庭審方式的變遷所涉及的各種理論問題進入了深度的分析;其次,以較為微觀和具體的視角從數字法庭建設、遠程審判、電子數據在庭審中的運用、庭審公開和庭審直播這幾個方面重點研究了庭審方式在信息化時代面臨的困境和出路。
梁坤 ·訴訟法 ·22.6萬字
自1980年代中后期參照《民事訴訟法》開啟實踐以來,基層行政審判已經有30多年的發展歷程。本書沿著“行政訴訟率是什么”“怎么變化”“為什么”“有何啟示”“未來會怎樣”“如何應對相關問題”的邏輯思路,介紹了行政訴訟率的基本理論,分階段描述了R區行政訴訟率30年的變遷現象,分主線分析了影響變遷的主要因素,并在R區行政訴訟率增勢的預判前提下探討了對“立案登記”和“案結事了”等制度產生的新問題的應對。
羅茍新 ·訴訟法 ·20.8萬字
本書以刑事庭審調查改革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成都市兩級法院示范庭和對比庭的實證考察,并結合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重點研究法庭舉證、法庭質證、人證、法庭認證問題,以期對我國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庭審實質化改革有所助益。
李文軍 ·訴訟法 ·28萬字
本書共十講,內容包括:法庭質證程序原理、報復性起訴的識別與治理、司法改革語境下的證據裁判原則及其反思、委托辯護與法援辯護沖突的職業倫理問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中國性等。
孫長永主編 ·訴訟法 ·39.1萬字
本書內容如下:第一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理論檢視”,主要從社會契約和數字正義理論、“國家與社會”、西方女性主義、文化傳統等多個理論視角對當前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進行審視,第二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實證考察”立足于本土實踐,對多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具體運作進行了深入考察,第三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制度保障”對調解前置程序、先行調解信息化機制、無爭議事實記載機制等具體的制度保障機制進行了探討,第四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趨勢”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最新發展進行了關注,旨在指明制度發展和完善的方向,并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提供強有力的立法保障。
廖永安 胡仕浩 ·訴訟法 ·24.4萬字
本書收錄了刑事訴訟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文件,并在主體法條后附上了近幾年的司法考試真題,方便讀者再翻閱時隨時自學自測,掌握重點。同時書中設置了關鍵知識點速查表、要點提示、關聯精選·對比記憶、學法導航、考研前瞻五個欄目,方便讀者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法規中心 ·訴訟法 ·31.2萬字
本書介紹了傳統調解制度溯源、法院調解的規范、法院調解的應有輻射、司法對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的支持、證人證言制度的解構、證據規則三論、醫療糾紛的證據制度、規范中的法院與法官等內容。
洪冬英 ·訴訟法 ·23.9萬字
以1995年生效的《仲裁法》為主體的中國仲裁法制日益顯示出越來越嚴重的各種弊端。在境外很多本已很完善的仲裁法制多次適時更新的背景下,我國現有仲裁法制越發阻礙我國仲裁業的競爭力。所以,盡快改革仲裁法制才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本書《中國仲裁法制改革研究》是在作者主持的已結項的同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而成。本書共由八部分構成。第一部分說明本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指導理論;第二部分探討我國規范仲裁機構法制的改革問題;第三部分研習我國關于仲裁協議效力的瑕疵,仲裁裁決關系規范以外的其他仲裁協議法制規范的改革問題;第四部分研究我國規范仲裁保全措施法制的改革問題;第五部分探討我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的改革問題;第六部分研究我國仲裁裁決承認與執行制度的改革問題;第七部分探究我國涉外仲裁特別法制的改革問題;第八部分提出了修改現行《仲裁法》的建議稿并作出逐條說明和論證。
張圣翠 ·訴訟法 ·27.9萬字
本書運用演繹法及實證法研究刑事和解的實體性與程序性,闡明刑事和解的意蘊,從多個維度體現刑事和解的精神。刑事和解的原本價值是以“恢復”取代“報應”,其真正價值在于人道主義在司法領域的實現;刑事和解與罪刑法定、刑事和解與罪責刑相適應、刑事和解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及刑事和解與無罪推定等,雖然在形式上相互矛盾,但在實質上,它們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內,各自實現各自的價值。
李衛紅 ·訴訟法 ·23.3萬字
《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報復制度》一書對WTO報復制度進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剖析了目前WTO報復制度在法律規定和實踐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在作者看來,通過完善WTO報復制度進一步促進和提高WTO成員對報復制度的有效運用,最終實現促使敗訴方及時有效地執行WTO裁決的目的,增強WTO體制的可預見性和可靠性。
孟琪 ·訴訟法 ·24.1萬字
本書分為行政訴訟理念、行政訴權、行政訴訟類型化、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銜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行政訴訟當事人、行政訴訟管轄、行政訴訟證據、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行政訴訟審查標準、行政訴訟判決、行政訴訟起訴、行政訴訟審理程序等專題,評述我國行政訴訟法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反映出21世紀二十余年來我國行政訴訟法學研究的總體風貌。
章志遠主編 ·訴訟法 ·34.8萬字
為了幫助讀者準確理解與適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開始推出“法律注解與配套叢書”,深受廣大讀者的認同與喜愛。隨后,應廣大讀者的要求,我社陸續擴充本叢書品種,目前第四版51種之多,成為法律工作者辦案運用和公民法律學習的有力助手。本套叢書主要包括注解、應用及配套三部分。本分冊為刑事訴訟法,涵蓋刑事訴訟法相關法律重點及難點。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訴訟法 ·34.3萬字
我國1979年《刑事訴訟法》師承蘇聯刑事訴訟法律制度,形成超職權主義訴訟模式。1996年修訂時以審判制度為重點又吸納了英、美等程序法發達國家的經驗,體現了當事人主義模式的轉向。2012年再次對立法作了大量訴訟化和技術化修訂,以凸顯以審判為中心。但在近二十年的立法運行中,精心的程序設計和制度安排卻遭遇了實踐的背離,行動中的法和紙面上的法形成了鴻溝,尤其體現在刑事審判制度的實施方面。法律實效是法律規范在運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適用狀態和實施效果。本書嘗試將法律實效理論引入程序法范疇,重點研究刑事審判制度的實效問題。為此,本書立足于司法實踐經驗,通過建立評估框架對我國刑事審判制度規則的實效狀況進行客觀評價,重點透視我國刑事審判制度實效短缺的現象并解析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結合法律實效理論分析刑事審判制度實效實現的要件,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善我國刑事審判制度實效的基本思路和解決方案。
陳實 ·訴訟法 ·2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