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舶來品,在我國實踐時間不長,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理論研究更在起步階段,理論和實踐面前均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和種種難題。回顧我國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踏入新的歷程。在實施五周年之際,文化部于2016年又組織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在各地貫徹落實的情況報告,點明了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書結合我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實踐,運用了法解釋學、實證分析、比較學等理論方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概念界定,深入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必要性與原則,并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理論缺陷引入利益衡量原則,重新論證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理論基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不同模式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并對國內外關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立法體系及主要國際公約的重要內容并進行了必要分析,同時結合我國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與現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司法規制進行了學理上的評價,最后提出了構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體系。本書對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工作的學者、立法者、司法從業人員有借鑒價值,對相關人員在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研究均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9.7萬字